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把工作机会带回国内
 作者: Anne Fisher    时间: 2006年06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九十三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Anne Fisher

    迈克尔•菲尔兹(Michael Fields)知道其他软件业首席执行官没有发现的哪些东西?与 2003 年相比,现在从美国流向印度和其他地区的工作机会已经是那时的 3 倍,估计在 2006 年,流失的工作机会总数会达到 100 万,其中大约四分之一是高科技行业的工作机会。然而,菲尔兹──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前总裁,目前经营著年销售收入 6,000 万美元的软件开发公司 KANA──却正在把公司的编程工作带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门罗帕克。他把这一措施叫做“回迁”,并预测一旦他们公司开始这样做,其他软件开发公司也会纷纷效仿。

    “对于我们这种规模的公司而言,把工作岗位放在印度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菲尔兹说。由于 KANA 及其同行的规模不足以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像甲骨文公司和微软那样),因此他们不再把工作委托给国外的承包商,因为那样意味著 KANA 公司的知识产权将落入它没什么控制能力的非公司员工手中──特别是现在,就连一些规模大得多的公司都发现,印度工程师的流动极快,对公司没有任何忠诚可言,而且剽窃、侵权行为猖獗,这就更令人不安了。

    不仅如此,菲尔兹还指出,软件开发是一个协作的过程,只有涉及到的所有人员──设计人员、编程人员、项目经理──都在一个屋檐下工作的时候,这个过程才运转得最好。他说,“如果你的团队没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你会发现程序修改、运行问题和工作延迟都会增多。对我们来说,让设计师和架构师在加州工作,而让程序员在印度工作,实际上只会延长交付时间,增加成本。”菲尔兹希望,通过让每个人都在一起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使 KANA 能以四分之一左右的工程师人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我们这个行业经历过一段资金非常自由的时期,”菲尔兹说,“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软件公司必须像真实的企业那样去运作,因此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开始密切关注自己的端到端成本。”如果菲尔兹的想法正确,“回迁”很可能成为硅谷的下一个时髦口号。

    译者: 廉晓红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