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不惧怕失败
 作者: 陈伟    时间: 2007年05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一十期>>专栏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积极创新的企业,应当把“宽容失败”置于企业文化的核心

    作者: 陈伟

    爱迪生不仅是发明家,还是杰出的企业家和创新者,他留给后人的财富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掘。人们都知道,爱迪生有过许多发明,但他还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这些失败是更宝贵的财富。他一生共获得 1,093 项专利。就当这是他成功实验的次数,那么,谁知道他总共试验了多少次,失败过多少次?

    人们经常用电灯泡来象征能够激发创新构思和难题解决办法的瞬间灵感。但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是,电灯的发明应用实际上是一个漫长、艰辛、反复试验的过程,其中充满了低效率、猜测、浪费、挫折和失败。爱迪生的小组经过几千次反复试验,才找到最适合白炽灯的灯丝。

    留声机的发明是爱迪生灵感的闪现,但是这种灵感绝不是缪斯的垂青,而是无数失败试验的结晶。爱迪生说: “白炽灯是最难攻克的难题,不仅耗费了我多年的全部思考,而且还花费我数年时间在全世界调研。蓄电池用了我 8 年时间,留声机用的时间更长。”他坚信,失败是创新过程的中心环节,并且怀疑初次发明成果的可行性。

    查尔斯•凯特林获得的专利数仅次于爱迪生,他对汽车产业具有无可争议的影响。

    940 年,凯特林在题为“发明家与发明”的演讲中这样论述失败: “一个人从 6 岁起到大学毕业,每年要参加三、四次考试,一次不及格,就会被淘汰,而发明家经常失败。他不断尝试,也许会经历上千次失败,但如果他成功一次,他就成功了。这两件事情完全相反。我们所肩负的最艰巨的工作就是教新职员怎样聪明地失败。我们必须教他一次次试验,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直到他找到可行的办法。”

    卓越企业都有宽容失败的雅量,并善于从中发现价值。强生公司前 CEO 小约翰逊说: “失败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埃默生公司的查尔斯•奈特强调: “除非你肯接受失败,否则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突破。”3M、宝马都把自己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当作宝贵财富,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因此,积极创新、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应当把“宽容失败”置于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而且应当由高层直接灌输这种思想。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克服“一次失败就淘汰出局”的思维模式,而是“一次成功就成功”。其次,企业还要学会聪明地失败: 摈弃那些确实无望的失败;从失败中得到启示,获得创新契机(下篇文章的重点);对失败进行反思,并改变自己的行为,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迪士尼就是一个用失败塑造企业家精神的典型。

    沃尔特 迪士尼取得的第一个巨大成功,是系列动画短片《可笑的交响乐》。其中最成功的部分是《三只小猪》的故事。它讲述的是一只大灰狼与三只用稻草、木棍和砖盖房子的小猪之间发生的事情,1933 年首次上映就引起巨大轰动。片中歌曲《谁怕大灰狼?》出人意料地成为美国举国上下的齐声呐喊,藉以抵御发生于 1929 年、给美国社会造成重创的大萧条。

    在电影经销商一再要求和他弟弟的反复劝说下,沃尔特又拍了三部以猪为题材的续集──大灰狼、三只小灰狼和实际的小猪。结果,均遭失败。于是,沃尔特说出了他的不朽格言: 你不能用猪来超过猪。

    换成其他人,也许会对这种失败置之不理,但沃尔特欣然从三部续集的失败中学习,聪明地吸取教训。他感悟到,如果想在娱乐业取得成功,一定要避免缺乏创新的自我重复。随后,他制作出了《白雪公主》这样的传世佳作。

    最重要的是,沃尔特•迪士尼的这种精神最终变成了迪士尼公司的 DNA,融入到了整个组织之中。后来,他们拍出了更多的经典作品,还建设了带给世人无限欢乐的迪士尼乐园。

    但是,多数人都只习惯于为胜利者唱赞歌,把失败看作耻辱,或者根本不愿花时间对失败加以分析和总结。因此,是他们自己不经意地丢弃了这个重要的创新资源。

    反对失败,就是扼杀创新。在所有阻碍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的文化因素中,“蔑视失败、抵制失败”应该排在首位,因为“探索、尝试、失败”是创新过程的核心特征。创新,尤其是重大创新,一开始往往很不完善,创新者必须经历无数次试验,遭受多次失败,不断探索和学习,才能找到成功的启示。

    若要成功创新,须先学会失败!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