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摩托罗拉能否再创辉煌?─访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高瑞彬
 作者: 刘为明    时间: 2009年09月1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五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摩托罗拉能否借助3G时代的来临在中国手机市场重新洗牌、重排座次?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点此查看采访视频

    摩托罗拉公司1987年进入中国,先是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后来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寻呼机、手机、对讲机、无线通信设备、半导体、汽车电子等,产品销售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市场。

    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摩托罗拉曾是中国手机市场上的“老大”,所推出的手机产品备受中国消费者追捧。但是,后来它在中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却不断下滑,“老大”地位也被诺基亚夺走。时至今日,一些中国市场上的后来者也把摩托罗拉甩在了后面。

    在这种背景下,不甘认输的摩托罗拉今年6月18日在中国推出了3G手机MOTO A3100,期望在刚刚迎来3G时代的中国市场上重新一搏。据称,此款手机是中国第一款支持3G/WAPI/Wi-Fi高速无线网络接入的智能手机。那么,摩托罗拉能否借助3G时代的来临在中国手机市场重新洗牌、重排座次?带着这些问题,《财富》(中文版)特约作者刘为明近期采访了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高瑞彬。

    《财富》(中文版)问:最近,摩托罗拉推出了一款3G手机,今年是不是还有更多的3G手机推出?

    高瑞彬答:2009年是中国的3G元年,我们根据3G时代的到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将出现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手机的功能将更加智能化。因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3G战略:首先,全方位地支持中国的三个3G标准;其次,采取开放的产品品牌,在我们的产品上加入各种各样的应用,以增加用户的体验,把手机终端上互联网与移动网的结合做得更好;再次,特别为中国消费者进行了定制,所以在这三个3G标准中也有中国的TD-SCDMA标准,同时我们还针对手机未来融合新技术的前景,结合了Wireless LAN和WAPI的功能,也就是无线上网,作为3G网络的一个补充,这样能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上网体验。所以,在这个时候推出A3100手机,是符合我们的3G总体战略的。接下来,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们还会推出十几款不同的手机,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在价位、外观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问:你刚才提到,今年是中国的3G元年,除了推出新手机之外,你们在中国的3G时代还会有其他什么大的举措?

    答:在手机业务方面,我们将在全方位支持中国三个3G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包括微软、Android等系统的开放性操作平台,从而使手机终端不仅有通话功能,还可以有其他各种应用功能,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因为以后市场的细分会越来越细,所以这种硬件、软件的结合,更便于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另外,我们要在中国市场发展,肯定要针对这个市场进行定制,所以对中国的一些标准,我们肯定会支持,都会融合在我们的3G手机中,这样可以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用户体验。

    问:与西方消费者相比,中国人似乎更频繁地更换手机,把手机看作地位、身份的象征,这个特点对你们的全球战略和中国战略的制定有什么意义?

    答:中国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有六亿多手机用户,而且每个月还在以将近千万人的速度在增长。这么大的一个手机用户群体,新的用户还在不断增加,而且已有的用户在不断更换手机,所以市场非常大,而且非常多元化,消费者对新技术、新体验、新趋势也非常追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战略,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同时,我们在人才、生产、研发等方面力求实现本土化。例如,我们的创新中心是2007年成立的,其中有非常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和各种研发部门,以支持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其中,有一个部门叫“消费者体验和设计中心”,针对中国消费者在外观、颜色、用户界面体验等方面的不同需求进行研究和开发。例如,我们第一款触屏手机就是在中国研发出来的,也带动了整个触屏手机的革命。另外,我们手机的手写识辨率非常高,也是根据对中国市场的不断了解在中国研发出来的。

    问:在你们的手机业务中,目前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在你们的全球营收中占多大比例?

    答:我们现在对外公布业绩,一般不对各个国家做细分,而是根据各个业务部门公布。不过,中国目前是我们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市场。这是从市场来说的。从人才来说,目前我们在中国有1.4万名员工,除了市场营销人员之外,在天津还有一个很大的生产基地,在杭州有两个子公司。包括北京的这个创新中心在内,我们在全中国有六个研发中心,3,000多研发人员。中国在我们整个的全球战略中除了市场比较大之外,也是我们在全球最重要的生产研发基地,而我们在中国的生产和研发,不仅在支持中国市场,而且也在支持我们的全球市场。所以,中国市场在摩托罗拉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希望不断提高在中国的能力,能够对公司做出进一步的贡献,在整个全球化的价值链中提升我们在公司的地位。

    问:在2003年、2005年你担任中国区总裁时,我们杂志都采访过你。相对当时,摩托罗拉现在在中国的业务有些什么大的变化?

    答:从2003年到现在,通讯业务发展很快,而且越来越快,尤其在今年中国发放3G牌照之后,又带动了下一步的新的增长。随3G时代的到来,很多新的产品、应用、服务、业务模式不断推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看到了更多新的竞争对手,因为大家都看到这个市场非常大,国内外的公司都来到中国市场,希望在中国取得成功。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摩托罗拉公司的内部环境来看,变化也很大。摩托罗拉是最早到中国投资的外商企业之一,22年前就来到中国,设立了办事处,接下来做生产研发,是第一个在中国成立研发机构的外商企业,目前仍是研发规模最大的外商企业之一。在生产、研发、采购、人才等领域的本土化方面,与其他公司相比,摩托罗拉也是非常超前的。过去几年中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就是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层次。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如何从本土化走到国际化。在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我们从内部做了这样一个本质性的革新,就是说,把本土化之后很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用于服务亚太市场和全球市场。当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创新,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我们新推出的A3100手机和骨传导蓝牙耳机MOTO“清”HX1,就是不断创新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这些年来做的另外一块工作,就是在中国一直非常注重达成一个多赢的局面,既与我们客户、也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实现双赢。我们也一直努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力图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积极配合中国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提出我们的相关配合战略。前些日子,在中国召开了一个全球智库的论坛,会上大家都在谈如何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环境下实现复苏。我提出了“绿色复苏”的概念。我认为,复苏要结合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增长的过程中有比较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才能注重环保和绿色减排。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利用这次机会做到一次很好的转型,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