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争夺CEO:猎头之战
 作者: Patricia Sellers    时间: 2005年10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三期>>特写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由于为摩根士丹利找回了麦晋桁,为波音拉来了麦乐年,汤姆•内夫是眼下风头最劲的猎头,但这令杰里•罗奇无法容忍。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由于为摩根士丹利找回了麦晋桁,为波音拉来了麦乐年,汤姆•内夫是眼下风头最劲的猎头,但这令杰里•罗奇无法容忍

    作者: Patricia Sellers

    6 月 13 日,也就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裴熙亮(Phil Purcell)交出 CEO 大权的第二天上午,负责寻找其继任者的公司董事查克•奈特(Chuck Knight)给汤姆•内夫(Tom Neff)打了电话。内夫身材修长,一头银发,风格务实。他的公司名叫斯宾塞•斯图尔特(Spencer Stuart),专为美国顶级公司寻找新的高管。摩根士丹利将是他遇到的最困难的搜寻工作,因为奈特宣布,几位摩根士丹利旧将将不参加 CEO 一职的角逐。奈特和一些重要董事在裴熙亮去职前始终支持他(裴氏痛苦地离去,但也得到了足够的补偿,他拿到了一亿多美元的离职费)。在不得参与 CEO 职位竞争的名单中,包括前总裁麦晋桁。麦晋桁在 2001 年与裴熙亮有过一场激烈的权力争斗,结果失败并且离开了公司。内夫认为奈特的做法不对。“摩根士丹利需要有信誉并具备 CEO 才能的领导,他懂行并有能力重建公司。”他对董事讲,候选名单里一定要有麦晋桁,许多摩根士丹利的投资者和高层经理也同意这一看法。

    随后一周,内夫提交了 15 个名字,其中包括麦晋桁、瑞银投资银行(UBS)业务主管约翰•科斯塔斯(John Costas)、黑石公司(BlackRock)CEO 拉里•芬克(Larry Fink)以及高盛前总裁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他对每个人的优缺点都发表了看法,和包括麦晋桁在内的七个人谈了话。麦氏是他十多年的老相识了。“一天早晨,汤姆打到我车载电话上问: `你有兴趣和董事会聊聊吗?'”麦晋桁说。(见附文《麦晋桁谈公司计划》)内夫很快在曼哈顿卡莱尔饭店的套房安排了一顿餐宴,赴宴的有首席董事迈尔斯•马什(Miles Marsh)、奈特、麦晋桁和他本人。

    此次晚宴让内夫有了突破。麦晋桁在餐桌上第一次向马什和奈特细述了他与裴熙亮的争斗、他的苦衷,还有他离去的原因。董事们都对他说,他们以前确实不了解他的处境。在晚餐即将结束时,董事们明白了,麦晋桁正是摩根士丹利需要的人。此前,奈特和马什还在内夫的办公室里同另外三位候选人见了面(内夫在一旁静观,他一向喜欢这样),但此次晚餐后不久,所有董事一致同意启用麦晋桁。内夫说: “这是我做过的最快速、最紧张、审查公开程度最高的一次猎头行动。”他看上去筋疲力尽,这当然不奇怪。6 月 29 日,麦晋桁重返摩根士丹利的消息传开了,而就在这一天,内夫还让 3M 公司的 CEO 麦乐年(Jim McNerney)当上了波音公司(Boeing)的新老板。

    在搜寻 CEO 方面,还没人有过如此辉煌的一天,不过有个人觉得这样的业绩没啥了不起。“算了吧!”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的杰里•罗奇(Gerry Roche)嚷了起来。罗奇谈吐流利,性格冲动,鲁莽唐突,而内夫矜持寡言。罗奇特别指出,麦晋桁是摩根士丹利最出色的老员工,麦乐年已经是波音的董事,他说: “不是汤姆找到了他们,是他们已经摆在那儿了。”他还指出,2000 年,他连续两天为两家 500 强企业找到了 CEO,其中一人就是麦乐年,他从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到了 3M。罗奇夸耀说,去年,他揽到的物色首席执行官活儿无人可比。他一个劲儿地列举: “可口可乐(Coca-Cola)、耐克(Nike)、迪士尼(Disney)、Office Depot……全是知名品牌!”对此,内夫像往常一样平静地回击: “让事实说话吧!市场表明我做的业务比杰里多。”(确实如此,1997 年以来,内夫负责了 26 项 500 强企业人才搜寻工作,罗奇只有 21 项。)

    内夫和罗奇实际控制著高级的 CEO 搜寻行业。他们的公司─斯宾塞 斯图尔特和海德思哲─各自占到这一行业的 40%,第三名是拉塞尔•雷诺兹公司(Russell Reynolds),与它们相差很远。这两人比以往更加好斗,也更有影响力。原因之一是 CEO 流动率正处于历史最高。研究表明,一般大公司每七年就要更换首脑。还有一个原因,美敦力公司(Medtronic)前 CEO 比尔•乔治(Bill George)说: “如今的董事会十分透明,董事们雇用猎头公司,就是为了证明他们的内部候选人是正确选择。”乔治是高盛(Goldman Sachs)、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和诺华(Novartis)的董事。这个行业的美妙之处在于,即便董事会最终选定了本公司的人,招聘公司还是可以收取费用─通常为 100 万美元或新 CEO 头年工资和奖金的三分之一。内夫承认,斯宾塞 斯图尔特公司为摩根士丹利和波音的搜寻工作的收费都超过了 100 万美元。

    尽管内夫和罗奇个人每年仅负责大约五项“高调的”业务,但实际上,对各自公司承接的每一项有关 500 强公司 CEO 的搜寻工作,他们都会插手。因此,他们两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谁能得到美国最大公司的最重要岗位。在别的行业你很难看到这样的情况: 两个人就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同样令人惊奇的还有他们的从业时间。汤姆 内夫已经 67 岁了,罗奇今年 7 月份已满 74 岁。他们通过每项搜寻工作、安置每一位 CEO 来一争高下,至今已经有 20 多年了。今年,内夫做了房利美(Fannie Mae)、摩根士丹利和波音几个单子,两人的竞争愈演愈烈。他们的运作方式可以让你了解到美国公司是怎样选择领导人的,还会让你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 汤姆和杰里的竞争格局,是否最符合此二人为之服务的公司的利益?

    50 年前,人们会对 CEO 搜寻公司这样的概念感到荒唐。通常,大公司的首脑能无可争议地统治几十年并培养忠心耿耿的组织人继承他们的职位。公司董事会几乎不到外面去寻找 CEO(今天这项工作能花去他们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到外部找的话,他们也会找那些他们已经了解的人选。那时确有猎头,但多供职于博思(BoozAllen & Hamilton)这样的咨询公司,或是海德思哲这样的小型新创企业,主要工作是招聘中层管理人员。

    但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竞争加剧促使一些公司为寻找顶级人才而冒险走得更远。就在此时,海德思哲的创始人之一加得纳•海德里克(Gardner Heidrick)开始忙于拓展他的搜索业务。杰里 罗奇是他的早期部下,1964 年加入公司,时年 32 岁。他是宾夕法尼亚州斯克顿一位杂货商的儿子,曾经想过当一名耶稣会的牧师,但没有实现。后来,他开始从事营销塑料制品的职业。事后证明,雇用罗奇是海德里克一生最好的决定。因为正是罗奇打造出了 CEO 猎头行业。他的一种能力─永不厌烦地喜爱闲聊─令他做到了这一点。

    起初,罗奇负责招聘的是海德里克的支柱业务─中层经理。一开始,他把目标定得很高,给那些资质过高(所以也不会接受他的条件)的经理打电话。“我被拒绝了很多次。但每次我被人拒绝,我都建立起了关系。”他的第一个重大突破是: 为以难共事著称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CEO 比尔•帕利(Bill Paley)找一位副手。后来,他又为他找过好几位。在整个 20 世纪 70 年代,罗奇为帕利找了四位副手,最终,帕利都没有喜欢上他雇用的每位副手。但他要求罗奇在广播行业以外寻找,这使他有机会认识美国各地的一流人才。罗奇说: “CBS 成就了我,有人开始回访我,我同他们见面,和他们成了朋友。”

    许多 CEO 的搜寻工作随之而来,包括 1982 年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苹果计算机公司(Apple Computer)找一名新 CEO。罗奇说,时任百事可乐公司(Pepsi-Cola)总裁、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消费品营销人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拒绝了我五六次”。但罗奇知道,从确定候选人到“修成正果”(他说这是搜寻工作的最后阶段)是需要时间的,有时甚至要好几年。“你要有耐心,努力打动他们。”了解到斯卡利喜欢艺术和建筑后,罗奇把硅谷比喻成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终于把他吸引到了苹果。斯卡利在苹果任职 10 年,业绩令人失望。他说: “杰里有他同别人沟通的方法。你就是会信任他,即便你知道,他是受雇来找你的。他让你产生信任感。”

    罗奇夸耀: “我做这种事很长时间了,了解每个人。”在他的名片夹里,有 1,000 多个名字,他分成三类,其中 200 人是“密友”,包括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霍尼维尔公司(Honeywell)前 CEO 拉里•博西迪(Larry Bossidy); 400 人是有希望者/有嫌疑者/有信息者/可参考者; 还有 700 多人归入“其他”类。有时这些类别之间会出现重。2000 年,他曾就通用电气的继任问题向杰克•韦尔奇提过建议。杰夫 伊梅尔特被任命为 CEO 后,他便成了近水楼台。“罗奇开始大展身手了。”他在令人疯狂的两天里,先后让通用电气的两位落选者鲍伯•纳尔戴利(Bob Nardelli)和麦乐年分别当上了家得宝(Home Depot)和 3M 公司的 CEO。他之所以能中如此大彩,主要是因为他和家得宝创始人、董事肯 兰戈内(Ken Langone)以及 3M 董事、前西尔斯公司(Sears)CEO 埃德•布里南(Ed Brenna)是哥儿们。

    在午餐时间,你经常可以在曼哈顿的四季酒店(Four Seasons)看见罗奇与人闲聊谈事。他常去饭店的池塘厅,坐东南角 9 号桌子。为了盯著门口,他会坐在向东的椅子上。不久前的一天,正值餐厅里高级午餐最多的时候,一个 60 来岁的秃头男子快步走了过来,拥抱了罗奇,然后坐下。此人是尼尔•奥斯特里安(Neil Austrian),罗奇给他找过两份工作,一次是在 1984 年,他当上了有线电视台 Showtime 的 CEO; 还有一次是在 1991 年,担任北美橄榄球联盟(NFL)总裁。去年秋天,奥斯特里安投桃报李,雇用罗奇为 Office Depot 寻找 CEO。他俩开始抱怨近来寻找出色的 CEO 有多难。“供需情况对我们不利。”罗奇说著,语气听上去挺痛苦。“搜寻工作比从前难多了。公司和候选人都更加不愿冒风险,优秀的候选人老是说`我不准备换工作'。”

    在有罗奇的场合,谈话总是会转到汤姆 内夫,这次最终也不例外。奥斯特里安提到,内夫是朋友。罗奇却不耐烦起来。“汤姆是谁?”他打断道。“哦,是,我听说过他。”这种插科打诨他已经用得很滥了,他觉得挺好玩,又说: “我喜欢跟人讲: `内夫很不错。我觉得他有潜力。'”罗奇得意地笑了: “这会让汤姆气得发疯。”

    和罗奇一样,内夫也生长在爱尔兰天主教徒家庭,来自宾夕法尼亚州普通小镇伊斯顿。他读过工业工程专业,在家乡附近的夜校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获得了 MBA 学位。他的第一个职业是在麦肯锡公司(McKinsey)做顾问。“我很擅长做搭对服务(Matchmaking),”内夫说,“我的朋友鼓励我进入招聘行业,因为我帮他们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不过,他一开始运气并不好。1974 年,拉塞尔 雷诺兹和罗奇本人都拒绝了他的职位申请。罗奇说: “他太死板,麦肯锡的风气太浓,太一本正经。”但罗奇承认,他犯了“大错”。

    内夫在博思落脚,很快又跳到了斯宾塞 斯图尔特公司。在那儿,他慢慢爬上 CEO 的职位,领导公司长达八年,使营业收入翻了两番。1985 年,内夫的第一位妻子苏珊患乳腺癌去世,终年 38 岁,撇下他和三个孩子。47 岁的他放弃了一把手职务。“她走了,我成了单身父亲,我决定不再四处奔波了。”后来他又全职从事招聘行业,并开始成为行业第一人。罗奇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内夫的公开威胁: 1989 年,内夫让郭士纳(Lou Gerstner)成为纳比斯科公司(Nabisco)的 CEO。纳比斯科是当时雇用 CEO 搜寻企业的最大公司。罗奇不满地说: “从此以后,他就老拿这说事。”

    内夫和罗奇恰好在同一办公大楼相邻的办公室里上班,他如何同能力超群的罗奇竞争呢?就是具备罗奇所没有的特质─三思后行、有条不紊,还有那出了名的小心谨慎。有时,他甚至不告诉妻子萨利他在做什么。“我就像嫁给了中央情报局。”萨利带著难忍的表情说。“内夫只有在我受邀请的情况下才去四季酒店,这够`光明正大'吧?”在大多数中午,内夫会和候选人或同事在办公室里吃三明治。办公室很简朴,简直像租来的房子。

    内夫透露,对每项 CEO 的搜寻工作,他都要亲自做很多研究。“罗奇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而我亲自出马。”他完全是个控制狂,搜寻工作一开始,他喜欢找公司的所有董事单独面谈,以确定“规格”,即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比如有经验的危机经理或是实现有机增长的高手。他主要依靠一份由自己制作的美国 500 强企业 CEO 和总裁清单,清单包括他们的出生日期和他们参加的董事会。根据这份清单,他会为每次搜寻拟定一份有 20 个人的初步名单。自然,他采用的是以理服人。他说: “如果对方是公司的二号人物,我会和他谈他肯定会当上 CEO,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囊中之物,还会说他不可能一直呆在现在这个职位上。我会和他讲公司的规模、组织的复杂性、公司在市场的地位、挑战以及股权机会,等等。”

    内夫明白,必须同美国 500 强企业的董事们保持紧密的关系,因为在公司需要 CEO 时,决定雇用猎头的正是他们。结果,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董事招聘者。内夫说,“这有著战略意义。”他在争取波音公司的 CEO 搜寻任务时打败了罗奇,主要原因就是去年内夫为波音董事会找到了两名新董事。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前 CEO、领导波音搜寻工作的路•普拉特(Lew Platt)说: “杰里确实是我的好朋友。本来更可能把任务交给他。但汤姆对公司更了解一些,董事会对他也更了解。”

    由于研究做得比罗奇更加细致入微,内夫常能赢得双方都觊觎的搜索业务。例如两年前,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准备替换公司创始人的孙子克里斯•高尔文(Chris Galvin),高尔文的工作开展得很艰难。公司董事、CEO 搜寻委员会主席约翰•佩普尔(John Pepper)有意把这项业务交给罗奇,因为罗奇一直为他免费咨询。但内夫和他的斯宾塞 斯图尔特同事吉姆•西特林(Jim Citrin)花了一星期的时间编纂了一篇分析报告以及一份候选人名单。西特林是技术与媒体专家,有望成为下一代明星 CEO 招聘者。内夫在星期一将文件提交给了佩普尔。他说,“我们做了一次小型搜索。”佩普尔回忆说: “这些文件写得非常好。” 斯宾塞 斯图尔特公司得到了这份差事。

    但注重研究并不总能战胜人格的力量。比如在去年 10 月,罗奇与内夫在迪士尼董事会前面对面地争夺寻找 CEO 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继任者的业务。内夫和西特林花了将近 100 个小时编写游说辞。西特林说: “我们制作了一份我们认为最具说服力的文件。”他们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游说迪士尼董事会。罗奇只发表了 15 分钟演讲。“我说: `我们在这儿了,这是我们为做你的,这是我们推荐的人。别听我们说,给他们打电话。好了,你们想谈些什么?'”

    罗奇在讲话的时候有一处失礼,他一再管艾斯纳叫“迈克”。罗奇总是因为乱叫要人的名字而引起他人不快。可口可乐公司已故 CEO 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曾因为罗奇称他为“鲍伯”(鲍伯是罗伯特的昵称,但郭思达的名字是罗伯托─译注)而不客气地纠正他: “我长得不像鲍伯,说话也不像鲍伯,如果你老是叫鲍伯,我们就没法交往了。”可结果,这个闪失让罗奇赢下了迪士尼的业务。几星期后,艾斯纳在曼哈顿天空俱乐部(Sky Club)午餐时对罗奇说,他的称呼不当让迪士尼其他董事以为他和艾斯纳不是一伙儿的。这很重要,因为有些投资者指责艾斯纳操纵搜寻工作,以便把职位让给他的副手鲍伯•伊格尔(Bob Iger)。

    罗奇和他在海德思哲的同事约翰•汤普森(John Thompson)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候选人名单。在首选名单上有 20 人,据说包括 eBay 的 CEO 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和新闻集团(News Corp.)的彼得•舍宁(Peter Chernin),次选名单有 18 人,末选名单有将近 80 人。但是,公司董事长乔治 米切尔在搜索工作开始四个月才允许他俩与候选人联系。(米切尔未理会《财富》杂志的采访请求。)罗奇说,“这非常、非常令人泄气。”他不愿讨论这项业务的细节。据有些人说,到了今年 2 月,猎头提交了 13 个人的简历以及对他们的评论。不过,很多候选人的名字已经泄露出去了,而伊格尔看上去似乎胜局已定,一些重要的候选人都退缩了。

    伊格尔得到了 CEO 职位,罗奇和汤普森拿到了钱。后来,迪士尼前董事罗伊•迪伊尼(Roy Disney)和斯坦利•高尔德(Stanley Gold)提起讼诉,指控董事会成员违背了承诺,没有进行“全面、仔细”的搜寻。7 月初,迪士尼和高尔德撤回了诉讼。尽管如此,迪士尼这份差事也完全算不上罗奇事业中的闪光时刻。

    要问为什么汤姆和杰里要在 CEO 搜寻业务上拼个你死我活,杰克 韦尔奇用一个词作答: 品牌。也就是说,公司董事越来越希望搜寻 CEO 的工作变得严格和专业,并且还要让股东这样看。罗奇和内夫是他们保险的选择。

    但是,全美国的大部分 CEO 搜寻业务仅由两个人来把持,这是件好事吗?一些批评者说,这意味著旧面孔会反复出现。毕竟,两个人撒不了太大的网。他们俩都承认,他们是在那些看得见的池塘里─也就是《财富》500 强公司─寻找人才。他们说,这正是董事们要求他们去做的。本文作者对那些董事的采访表明,他们说的确实不错。一位女首席执行官曾经把女性 CEO 较少归咎于汤姆和杰里(美国 500 强企业中只有 9 位女首脑)。内夫回答说: “这么说毫无道理。现实是那里的女性本来就不多。”罗奇也有类似的回应: “问题在渠道。”

    一些公司董事抱怨,内夫和罗奇拉高了 CEO 的薪酬。根据 Equilar 公司提供的数字,《财富》500 强企业 CEO 去年的总薪酬中位数为 740 万美元,明星 CEO 挣得远比这多。例如麦晋桁的合同可保证他在第一年拿到 2,500 万美元,尽管他自愿将自己的工资同绩效挂钩。特拉华大学的公司治理专家查尔斯•埃尔森(Charles Elson)表示,“要是(罗奇或内夫)看上了某人,某人就具备了明星品质。这个人会想: `我应该拿得更多,因为是杰里 罗奇或汤姆 内夫前来招募我。'价格就这么上去了。”埃尔森是 Autozone 公司和南方保健公司(HealthSouth)的董事。

    还有令人注意的一点是,罗奇和内夫的巨大成功限制了他们发挥效力。因为根据行业规矩,他们不能招聘那些他们的公司曾经为其找到过工作的高级经理人,也不能从他们前一年为之搜索到高层经理的公司那里挖走一流的人才。因此,内夫不能从波音、房利美、摩根士丹利那里挑选 CEO 候选人。而罗奇也不能打迪士尼、可口可乐和默沙东(Merck)的主意。罗奇对此问题从不回避,他承认: “最大的单一运作问题就是这个禁令。它使我们无法争取到很多最优秀、最聪明•人。我们得到的业务越多,与我们隔绝的人才也越多。”罗奇说,海德思哲拒绝了来自通用电气的一些机会,这仅仅是为了他和属下能从那里挖到人才。“我们要保持通用电气大门敞开,那是个再好不过的搜猎场所。”

    对于《财富》500 强公司董事来说,最要紧的问量题是: “这些人值那么多钱吗?”(有关内夫和罗奇的人选的表现情况,请看本文图表。)令内夫深感骄傲的是,他从未有过他所说的“灾难性安置”。没错,他给默沙东安置了雷•吉尔马丁(Ray Gilmartin),可是吉尔马丁在头 11 年里成绩相当可观,直到任职末期,才出了差错。内夫一再说: “我从未有过因业绩原因被辞退的 CEO。”他甚至追踪竞争对手不成功的安置。我们在他那间整洁的办公室谈天时,他问我: “想听名字吗?”他从椅子上跳起来,把头伸出门外,叫助手把名单拿来。过了一会儿,他手中拿著纸,读出了那些罗奇招聘的、表现不算出色的人的名字: 康塞科公司(Conseco)的加里•温特(Gary Wendt)、EDS 公司的迪克 布朗(Dick Brown)、宝丽来公司(Polaroid)的加里•迪卡米略(Gary DiCamillo)。

    听到内夫埋汰他的话,罗奇火冒三丈: “他做得太过分了!我听说他用那个名单争取客户,这么做真卑劣!”罗奇马上找出内夫的一个例子: 达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1997 年聘用的列奥•穆林(Leo Mullin)。他气呼呼地说: “汤姆要觉得达美是个成功例子,那他就是喝多了。”

    两人的争斗就这样愈演愈烈。海德思哲 CEO 汤姆•弗里尔(Tom Friel)说: “他俩就像两头绕著围栏转圈的老狮子,或者说,更像两个在打架的孩子。”他们就像孩子一样,游戏不结束,就绝不罢手。我问罗奇,他打算什么时候退休,他想了一会儿说: “没有罗奇的公司?我不喜欢这种说法。”那内夫什么时候退呢?他的回答很简单: “杰里不退,我就不退。”

    麦晋桁谈公司计划

    几乎没人想到麦晋桁会重返摩根士丹利。麦氏本人更没想到。他在摩根士丹利从债券销售员一直做到总裁,帮助公司发展成为华尔街巨头。麦氏于 2001 年辞职,担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CSFB)首席执行官。他让这家投资银行恢复了赢利,但与母公司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的董事会不和,于去年夏天被驱逐。摩根士丹利乱作一团时,他正担任资金管理公司 Pequot Capital 的董事长。现在,他已经取代了宿敌裴熙亮,但要解决利润不佳和高管出走等问题。在来到曼哈顿中城的公司总部就职的第一天,他接受了《财富》杂志编辑帕特里夏•塞勒斯(Patricia Sellers)的采访。

    这是 2001 年后你第一次来这里吗?

    不是,我每过三四个星期就来大楼理发。萨尔的理发店就在大厅里。公司开始寻找 CEO 后,我不想被人看见,所以就让萨尔到我儿子的住处见我。

    你是怎么决定回来的?

    董事会的全力支持让我感到很欣慰。之后,我要想好,是否已做好准备,回到一家上市公司。有时候,我在上床的时候想: “我不想干。”醒来的时候,我又想: “我确实想干。”(妻子)克里斯蒂对我说: “你要真打算干,工作方式就得灵活些。”

    那是怎么回事?

    我在 CSFB 可谓事无巨细一并承担。这次,我要把更多的工作委派给别人。我绝不能为小事分心。

    现在的工作与以前是否有所不同?

    有很大不同。CSFB 的文化需要改变。我想这里不需要。CSFB 的主要问题在于规章制度和赢利能力,而这里主要是战略性的问题。

    是像摩根士丹利与添惠(Dean Witter)合并这样的问题吗?

    1997 年,我们搞了合并,这个战略依然有效。我相信,合并存在巨大的价值。问题全在于执行。看看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斯坦•奥尼尔(Stan O'Neal,美林 CEO)干得非常出色。他们的零售业务在生产力方面是数一数二的。为什么我们不行?我们合并时,添惠已经不是行业第一,后来它的排名又下滑了。

    裴熙亮决定剥离信用卡业务。这个战略会变吗?

    什么都可能变。我需要了解情况,听听经理的想法。

    最近有五位高层经理离去,你想让他们回来吗?

    我的理想是让五个人都回来。(银行家)乔•佩雷拉(Joe Perella)是“客户至上”的象征。每个大投资银行都需要这样的客户服务。

    佩雷拉和潘伟迪(Vikram Pandit,摩根士丹利的证券部主管)已经说了,他们不会在联席总裁左•克鲁兹(Zoe Cruz)手下工作。这三个人能共处么?

    他们过去就能。可这种事不知怎么就发生了。我需要了解个中原因。

    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我很快就会信任别人。这会给我带来麻烦。

    你向下管理做得很好,但对上负责却遇到麻烦。无疑是这样。但我想这回董事会站在我这边。

    译者: 岱逸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