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美酒拍卖
 作者: Jean K. Reilly    时间: 2003年04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五十二期>>生活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吉恩•K•莱利 (Jean K. Reilly)

    经济不景气迫使酒类收藏者急于将好酒售出以求套现。你肯定将从中稳赚不赔

    众所周知,收藏名酒是众多商业人士的嗜好。但在经济低潮期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酒都会待价而沽。纽约市一家国际性银行的主管说道:“丢掉价格昂贵的东西等于获得了利润”。

    专家估计,市场上大概有超过通常拍卖量的二三倍的酒等待拍卖。再加上酒类拍卖的玩家激增──众多在线网站和零售店也加入这一市场──物以稀为贵的情形在这个市场上几乎已不复存在。差不多任何有薪水的人都能买得起其中许多种酒。

    15 年前,美国的酒类拍卖完全由来自伦敦的两大巨人克里斯蒂(Christie's)和索斯比(Sotheby's)拍卖行支配。而现在,包括 Acker Merrall & Condit、Morrell & Co.和 Zachys 在内几家大型酒类经销店定期举办的拍卖会在规模上已经与传统拍卖行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量网站纷纷揭竿而起,然而大多数网站只是昙花一现,现在只有两家公司:WineBid.com 和 Ackerwines.com 仍然保持著可观的交易量。

    酒类拍卖市场上有一个规模不大但却非常重要的部分依然保持著稳定状态,甚至还显露出增长的势头:上世纪酿的名酒。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酒类拍卖作为投资手段的上乘表现足以吸引大量从证券市场逃逸的资金。 4,000 美元或更贵的酒很少仅仅是被人喝光了事。

    然而,对于有机会真正一窥杯中之物的人而言,事情并非那样简单。“过去三年里,我一直被高昂的价格拒之门外,”纽约品酒师,吉恩•卢克•勒•杜(Jean Luc Le Dû 说: “而在最近半年中,我几乎什么都可以得手。”吉恩的工作是为丹尼尔餐厅(Daniel)和其他私人收藏者购买各种酒。

    受酒类拍卖市场衰退影响最大的是加州礼拜酒。这种酒中最受瞩目的是一种名为“鸣鹰卡勃耐红葡萄酒”(Screaming Eagle Cabernet Sauvignon)。这种每瓶六公升的酒在 2000 年 6 月的一次慈善拍卖会上卖出了 50 万美元的高价(这也是单瓶酒售出的最高价)。与此同时,其简装酒每瓶售价超过 2,000 美元。然而到去年九月,1998 年酿“鸣鹰卡勃耐”每瓶的价格跌至 537 美元。

    在线拍卖则提供许多小宗买卖,常常有对于现场拍卖来说,很寻常或者不够昂贵的酒。有些不知名的酒的价格可能低到只有 10 美元,这些酒不仅比零售甚至比批发价还便宜。例如,“城堡戈雷撒克波尔多葡萄酒(1990 年)”(Châeau Greysac Bordeaux),最近在 Ackerwines.com 网站上的售价仅为每瓶 9.49 美元,比其更晚生产、更为普通的 1998 年酿的平均零售价 15 美元还要低,甚至低于其 10 美元的批发价格。即使在酒类拍卖的另一端,特别是用于现场拍卖的整瓶名酒,节约的金额仍然可观。豪华的 1982 年酿“城堡玛尔戈红葡萄酒”(1982 Châeau Margaux)在克里斯蒂去年十二月的拍卖中售价为 345 美元,比 700 美元的平均零售价便宜一半。

    许多人依然对拍卖感到诚惶诚恐,然而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拍卖现在已经属于每个人了,”索斯比的纽约酒类拍卖部的负责人斯勒(Bob Sleigh)说,“我们坚守著顾客至上的原则”。每间拍卖室都有各自的网站,提供日历、术语表、以往售价以及其它有 用信息。参加拍卖不需要出示资产净值或家族历史,来去自如。拍卖过程本身甚至是令人愉快的,尽管拍卖室里人往往不会太多,因为多数出价是通过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进行的──这是那些一直拥有较理想的工作的人们通常愿意选择的竞买方式。

    译者:胡显耀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