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本土教师的教学有超过外聘教师的趋势”
 作者: 李全伟    时间: 2005年02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七十四期>>院长访谈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在中国管理教育史上,有 20 年历史的管理学院并不少,但像赵纯均教授那样主持工作长达 19 年的,的确是凤毛麟角。在他的管理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直保持著中国一流商学院的水准。赵纯均同时还担任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亲身参与了中国 MBA 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最近,就国内管理教育的现状等一系列话题,赵纯均接受了财富(中文版)记者李全伟的采访。

    财富(中文版)问: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其他国内商学院有什么不同?

    赵纯均答: 清华经管学院的主要使命是培养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商业领袖。我们希望培养的 MBA 或 EMBA 能够掌握比较雄厚的专业知识,具有开阔的眼界和国际化的开放思维、战略眼光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希望学生本身具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说到清华经管学院的特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干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我们刚办 EMBA 时,社会上有议论担心会走过场。两年下来,首届 EMBA 已经毕业,事实证明,经管学院的 EMBA 教育效果是很好的。

    经管学院的特色具体可以归结为几点。一是我们有良好的学术传统,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很好的师资队伍。二是清华大学目前是国内最大的 MBA 培养基地,形成国内最大的 MBA 校友网络,这会对同学们的发展有好处。三是清华大学的国际化大环境,我们有世界顶级企业组成的顾问委员会; 在国际化的学习环境方面,经管学院每年有 14% 的留学生比例,近 30% 的外国交换生,国际 MBA 学生经常有机会与国外商学院学生交流; 到 2004 年年底,与我们开展海外交换学生项目的国外一流商学院达到 23 所。而海外交换学生项目是开放给所有 MBA 学生的。四是我们的第二课堂,每年经管学院大概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超过 100 场,来演讲者上至外国的总理,下至中国知名的企业家、专家和学者。

    问: 清华经管学院在选择学生时注重什么?

    答: 在选拔时首先注重领导潜力,经管学院寻找在任何环境中从事过领导角色的人; 其次注重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我们的学习模式是系统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相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教会别人。另外,我们还注重个人品质、性格特征、个人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问: 商学院教育是从国外引进的,有没有洋为中用的尝试?

    答: MBA 和 EMBA 的教学模式包括教材,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充分学习国外的这些先进之处后,我们再看一看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可以借鉴。其实传统的文化对于我们企业建立经营理念、制定战略、管理文化都有很好的启发。当然,现代企业是建立在大生产之上的,这个在古代是没有的,所以对于“古为今用”,我只强调了战略、理念和文化这三个方面。

    我们的教授带著学生到山西和安徽去,研究晋商和徽商的经验和教训,这些例子就是古为今用。我不主张一味地照搬古代的经验,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消化后,融合到今天的课程里去。

    问: 你如何看待商学院的排名?你认为能体现清华经管学院的指标是什么?

    答: 我认为目前对中国商学院进行排名的时机尚未成熟,因为有些重要的指标无法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比如像薪水这个指标,国内外的环境差别很大。我们的 EMBA 学生就有很多是国有大型企业的老总,他们的薪水不可能太高,但他们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很大的。

    说到排名的标准,现在除了薪水等指标外,国际上也增加了知识创造的能力、国际化程度、学生对商学院提供服务的满意度等标准。我知道清华 MBA 学生的起薪增加了 100%,就是毕业后的薪水比入学时的薪水大体上增加了一倍。清华 MBA 学生的起薪大概是 11 万元到 12 万元,毕业后工作的薪水增加了一倍。这个数据是根据学生自己填写得来的。

    问: 财富(中文版)的读者中,企业高级管理人士的比例很大,他们非常关心 EMBA 教育。前不久,清华 EMBA 有了首届毕业生,我记得两年前曾有媒体质疑这种教育形式,从你们的实践看,效果怎样?

    答: 刚才我讲过,清华最大的特点是认真,清华的 EMBA 就沿承了清华大学的特点,一切按照学校的规矩办。这些学生来了,有一个身份转变的问题,当时我们也曾担心,但后来发现他们十分自觉,按时上课,参与学生活动。真是有了急事,才不得不请假,但这种情况极少。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来这里学习的学生不是抱著混一张文凭而来,主要是带著问题来学习。他们往往是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需要再上一个台阶,因而选择清华的 EMBA 来学习。事实上,这些学生毕业时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学了几门课程、认识了一些教师和同学,而是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可以帮助自己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清华的 EMBA 教育使这些学生的事业更上了一层楼。

    问: 清华经管学院的 EMBA 教育跟国外有什么不同?

    答: 在我们 2002 年招收的 EMBA 学生中,有 58% 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后来几期招收的学生中也保持了这个比例,所以 EMBA 学生的层次非常高。而像北美等地区的 EMBA 学生,一般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我考察过美国沃顿商学院,发现他们的 EMBA 跟 MBA 的学生层次是比较接近的,这样他们 EMBA 的教学设置、案例使用等各方面一般是沿用 MBA 的,两者的差别不是太大。而我们这两者的差别就太大了,EMBA 学生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裁,而 MBA 的学生一般都是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针对这些差别,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摸索出较好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方面的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等。

    通过 EMBA 的教学项目,我感到效果要好于当初的设想。学生都很自觉,共同跟经管学院一起办教育,像我们的移动课堂、定期聚会这些方法,学生参与时都非常主动、积极和热情。我们许多学生的企业案例,都会被引进我们的案例库,这其实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关系。

    至于 EMBA 教育的生命力,我想用一个数字说明。2005 年 EMBA 春季招生大概收到 2,000 份报名表,而只招生 120 人。这说明大家对 EMBA 教育的认同,并不像以前有人怀疑的那样,以为 EBMA 的寿命很短,办两年就招不上人了。

    问: EMBA 如何与 MBA 互动?

    答: 由于 EMBA 的学生层次比较高,我们就派他们到 MBA 去做班主任或俱乐部的主任,主要目的也是为 MBA 学员的就业著想。另外,我们请 EMBA 学生做 MBA 招生的入学考官,因为他们具体管理一个企业,有比较丰富的知人、用人经验,而 MBA 学生毕业后也可以到这些企业去应聘。

    问: 你认为 EMBA 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答: 提高师资水平是关键。在国内的管理学院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培训,所以师资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对 EMBA,而且对所有的管理教学都是最基本的问题; 二是积极开拓生源; 三是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学位教育项目,我认为加强 EMBA 教育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也很重要。

    问: 相对于外籍教师而言,本土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

    答: 我们商学院国外的教师大概占 30% 的比例,达到了教育部的标准。但从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反映,我们的本土教师经过充分的准备以后,教学效果要比有些国外请来的教师要好。我们每门课后都会有评估。所以,在学生明确了想学什么之后,在教师经过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甚至有超过外聘教师的趋势。

    问: 现在国内招收 MBA 的学校有近百所。有一种说法认为,今后的商学院将会形成垄断,绝大部分学生会涌向几所知名的商学院?

    答: 我想不会的,因为中国太大。现在中国经济以每年平均 8% 到 9% 的速度增长,中国企业的数目有几百万家,每一家企业都需要一批管理者,所以管理学院的需求市场是比较大的。我们曾到一个地方去招生,当地的一位考生说,如果让他选择学校,就要考虑自己的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是全国性的企业就选择清华大学,是地方性的企业就选择当地的学校。总而言之,由于产业和地区的差异,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市场需求也就不一样,如果每一个学校找准市场定位,都会有各自的发展前景。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