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中国客车业的黑马
 作者: 周展宏    时间: 2005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二期>>特写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如果收购整合计划顺利,中大当能跻身中国客车业的前三名

    作者: 周展宏

    2000 年进入客车业的中大集团,近两年动静不小: 连续两次将客车价格降低 20%,接连整合南京金陵客车与四川客车厂,并宣布 3 年内再将收购 5 家客车厂,整合 30 家客运企业。中大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客车业不折不扣的黑马。

    位于江苏盐城的中大集团其实是中国汽车业一只早飞的鸟。早在 1993 年,它就开始涉足汽车业。1988 年,徐联国和徐联宽兄弟俩借了 5 万块钱,在江苏盐城市射阳县盐东镇开了一家汽车修理站。当时,汽车维修用的喷漆烤漆房只能靠进口,价格很贵,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的徐联宽就自己设计了一个,其他汽车修理站看到徐联宽设计的喷漆烤漆房后,纷纷要求帮他们也做一个。兄弟俩发现,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甚至比做汽车维修还赚钱。于是,他们在 1993 年与人合作开始生产喷漆烤漆房,结果产品供不应求。很快,兄弟俩就积累了足够的资金,1994 年自己建厂生产。不久,徐联国和徐联宽请当时盐城著名企业燕舞集团的总书记张玉清(现为中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加盟。接下来的十年,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汽保汽修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厂商。“我们的汽保设备制造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张玉清说,“中大汽保设备已经在美国、欧洲都取得了安全认证。”2001 年,其下属的中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0909)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该公司的主业就是汽保汽修。

    然而,徐氏兄弟很清楚,汽保汽修设备的市场容量有限,虽然需求比较稳定,但只有大概十几亿人民币。因此,90 年代末,他们试图在产业链上延伸。中大进军客车业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因为客车业属于劳动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较低,门槛不像小轿车那么高,而且自 2002 年以来,中国客车行业的增长率都超过 40%。然而,1987 年以后,中国政府就没有再批准新的客车制造企业,所以中大集团只能通过收购进入客车业。2000 年,中大成功入主盐城的一家客车制造企业─中威客车,随后又陆续收购了上海光辉、北京燕京、南京金陵、四川峨嵋等客车制造企业,并且宣布未来 3 年内还将收购 5 家客车制造企业。之所以要收购这么多制造企业,原因在于客车制造属于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在一个地方生产客车的数量超过 1 万辆就会不经济,因为物流和售后服务的成本都很高。目前,中大集团在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已经有生产基地,未来还将在华北和华南收购客车厂,以完成公司制造基地的布局。中大进入客车业的思路,与其他汽车制造企业有很大的区别,它自己深入地介入产业的上下游。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收购汽车制造厂的同时,中大也开始收购各地的客运企业,因为客运企业是客车最大的客户,收购客运企业可帮助中大消化不断增加的客车产能。另外,中大集团有轻钢结构工程业务,可以自己盖厂房。徐联宽还透露,公司将进行客车内饰的制造,比如汽车座椅等。

    去年,中大集团生产了 3,800 台客车,在中国客车业仍然只能算中型企业。以现有的能力,今年中大将可制造 7,500~10,000 台客车。但是,中大目前有多个收购计划还在进行中,因此上述数量完全有突破的可能。中大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客车业的三甲之一。据统计,2003 年,中国最大的客车企业产销量不过 1.6 万辆,如果中大的收购整合计划顺利的话,进入中国客车业的前三名应该不成问题。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