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史蒂夫•乔布斯的空洞无物交易
 作者: Brent Schlender    时间: 1998年02月0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六期>>科技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Brent Schlender     

    让我给你讲讲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以及他同你我是如何的不一样。讲讲他的巨额财富和眩目的成功如何影响了他,还有他最近策划的苹果公司一微软公司间联盟是如何地一无是处。

    工商和主流媒介对这一交易进行了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报道。假如你相信这些报道的话,乔布斯用花言巧语从微软公司弄来的1.5亿美元投资不仅为这个奄奄一息的计算机制造公司赢得了宝贵的重组时间,还成为他在营销中挥出的最灵巧的神来之笔。除非这两个公司彻底合并,他不可能以更加戏剧性的方式重返这个他曾经帮助诞生的工业的中心舞台。这笔交易甚至使他的头像上了《时代》杂志。正像这位面目一新的乔布斯自己会说的那样:“唔,太好了!”

    好吧,作为苹果公司的临时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所采取的一些举措值得赞扬。尽管在公开场合他予以否认。很清楚,乔布斯在幕后起了作用,导致无能的首席执行官吉尔•阿米里欧在6月份被赶走。他重组了董事会,把自己、甲骨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英图依特公司总裁比尔•坎贝尔和IBM的前首席执行官杰里•约克安插了进董事会,这确实是一个进步,因为不管怎么说,老董事会几乎是一事无成。

    但是,假如你仔细检查他同其长期头号对手比尔•盖茨之间安排的这段权宜婚姻,就会发现这是一笔空洞无物的交易,只不过使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往上涨了一点。微软公司同意做三件事:再花三年时间开发麦金托什软件;投资1.5亿美元,购买无投票权的优先股;为交叉使用苹果公司的技术支付一笔数目没有公布的资金。第一件事很可能是微软公司本来就要做的;第二件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姿势(尽管遭受损失,苹果公司在银行约有10亿美元,现在并不真正需要现金);第三件事不过使两位宿敌不会互相起诉。

    这笔交易并未解决苹果公司的根本问题:麦金托什型计算机的仿造机制造商对苹果公司销售额的吞噬;企业客户如浪潮般地转向使用视窗软件微机;公司消沉的士气和软弱的管理;苹果公司缺乏一位全职的首席执行官。这笔交易没有回答以上任何问题,只不过提高了乔布斯精心树立的形象而已。

    假如真有赢家的话,这笔苹果-微软交易的大赢家是—你就吃惊去吧!—比尔•盖茨。想想他用这1.5亿美元(一点小小的施舍而已,真的,当你想到微软公司今年早些时候甩下10亿美元,用于购买有线电视运营公司康姆卡斯特部分股权)买下了什么东西。他着手把苹果公司最珍贵的软件技术使用到微软公司的产品中去。他得到苹果公司的支持,分发微软公司的互联网浏览器,这给了他战胜网景公司的王牌。他使苹果公司支持微软公司对Java语言进行的专有扩充,使他能冷眼斥退太阳微系统公司。更重要的是想象一下,当盖茨通过闭路电视看着这笔交易被宣布,乔布斯在苹果机世界展销会上当着一群充满疑虑的苹果机迷亲吻他的戒指时,他会是多么地心满意足吧。

    当所有这些都说了和做了以后,微软公司甚至能从它那1.5亿美元的投资中赚到钱。三年后,它可以把这些优先股换成910万股普通股,相当于它为每股支付16.50美元。

    至于苹果公司,嘿,别问你能为你的公司做什么;问问你的公司能为你做什么吧。史蒂夫•乔布斯现在的日子比前几年好过多了。尽管他在公开场合抗议,说他想干的只是经营《玩具总动员》的制作者皮克萨尔公司,他还是有功的,因为他使苹果公司“起死回生”,却又不用为实际掌管这个即将沉没的公司而承担全部责任。现在他要做的,仅仅是找到一位首席执行官,然后带着他已经恢复的神童形象从苹果公司退休。

    假如这听起来太刻薄,那就考虑一下这件事吧:乔布斯1996年冬天拿到150万股的苹果公司股票,1997年6月,他只留下1股,将其余的全部卖出;同时,他说服公司支付4.3亿美元,买下他那多灾多难的软件产品。股票现在可能上去了,但乔布斯的举动也许将证明他有先见之明。在与微软公司的交易宣布仅仅几天后,苹果公司通知证券委说利润仍将不可捉摸,销售量在下两个季度可能下降。尽管有盖茨的马基雅维里式的慷慨和乔蒂斯自吹自擂的推销员技艺,苹果公司还没有脱离险境。但史蒂夫已经脱离了。他的钱已经不在这艘下沉的船上了。

    译者:陈准民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