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亚洲网络小子能否东山再起?
 作者: Louis Kraar    时间: 2001年06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三十一期>>企业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路易斯•克拉尔(Louis Kraar)

    李泽楷必须把电讯盈科改造成全球宽带网的动力之源。这绝非易事。

    在一个煦风拂面的星期天,香港企业界大亨李嘉诚的次子、34 岁的李泽楷匆匆走进香港皇家游艇俱乐部。在众人目光的追随下,他走到户外平台,在一张隐蔽的桌旁坐了下来。这里听得到海浪拍岸的声音,引人入胜的城市轮廓尽收眼底。李泽楷对自己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已经习以为常。事实上,对于他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表现不佳,以及他仍需证明其成为新的亚洲宽带之王的实力之事,李泽楷似乎处之泰然。他持自己特有的英国贵族口音说:“我很好。毕竟,我的运气要比别人好得多了。”

    但是,运气不能把他从一帆风顺的生活中最为艰难的一面中解救出来。1999 年夏天,李泽楷建立了盈科数码动力集团(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他要创建一个一如他本人雄心勃勃地宣称的“全球最大的宽带互联网企业”。李泽楷称得上一位精明的概念推销员,他从英特尔公司(Intel)吸引到 5,000 万美元的种子基金,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从交易活跃的香港股市上募集到 24 亿美元。接下来,在 2000 年 8 月 17 日,李泽楷登上了他自己形容的“我人生的巅峰”

    他的初出茅庐的公司以 380 亿美元的价格从英国大东电报局(Cable & Wireless of Britain)手中收购了香港最大的电信服务供应商香港电讯公司(HKT)。莱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称赞李泽楷合并后的公司为“亚洲新媒体的动力之源”。李泽楷的父亲,72 岁的李嘉诚没有直接插手这次交易,他向朋友们介绍说,自己的小儿子“就像一个高尔夫球手在连续 18 个球洞杆杆进洞”。

    从那以后,全球开始抛售技术股,这使得李泽楷如同在高尔夫球场上连续打出三次超过标准杆数的进洞球。过去的半年里,电讯盈科(2000 年 12 月中文公司名改为电讯盈科)的股票下跌了70%──由每股 1.97 美元跌至 0.63 美元──使市场价值减少了近 280 亿美元。电讯盈科的股票成为去年恒生指数中表现最糟糕的一支。结果,李泽楷的股东们变得冲冲大怒,一度对李泽楷崇拜不已的当地媒体也给他取了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绰号“可怜的小理查德”。

    这究竟是怎么了?看起来似乎是一些投资者陷入了李氏家族耀眼的光环之中。李泽楷急于向众人证明自己与父亲一样能干,而其父正是全球最成功的华人企业家。尽管李泽楷再三表示他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但很难想象投资者之所以将赌注押在电讯盈科上,其中的部分原因不是因为他们认定其父必定在幕后坐镇。另外,年轻的李泽楷已经成为亚洲的技术人员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亚太地区互联网分析师马太•米哈尔卡(Matei Mihalca)解释说:“李氏家族的声望与互联网的结合似乎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绝妙机遇。”

    李泽楷公开表示,他有一个面向高速互联网用户的绝佳的应用程序。李泽楷推崇备至的“世界之网”(Network of the World,NOW)旨在通过卫星传送新颖的节目内容,藉此将看电视与上网冲浪这两种感受融合在一起。去年夏天,全球网络开通了国际服务,它通过互联网从伦敦向香港的一家有线电视台传送英语节目,内容包括名人的花边新闻以及音乐电视节目,但是这次尝试并没有取得成功。批评人士戏称,NOW 实际上是“无人观看”(no one watching)的意思。

    李泽楷还扬言电讯盈科投资其他信息技术公司是“无风险加入互联网发展过程的契机”。电讯盈科投资组合进场的价格是九亿美元,但如今的投资组合价值已经大幅度缩水,尽管公司要到 3 月底才会宣布减值的具体数字。

    那么,李泽楷目前的状态如何呢?出人意料的是,他依然是绝对的自信。他说,收购了香港电讯后自己就等于跳入了“安全网”,因为香港电讯的现金流转稳定。李泽楷认为,只有一家互联网公司──美国在线(AOL,它收购了《财富》杂志的母公司──时代华纳公司)“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合并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新企业”。可以肯定的是,当初用明显高估的股票来购买有形资产是很精明的战略举措。然而,李泽楷是借了 120 亿美元完成收购的──这是亚洲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财团贷款。问题是,他必须在三年内开始偿还本金。为此,李泽楷开始有选择地出售部分资产,控制为实现自己的互联网之梦所进行的投资。他说:“我必须要让香港电讯增值,否则我就会失信于人。”

    不错,香港电讯目前正面临激烈的竞争,李泽楷必须为这家昔日的电信巨擘注入活力。他准备多方位地实现这个目标。李泽楷计划开办为公司客户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为移动电话设立一个门户网站;他还想打入中国大陆长期严格控制的电信市场。此外,他还需要以某种方式扭转香港电讯长期亏损的互动电视业务。李泽楷希望通过对美国公司的并购强化所有这些业务。他在谈到这一点时不无夸张地说:“盈科在重新打造通信的概念。”

    筹集资金实现这些目标是李泽楷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过,他已经把电讯盈科的债务总额从 120 亿美元减少到 47 亿美元。例如,他通过与亚特力斯特雷公司(Telstra)结盟,筹措到三十多亿美元。该公司是一家由政府控制的澳大利亚电信公司,有雄心勃勃的全球扩展计划。

    然而,香港电讯行业的收入却在日益萎缩。截至 2000 年 3 月的财政年度,香港电讯业的收入为 36 亿美元,利润额 10 亿美元左右,比上年下降了 28.5%;分析师们估计合并后的电讯盈科今年同样难逃亏损的厄运。李泽楷唯一可以指望的摇钱树是香港电讯为香港的大部分住户及办公室提供固定电话服务的部门,它每年可产生 12 亿美元的现金流量。据李泽楷介绍,仅这一项业务就能偿还 3.5 亿美元的贷款利息,而且每年还能为发展互联网服务等新业务提供三亿美元的资金。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电信业的合并动辄就要花费数十亿美元,区区三亿美元能否把香港电信建设成全球宽带网的巨人还很难说。

    李泽楷能否给一家老公司再次注入活力?这是个艰巨的使命。李泽楷谈判桌上精明果断,但他的经历中却缺乏成功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管理经验。

    李泽楷似乎怎么也长不大。48 岁的杨敏德(Marjorie Yang)是溢达集团(Esquel Group)的董事长,也是李泽楷的挚友,她回忆说:“对传统的中国家庭而言,他从来就不是个乖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敢和父亲争辩。”李泽楷 12 岁时就接受了其父的挑战,在家里的大船尾部滑水──令他骄傲的是,他在大约半个小时内一直保持直立。杨敏德说:“他对于独立完成事情总是兴致勃勃。”

    李泽楷十几岁便到了美国独自生活,在加州门洛帕克的私立学校门洛中学读书。由于学校不具备住宿条件,他便一个人住在离学校仅一街之隔的公寓里。该校校长一直对李泽楷关怀备至,并鼓励他提高英语水平。在斯坦福读大学时,李泽楷主修计算机科学,在那里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李泽楷回忆说:“大学生活是一段美妙的经历。”

    1987 年李泽楷的父亲把他介绍到戈登资本公司(Gordon Capital)工作,这是多伦多市的一家小型投资银行,但它的发展却咄咄逼人,李嘉诚在这家公司持有股份。李泽楷反应敏捷,计算精明,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喜爱上了金融交易。他加入了加拿大国籍,23 岁时成为了多伦多一家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1989 年,李泽楷奉父亲的召唤回到香港,在父亲的和记黄埔集团(Hutchison)工作。对李泽楷来说,回家也意味着他的收入大大减少了。

    最初,李泽楷的表现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如果会议让他感到枯燥无聊,他便离席而去。1991 年公司委派他负责开发亚洲第一个卫星电视项目,从那时起他逐渐走向成熟。身为香港卫星电视(Star TV)的老板,李泽楷工作起来没日没夜,他把美国的肥皂剧和音乐电视带给了从汉城到迪拜的 5,300 万个家庭,并且由此名扬四海。香港卫视一直都在亏损,两年之后李嘉诚一度威胁说要关闭香港卫视。但是,李泽楷却以 9.5 亿美元的价格把它卖给了新闻集团(News Corp.)的默多克(Murdoch)──获利八亿美元,这笔交易至今仍是李泽楷商业生涯中可圈可点的一笔交易。和记黄埔集团的一位前任经理说:“李泽楷说服默多克,香港卫视能够打入中国大陆市场,可是至今没有实现。”香港卫视仍然没能扭亏为盈。

    在李泽楷的心目中,香港卫视这笔交易使他走上了独立之路。如他自己所言:“没有那个里程碑,我就无法为盈科数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也无法独立行事。”李泽楷的父亲在香港卫视中拥有一半的股份(其余一半归和记黄埔所有),他将自己四亿美元的利润分红给了李泽楷。1993 年,年轻的李泽楷开办了自己的私人公司──盈科拓展集团(Pacific Century Group),并且许诺为亚洲的消费者带来“西方最先进的技术”。

    其后,他用了五年时间,四处寻求下一个新生事物。他承认:“当时我们还只是些毛头小伙子。我们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头三年。”不管怎样,李泽楷从来没有闲──他在越南买下了一家小型酒店;在中国大陆开发房地产;在马来西亚谈判修建一套轻轨系统(但未获成功);他还启动了公司接入项目(Corporate Access),该项目计划通过卫星为亚洲的公司提供电话服务,1994年他把这个项目卖给了父亲。这个项目的出售就如同给了李泽楷一次紧急救援──他的公司一直在亏损──可是李泽楷却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件事情:当时自己仍然在父亲李嘉诚的公司中担任副董事长,因而不愿与其竞争。(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他在和记黄埔集团的职位并未妨碍他启动公司接入项目,又怎么能阻止他继续实施这一计划呢?)

    1996 年李泽楷返回美国,试图收购培训飞行员的安全飞行国际公司(Flight Safety International),该公司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李泽楷本人就是个业余飞行员。为了达到收购的目的,他在纽约一连住了好几个月,还宣称他已筹集了 12 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当年晚些时候,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 15 亿美元的价格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买下了安全飞行公司。李泽楷再次为自己的失利编织借口:“我们可不想冒犯大师巴菲特。”

    电讯盈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9 年 3 月,当时李泽楷在香港完成了一笔大有甜头的交易。当地政府给予这位年轻的富家公子一项很有价值的特许经营权,让他负责开发一片 64 英亩大小(约 25.9 万平方米)、名为数码港(Cyberport)的信息技术园区。由于缺乏有竞争力的竞标,被激怒的香港十位房地产大亨以及当地媒体都对这份契约表示反对。李泽楷免费从香港政府手中得到这片土地,作为回报,他承担了十多亿美元的建设成本(他轻易地从多家银行手中筹集到了这笔资金),并且与政府分享所得利润。数码港四分之三的土地被用来建住宅群 香港富人传统的生财之道。李泽楷将发展这一项目作为吸引技术公司的渠道,并已经与一些发展前景广阔的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其中包括思科系统公司(Cisco)、甲骨文公司(Oracle)以及微软公司(Microsoft)。代表香港信息技术产业的香港特区立法会的成员单仲偕(Sin Chung-Kai)指出:“这样做的结果等于香港政府宣布李泽楷为我们的互联网国王。”

    随着美国兴起的狂购技术股的热潮,李泽楷在香港匆忙上演了自己第一出真正的互联网大戏。他先接管了一家销售电信设备的小型上市公司,在投入了数码港等若干资产之后于 1999 年 8 月将其重组为盈科数码动力公司。与当时许多新兴网络公司一样,盈科数码动力的股票在沸沸扬扬的喧闹声以及众人的一片期望中(见图表)大幅上扬。德利加信香港公司(Dresdner Kleinwort Benson)的电信分析师埃里克•托姆特(Eric Tomter)对此持怀疑态度,他回忆道:“这家公司没有任何收入。它所拥有的只是本城首富的公子李泽楷,以及互联网的未来。投资者之所以对公司充满信心,是因为他们相信李泽楷能够让这家公司成功。”

    李泽楷的理想是要在 40 岁之前建成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目前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六年时间──他选择了信息技术行业帮助自己实现奋斗目标。彼得•艾伦(Peter Allen)八年前就与李泽楷相识,现在担任盈科拓展集团的首席财务官,他说:“李泽楷无疑是我见过的最有紧迫感的人。”李泽楷还是位要求严格的首席执行官,他曾告诉一位经理:“我不想花两个小时去听你解释事情为什么会这么难。”一旦出现问题,李泽楷会严厉斥责下属,有时甚至会令女员工落泪。(李泽楷说他很少发火,并且还补充说:“我尊重我的每一位同事。”)

    尽管李泽楷一贯坚持独立,但显赫的家族声望还是令他受益非浅。李嘉诚控制包括和记黄埔集团在内的四家上市公司,它们加起来占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的 15%。所有业务的蓬勃发展都建立在李嘉诚倾其毕生心血建立起来的个人关系网,以及众人对他的尊崇之上──李嘉诚想把这一切传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泽楷和 36 岁的李泽钜,后者显然是家族的继承人。李泽楷常常会与父亲发生争执,去年他辞去了和黄集团副董事长的职务。

    作为香港首富的公子,李泽楷很容易与债权人、商业合作伙伴以及中国大陆的高层领导人接触,而且他早就有意打入大陆的电信市场。开创个人事业的启动资金来自其父李嘉诚(舍他其谁?)。李嘉诚的名字几乎能对股市产生魔力。1 月中旬,香港记者发现李嘉诚父子在当地香格里拉饭店的一家公众餐厅共进午餐,电讯盈科低迷的股票当天就上涨了 8.8%。

    许多投资者都认为家长会从中出力。李嘉诚曾经很婉转地说:“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照应,相互帮助。”但是,如果李嘉诚用很明显的方法帮助儿子摆脱困境会损伤李泽楷的自尊心。李泽楷说:“我不希望只是因为碰巧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才有所成就。”

    李泽楷为自己(如果不是为股东的话)打下了不少基业,即便对依靠父亲四亿美元赠款起家的年轻人来说,这也是相当不俗的成绩了。年纪轻轻的李泽楷目前持有电讯盈科 30% 的股份,按时下的市值来算也接近 40 亿美元。正在东京修建的盈科大厦(Pacific Century Place)是李泽楷的另一大产业,他持有这座价值十亿美元的办公楼 60% 的所有权,其余归和黄集团所有。与其他年轻的富豪一样,李泽楷也收集了不少高档“玩具”──其中包括香港的第一辆电动汽车,一艘六舱豪华游艇,一架小型飞机,以及香港的一幢即将竣工的海景别墅。李泽楷一再强调,这幢别墅只是用来招待生意上的朋友的,至少他现在还是这样打算。外界猜测李泽楷建这幢别墅是为了结婚成家之用,他解释说:“按照我目前的工作安排来看,我还不可能与谁保持长期的关系。”

    李泽楷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改造自己。家中实木装饰的餐厅里挂满了镜框,上面镶嵌着他与一些政界要人的合影,其中有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以及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他能够结交到上层人士。今年 1 月李泽楷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与微软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索尼的出井伸之(Nobuyuki Idei)这些杰出的管理者在一个小组讨论,从而提升了他的形象。这决非事出偶然:电讯盈科有四位副总裁专门负责树立公司及李泽锴的个人形象。去年,李泽楷一改往日的装扮,脱下保守的职业西装,换上了有着硅谷风格的休闲装,而且开始用背包来装各种商业文件。在公众场合里,他表现得就像个很有魅力的大男孩。每到演讲前,他都会事先在汽车里打好领带,穿上夹克衫,对此他解释说:“今天我必须穿得像个成年人才行。”

    盈科数码动力成立之初,李泽楷为公司描绘了一幅令人兴奋的前景。他承诺,要通过卫星向中国大陆、印度等地区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传送内容新颖的节目。李泽楷甚至争取到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DaimlerChrysler)航空航天部门为其网络制造卫星。他计划将电视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并把这个计划制作成一盒演示带,许多证券分析家看过演示带后纷纷转而为这项计划擂鼓助威。根据该计划,观众可以通过计算机不停地收看各种录像节目,与此同时还能从互联网上得到相关信息。去年,香港汇丰银行的证券专家评估这项尚处在萌芽状态的业务时预测,李泽楷的新公司到 2005 年将控制全球 21% 的电视市场。莱曼兄弟香港公司的一位分析人士麦克•利里(Michael Leary)也曾预计,到 2008 年李泽楷的宽带网络的年收入将达到 19 亿美元。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这些预测时,感觉就像在读蹩脚的科幻小说。

    李泽楷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可以购并的实体公司,以支持公司不断上扬的股价。他寻找合作公司的首要条件不但要拥有稳定的现金流量,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以便推动电讯盈科的各项业务。1999 年 9 月,在泰国南部,李泽楷在自己的豪华游艇上与 CMGI 公司的董事长大卫•韦瑟(David Wetherell)在轻松的气氛中就合并问题交换了意见。CMGI 是一家经营网络股的美国控股公司。双方互换了价值 3.5 亿美元的股票,但是李泽楷却发现 CMGI 公司并非他的避难所。2000 年 1 月,两家公司宣布了建立大型联合投资基金的计划,但该计划一直未能实施。李泽楷说,那时值得购买的网络公司并不多。去年,李泽楷亲眼目睹自己未来的合作伙伴成为了纳斯达克市场上技术股大地震的一个主要受害者,他得出的结论是:“CMGI 公司的商业模式存在缺陷。”

    去年年初,李泽楷曾有意购并百代公司(EMI),但这家英国的音乐集团最终投奔到德国贝塔斯曼(Bertelsmann)的麾下。李泽楷看中百代公司不仅因为它是棵摇钱树,而且它能为自己的互联网服务提供独一无二的节目内容。但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却担心他们不具备管理音乐公司的素质。相反,他们劝说李泽楷把目标瞄向曾经在香港电信行业居垄断地位的香港电讯公司。据刚刚离开电讯盈科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这个主张迎合了李泽楷的自我意识。这也是李泽楷向众人显示不靠父亲的帮助也能成就大事的好机会。”事实上,直到去年 2 月盈科竞标香港电讯的正式通知函通过传真机出现在李泽楷面前以后,他才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父亲。李泽楷说:“父亲对没有事先知悉这件事情火冒三丈。”但是他坚持说自己这样做只是为了遵守证券交易所的规定。(父子俩一连几天没有说过一句话,最终还是杨敏德从中做了和事佬。)

    既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李泽楷是否懂得怎样管理公司。李泽楷名声鹊起是因为他善谈生意,而不是经营有方。作为执行董事长,以及事实上的首席执行官,李泽楷生平第一次要经营好一家大型企业(共有员工 1.4 万人)。李泽楷说:“我早已足够成熟,当然懂得我不可能对经营的所有细节都了如指掌。”即便如此,他还是事必躬亲,而且经常对经理们指手划脚,因而落了个恶名声。每次内线电话里出现李泽楷的声音时,大部分下属都会吓得跳起来,他们私下里称这种对讲机为“狂吠话筒”。54 岁的杰夫里•鲍登(Jeffrey A. Bowden)是美国电信业中的元老,现在担任电讯盈科新的执行副总裁,负责公司的战略整合,他评价说:“李泽楷非常严厉,而且他对每一位下属都一视同仁。”

    尽管对李泽楷而言电讯盈科是一家大型公司,但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它却相对较小。正如鲍登说的那样:“Verizon 公司就像是帝国大厦,而我们就好像是一个小门脸。”而实际上,李泽楷已经不得不依靠缩小门脸来获利了。例如,公司增长很快的移动电话业务,就已经有 60% 被澳大利亚的亚特力斯特雷收购。

    充其量而言,电讯盈科的经营管理看上去正处在创立之初的混乱以及内部政治纷争的旋涡中。盈科数码动力的原班人马主要由谈判人员以及营销人员组成,这些人现在却凌驾于原电信公司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经理们之上。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挤进李泽楷的核心层──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一位负责对外事务的经理对来访者说,他时刻开手机,以备李泽楷打进来找他。他还补充说:“我与李泽楷关系很密切。”

    李泽楷向来同时都很关照自己圈子里的人。麦克•约翰逊(Michael Johnson)以前在香港卫视工作,后来负责 NOW 计划,由于该计划进展不顺而遭免职,但仍然担任李泽楷的创意顾问,为节目内容出谋划策。NOW 网络原定的五年期财政预算为 15 亿美元,后来缩减了三分之一,而且电讯盈科还计划把在伦敦的员工从 50 人减至 20 人。但不管怎样,李泽楷仍然坚持开展这项服务,节目主要由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的广播公司播出。李泽楷说:“我现在仍坚信这一理念。”

    除了要应付经营上的各种难题以外,李泽楷还必须与棘手的主要投资人较量。香港电讯的最大股东大东电报局原本希望能在香港电讯售出后获得 157 亿美元(包括现金与股票),但是最终它只得到了电讯盈科 20% 的股份,从这笔交易中得到的好处比原先预计的数目少了三分之一。原因是:电讯盈科的股价下跌,而且香港电讯的其他股东也都要求兑换现金,否则这些现金都将被大东电报局卷走。这家英国公司计划离开香港,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地区的商业服务上去。合同条款允许大东电报局在去年 9 月份售出电讯盈科 5% 的股份,其余的股份可以在今年出手。这一威胁加剧了电讯盈科股票价格的下跌。

    李泽楷本人也给盈科的股票价格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去年 8 月,他抢在大东电报局出售第一批股份之前,以平均每股两美元的价格售出了自己的部分股票,数目相当于公司股份的 1%,获利近五亿美元。他在兼并将要完成时抛售自己的股票,无异于在股市上刮起一阵熊市的寒风,从那以后电讯盈科的股票一路下跌。李泽楷宣称需要这些资金偿还其私人所有的东京办公楼项目的债务。11 月,盈科数码的股价跌到了每股 70 美分左右后,李泽楷向公司注入了 8.15 亿美元的资金。另外,李泽楷一直都在寻找一位可以收购大东电报局剩余股份的战略投资伙伴(也许会是他的父亲),这些股票价值近 20 亿美元。

    很显然,李泽楷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是至少在这次网络股的大灾难中他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他还有一个赖以发展的稳固基础──赚钱的电话公司。李泽楷在电讯盈科的一位高级助理说:“李泽楷需要给他的自我情绪降温,以便在今后的三年里把精力放在公司的实际业务上。”若听从此言,李泽楷开拓互联网业务的壮志将变成一项成就彰显的事业。

    译者:钱志清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