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北极圈的石油潮
 作者: TELIS DEMOS    时间: 2007年11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一十九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融化的冰盖使富含石油的水域不再被冰块阻挡,而美国对这些水域却无法提出主权诉求。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融化的冰盖使富含石油的水域不再被冰块阻挡,而美国对这些水域却无法提出主权诉求

    作者:TELIS DEMOS

    这是一个连阿尔•戈尔(Al Gore)都可能会欣赏的讽刺。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消退,北极圈下可能蕴藏丰富石油的海底再无遮盖,一下子变成可以航行和钻探的区域。长久以来,这一地区一直被认为能源储量极丰。有人认为,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一的未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可能就在这片正在融化的冰层之下。

    但是,当与北极交界的各国酝酿谁可以对海洋的各个部分诉求主权时,一个重要的参与者──美国却缺席了。原因何在?原来,一切都起因于一场不太可能的争论。论战的双方是石油巨头和一群共和党人。论战的焦点则是联合国关于决定谁可以诉求北极水域主权的公约。

    早在 1982 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限定了海洋的边界,并且制定了海上交通的规则。美国于 1994 年签署了这项公约,但参议院拒绝批准,以示反对联合国占主导权的计划。

    但是,在当时看来不过是外交上的缺席,现在却成了损失数百亿美元的错误判断。根据《海洋公约》,任何国家都有权控制其大陆架延伸出的大片水域。如果美国按约定诉求这份权利,它就能获得相当于大约半个阿拉斯加州大小的北极水域。但是,由于美国并非缔约国,很多人担心在北极的好处被瓜分之前,美国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

    这一切原因何在?恐怕要归因于一小部分出言无忌的参议院共和党人。他们强烈反对缔约,并且不认为联合国专门小组能够在能源控制方面超过美国。前总统里根的顾问、现任安全政策中心主任弗兰克•盖弗尼(Frank Gaffney)曾将这一公约称为“对美国的主导权、财富和权力向联合国进行的最恶劣转移”。参议员詹姆斯•英霍夫(James Inhofe,俄克拉何马州共和党代表)曾表示,要尽其所能阻止美国加入这一公约。他曾领导反对 2004 年的批准议案程序。

    尽管目前在北极几乎没有商业性的勘探,但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位于伦敦的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预计,北极近岸至少有 1,660 亿桶未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而靠近北极的储量应该更大。光是可能属于美国的区域,就可能有 150 亿桶。随全球能源的不断减少,任何规模的油田都是一笔天降横财。

    一场北极领土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今年 6 月初,俄罗斯科学家宣称他们在罗蒙诺索夫海岭发现蕴藏 700 亿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证据。而这一绵延于北极的巨大岩层从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格陵兰岛。俄国已要求享有近一半的北极土地的主权,即面积为 50 万平方英里的领域,并且授予他们自己的公司独家开采权。而丹麦则呵斥俄罗斯犯规,认为自己对这一海岭也拥有权利。

    美国可以在任何协商中扮演重要角色,没有美国的参与,很多人认为边界问题不会真正得到解决。石油钻探企业罗旺公司(Rowan Cos.)的前总顾问保罗•凯利(Paul Kelly)指出,“美国的缺席会增加勘探的风险,因为银行家们不会下赌注在`黑暗之水'上。”

    石油业的活动集团一直倾其所能,以战胜参议院的反对者,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一些不大靠得住的同盟军。代表包括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雪佛龙(Chevron)、康菲(ConocoPhilips)等石油公司的活动家们不但联合了那些要求联合国保护北极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环保组织,还联合了美国海军。因为海军表示,没有公约提供的对此地区的权利,他们无法有效巡查北极地区。

    国际财团于 5 月份取得了极大进展,因为美国总统布什同意批准议案。这一决定显然打乱了他自己政党中诸多成员的阵脚。新的听证会将于秋季在参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举行。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将有一项议案交由参议院处理。

    支持者们大有希望。钻探业活动家布莱恩•佩蒂(Brian Petty)说,“我们已为此努力多年。现在,我认为我们终将如愿以偿。”他们认为,近来北极地区的地盘战会使事态变得更为紧迫。一位委员会助手指出:“俄国已经提出了主权诉求。如果我们不加快动作,就会错失良机。”

    译者:程宇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