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格林伯格最后的战斗
 作者: JAMES BANDLER, RODDY BOYD, DORIS BURR    时间: 2008年12月09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三十九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当董事会迫使他出局时,他发动了挽回声誉的猛烈战斗。但没人能预见这个故事的最后一章会有多么离奇。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什么意思?”威卢姆斯塔德问。

    “他们现在拥有你了。”比蒂回答。

    几分钟后,财政部长保尔森给威卢姆斯塔德打电话。保尔森对首席执行官说他必须下台。威卢姆斯塔德看比蒂说:“你错了。我不会为政府工作。”

    当晚,格林伯格在家中读到了一份 AIG 监管文件,得知了政府贷款的消息。文件称,贷款在取得股东批准后即生效。曾经做过交易的格林伯格开始思考对策:或许他可以利用与主权财富基金的长期关系,搞一次股票增发,出售多达 200 亿美元的资产。

    但是,没有机会了。在下一个周末,在 NBC 的“媒体见面会”(Meet the Press)节目上,保尔森表达了他的意图:AIG 将清盘。

    在贷款协议的最终条款公布后,格林伯格不得不承认 AIG 很快就不存在了。协议条款实际上给了 AIG 巨大的诱惑去接收全部或大部分 850 亿美元贷款,这一金额无法通过私人筹集。这意味公司将被拆分给全球买家。

    格林伯格可能发挥作用。他的“救生车”─C.V. Starr 和 SICO─因 AIG 股票崩盘而受到重创,但因销售了 AIG 股票,它们仍保有超过 40 亿美元的资金。而且,格林伯格在海外仍受高度尊敬,有能力吸引资金雄厚的投资者。

    C.V. Starr 已经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刊出了整页广告,以吸引曾使 AIG 发财的高利润专业保险业务。AIG 官员说,如果谁能提出有吸引力的报价,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卖给他。但格林伯格身上的法律疑云未散,纽约州监管者是否允许他经营美国保险公司,尚不能确定。

    格林伯格官司的前途尚在未定之天。截止发稿时,纽约州总检察长的律师计划让他第三次出庭作证。目前,他们还没有就通用再保险公司一案讯问他。美国证交会还未就他的问题采取行动,但民事指控可能很快就开始。我们可以认为,AIG 倒闭和格林伯格过去几周频频现身,使他成了检察官和证券监管者的重大目标。虽然这一过程不应有政治因素,但它通常有。在公司倒闭后,政府经常要找倒台者的茬儿。可是,要格林伯格对衍生品的毁灭负法律责任,也未免太过了。许多交易以及公司的披露问题都发生在他离职以后。相比最近的灾难,当前政府调查的核心问题─会计操纵─似乎有点苍白和陈旧了。

    政府宣布介入后,《财富》对格林伯格做了一次采访,他看上去比一个月前在瑞士的时候老了许多,而且精神疲惫。他不再是 10 亿美元级的富翁了。目前,他与科琳娜持有 1.13 亿美元的股票。他坚持认为对当前危机没有责任,坚信如果由他来掌舵,公司将强大依旧。他说,他会很早退出 CDO 业务,也绝不会做这么多交易。

    要等到很多事情尘埃落定,才能公平地评断格林伯格─还有其他人─对当前金融危机所起到的作用。格林伯格对本公司的倒闭肯定负有一定责任,目前还在面临政府和个人诉讼。他对自己责任的看法完全没有变化。他说,他犯下的最大错误是选了一帮懦弱的董事和继任者。“生活中最大的失望在人。他们因循做事,不止是让你失望─这还是性格和勇气的问题。”吃他最喜欢的一道菜─杏仁烤鳕鱼,格林伯格说:“我的生活非常美好。我为国家服过役,养活了一个好家庭。我有幸见到了史带先生。”

    但过去几年,日子过得艰难。他说:“更让人痛苦的是:一群人共事了 40 年,建造了这家企业。我们就像一帮兄弟。可再过三年半你看看,公司破产了。你看,这么短的时期它发生了什么?就是在最狂野的睡梦里,我也未没想到这种事会发生在 AIG 身上。”

    “所以,这痛苦吗?”格林伯格问道。他的蓝色眼睛明亮而湿润。“是的,相当痛苦。”

    译者:古正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