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专利机器
 作者: Paul Sloan    时间: 2006年10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期>>商业2.0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芝加哥的一家新创企业计划成为知识产权时代的全能选手

    作者: Paul Sloan

    美国几乎所有与专利打交道的人都同意一个观点: 美国的专利体系一团糟。美国专利与商标局(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积压了 60 万件申请,面临加快审批程序的巨大压力。各公司惊呼,有些专利含义模糊,根本就不应该发布,这些专利令所谓的专利钓饵(Patent Trolls,只为打官司而购买专利的公司)得以大搞抢劫!一些立法者呼吁改革。

    但对于芝加哥创业者詹姆斯•马拉科斯基(James Malackowski)来说,专利的混乱状况是他一生一遇的机会。

    马拉科斯基的新创公司 Ocean Tomo 已经成立三年,业务不断发展。2006 年营业收入有望达到 2,100 万美元,利润 700 万美元,销售额在一年内上升了 75%。公司有求必应,提供各种专利事务的帮助。AT&T、柯达(Kodak)等大公司聘请它评估专利和专利的经纪人协议。它甚至还去帮助毫无名气的梦想家,像印第安纳州的一位老奶奶。她持有一项扫雪机的专利。这种扫雪机可以将雪融化,而不必堆在马路边上。

    这家公司正成为新型金融产品的温床。它正和美国三大主要股票交易所商谈,发布一项以 300 家公司股票为成分股的指数──Ocean Tomo 300。指数成分公司的选择主要依据它们的知识产权的价值。10 月份,它要举行第二次专利拍卖会,拍卖师来自《古董路演》杂志(Antiques Roadshow)。拍卖会上将提交 1,000 多项专利,规模比 4 月份举办的第一次拍卖会要大得多。

    马拉科斯基正一步步将混乱的专利世界(根据最新的研究,专利产业的经济规模达 5 万亿美元)变成一个像石油市场和股票市场那样的活跃而开放的市场。这当然是个宏大的目标,一些公司曾在小范围内尝试过。但如果 Ocean Tomo 成功了,它的努力将影响到发明家、企业家,并最终影响到我们所使用的产品。IBM 知识产权组的战略副总裁凯文•里弗特(Kevin Rivette)说: “Ocean Tomo 的一些建议属于知识产权革命的最前沿领域。”里弗特是《阁楼里的伦伯朗: 揭开专利的隐性价值》(Rembrandts in the Attic: Unlocking the Hidden Value of Patents)一书的作者之一。

    马拉科斯基对革命没有想得太多,他当初想得更多的是商机。那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他当时是一名咨询会计师,帮助三大汽车公司当中的一家解决有关知识产权的税务策略。他问知识产权部门有关公司专利的问题: 都是些什么专利?在什么地方?主管指著整整堆满了一边墙的文件柜子说: “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

    看到这样的情形,马拉科斯基确信,有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还没人涉足。他创办了一家企业,向公司提供专利诉讼方面的帮助,但他后来看到了更大的机遇。当时,知识产权正发生剧变。上世纪 90 年代的技术兴起导致专利申报数量急剧增加,公司和企业家渴望将一项技术的每个片段都申请为专利,结果使专利不再由大公司完全控制。与此同时,网络崛起,公司可以将工作交给世界任何地方去做,加速了美国经济由制造向知识经济转变,造就了当前这个时代。按里弗特常说的,在这个时代,创意就是产品。价值不再包含于制作某样东西的能力,而是包含于创新本身,这就使得专利愈发重要了。

    像 IBM 这样的公司,一年的专利授权收入就达 10 亿美元。以此等企业为榜样,其他公司也开始积极把它们的专利变为能产生营业收入的资产。过去几年,投机者越来越多。专利已经不再完全用于保护创意。

    为了从这场变动中获利,现年 42 岁的马拉科斯基创办了 Ocean Tomo 公司。“Ocean”是个缩略词,Tomo 是日语“朋友”的意思。他从芝加哥的一家银行得到了 100 万美元贷款,并很快从原来的公司那里拉到了客户。公司一开始从事基础的诉讼和评估工作,不到三个月即实现赢利。在此基础上,马拉科斯基开始经营。他请迪恩•贝克尔(Dean Becker)担任战略师。贝克尔是个大胆的商人,没有知识产权的经验,但善于出怪点子。他也是来自芝加哥的企业家,1994 年,他以 4,000 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他的寻呼公司 Becker Beeper,从此发家。马拉科斯基还收购了一家叫做专利评级(Patent Ratings)的公司。Ocean Tomo 公司称,专利评级公司制定出了评估专利的唯一客观方法。

    这套办法以 50 条标准评估一项专利,已经被运用于 1983 年以来发表的 350 万项专利。它看重的是专利要求的数量(专利要求大致是指能使一项专利有别于其他专利的内容)、引用其他专利的次数和技术本身。专利评级公司提出了 Ocean Tomo 所称的专利 IPQ(知识产权系数),并发布了相关专利。在某种程度上,IPQ 相当人类的 IQ(智商)。

    马拉科斯基将专利评级公司称为整合 Ocean Tomo 的粘合剂。例如,它现在正帮助母公司的公司金融团队确定它为柯达代售的专利的潜在买家。Ocean Tomo 要靠它来评估很多外部人向 AT&T 公司推销的专利。AT&T 知识风险投资公司(AT&T Knowledge Ventures)业务开发部门的执行主管说: “我们的业务模式里不包括评估我们收到的所有申请。”

    Ocean Tomo 的专利宣传还招来了一些大投资商。去年夏天,马拉科斯基创立了一家拥有 2 亿美元的私人基金,向拥有好专利的公司投资,以他们的专利作抵押。如果公司到时不还款,Ocean Tomo 可以卖掉专利。马拉科斯基和贝克尔造访的第一家财团是佩罗投资公司(Perot Investments),它的创办者是亿万富翁、曾经参加过总统竞选的罗斯•佩罗(Ross Perot)。三人会面后过了一周,这家投资公司向基金投了钱。

    如果一切如计划进行,很快人人都能投资于专利。Ocean Tomo 称,除了 Ocean Tomo 300 指数,它在今年夏天还要发起一家对冲基金。公司认为,公共公司最有价值之处,不在于它的硬资产,而是知识产权。这是精明的投资者一直以来的观点。从 Ocean Tomo 指数与罗素 3,000 指数(Russell 3,000,以美国市值最大的头 3,000 家公司为成分股计算出的指数──译注)的表现对比,也证明了这一点(见附图)。与此同时,Ocean Tomo 还打算引起人们对在这一指数基础上创办共同基金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兴趣。马拉科斯基说: “我的希望是让它像标准普尔 500(S&P 500)或道琼斯(Dow Jones)那样成为无处不在的指数。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它的价值必须比现在大得多。”他的野心真不小!

    不过,马拉科斯基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参与专利的交易和投资。贝克尔喜欢收藏老爷车。最初,他看到了一次汽车拍卖会的物品清单,觉得专利也能这样卖。他给美国 500 强公司都去了电话,劝说他们的知识产权经理参与。第一次拍卖会是在旧金山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的,观众比参与者要多得多。8,400 万美元的交易额有一多半是在拍卖会结束后私下里完成的。但对接下来的一次拍卖会,人们的兴趣就大多了。这次会议将于 10 月份在纽约举行,拍卖品包括商标、版权,甚至还有域名。有样东西肯定会引起注意: 摇滚明星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录制于 1966 年而未发表的歌曲《电台间歇》(Station Break)的录音带以及它的发行权。

    马拉科斯基表示,拍卖会只是成立交易所的跳板。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将在交易所里买卖。 Ocean Tomo 已经建立了一家非盈利的机构: 应用创新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Innovation)。该机构正和伊利诺州合作,研究创建一家类似于芝加哥贸易委员会(Chicago Board of Trade)的知识产权交易所。马拉科斯基说: “我们已经找到了买卖可以代表一家全球组织的一片纸或一种股票的方式,我们已经能够销售天气期货这样的产品,我们肯定也能找到专利交易的一揽子办法。”

    也许如此,但道路并不平坦。私人专利交易可能要花上一年半的时间,审慎调查费时又费钱。如何评估知识产权,存在很多争论。如今,这个任务通常都交给法院。

    但即便这一宏大计划永远不会开展,马拉科斯基还可以为小发明者提供很多帮助。比如卡莱塔•亚当斯(Carletta Adams),这位女士发明了新型扫雪机。亚当斯的母亲在铲雪的时候因心脏病发作逝世,30 年后,她在一次睡梦中有了这个发明。她花了六年时间申请专利。在所有文件齐全之后,她乘坐公交车到华盛顿亲自申请。

    亚当斯的专利于 2001 年获批。她向制造商出售她的点子,其中一家制造商和她说了迪恩•贝克尔的名字。现在 Ocean Tomo 正打算把她的点子列入 10 月份拍卖会的专利目录,或是在公司筹备中的专利交易在线论坛 Dean's List 上发布。亚当斯说: “我期待我窗前积满了雪、我的发明走上大街的那一天。”

    译者: 岱逸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