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力量训练,让你更洒脱
 作者: 耿力中    时间: 2008年01月2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二十一期>>生活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如果你能把力量训练与经常性的有氧运动结合,你会表现出由内而外的优雅和健壮。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在美国举重界有一句谚语:“如果鲍勃•赫夫曼是举重之父,那么埃伦•卡沃特就是祖父。”这句话有些挑战鲍勃的意味。虽然它肯定了鲍勃对力量训练的特别认知,对肌肉美感的特殊崇尚,对举重、健美等运动项目的重大贡献,但却将盟主的殊荣献给了埃伦。究其缘由,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埃伦在 20 世纪初发明了杠铃。这种可以在举重杆上调节重量片的力量训练器材,使得力量训练从此变得轻松起来。直到今天,许多力量训练爱好者仍然在健身房的“自由力量区”里享受埃伦的早期发明。

    当然,力量训练并不是美国人的专利。古希腊人对于力量训练就很有研究。凡是到过巴黎罗浮宫的人们,一定会对身披狮皮斗篷、手握大棍、力图撕裂树根的“麦洛•克咯顿”大理石雕像有印象。传说这位希腊青年每天肩扛一头小牛在原野上冲刺。随小牛渐渐长大,他也成了无人匹敌的奥运会冠军。

    力量训练如今已经不再为古希腊英雄所专为。它已经走进家庭,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生活在给人以富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身体麻烦。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身体中肌肉与脂肪比例的转变。许多缺乏力量训练的人在青壮年时期之后,身体开始发胖,体内脂肪增多。而肌肉力量则以每 10 年损失 10%~20% 的速度递减。肌肉与脂肪比例转换的直接后果,是关节炎、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症等病症的患病机率大为提高。

    于是,越来越多的白领和商界朋友在看到他人无奈地面对体态臃肿、肩酸背痛和肌肉劳损等身体问题时,开始了对力量训练的自觉追求。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的身体许下毕生锻炼、抗御机能退化的承诺,一方面开始关注 “爆发力”,“力量耐力”,“等张、等长、等动收缩”,“快肌慢肌”等力量训练术语。“通过力量训练,我的腰背疼痛问题解决了,锻炼量比以前增加了 30%,自我感觉也年轻了 10 岁。”我的一位律师朋友得意地向我展示他的腹肌,并高兴地诉说他的训练体会。用力量训练作为应对现代生活烦恼的“问题解决方案”,的确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虽然一提起力量训练,人们就容易联想起丰硕的胸大肌、古铜色的肌肤、古希腊勇士或者施瓦辛格,但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走跑跳投的基础,是我们完成每天生活、娱乐和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用我们的行话说,它是关乎人体运动系统功能与效用的大问题。尤其当我们的生活内容更多地包括了运动、舞蹈、社交和娱乐的需求时,力量训练也就具有了更加特别的意义。它的直接益处,是保持和提升骨骼的强度和密度、关节的韧度和幅度、韧带的弹性和长度、肌细胞的活力和数量、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以及神经传导的速度和应激反应的质量。而正是运动系统的这些要素,构成了我们快乐生活的坚实基础。

    力量训练其实是充满乐趣的。你不需要懂得太多力量术语,只需要持之以地参与每周至少一次的力量训练计划。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一个训练目标,并在锻炼目标的驱动下,对颈、肩、胸、腰、臀、腿、膝、踝及手臂肌肉进行分组、分次数、分重量的循环训练。你会发现,在重量、重复次数、组数和间隔时间这四个训练变量中,以重量和重复次数之间的关系最为有趣。它主导你的肌肉突起或保持原形。如果你的目标是发展肌肉块,以 75% 的最大重量举 10 次效果最佳。如果你的目标是发展爆发力,以 80%~90% 的重量举 5 次就好。如果你需要提高肌肉质量,但又不希望改变肌肉形状,那就用 50%~60% 的重量举 15 次以上。通过控制组数和间隔时间,你可以自行调节强度。让每块肌肉有 3~5 组的重复训练,同时间隔时间不长于 3 分钟,即为训练。每次训练后,让受训肌肉有 48 小时的间隔时间,是必要的。身体会在这段时间产生一些积极的生理变化,帮助你增加骨密度,增多活力肌细胞,增高荷尔蒙激素,增强新陈代谢水平。

    一个令人高兴的小秘密是,肌肉组织不仅在人体运动时消耗脂肪。即使在你停止运动,甚至处于睡眠状态时,它仍然保持高昂的消耗热情。如果你能把力量训练与经常性的有氧运动结合,你会表现出由内而外的优雅和健壮。当你表现出超越年龄限制的精力充沛和潇洒自信时,相信这种惊讶也会对你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绪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