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要电吗?给经纪人打电话
 作者: Bethany McLean    时间: 1998年02月0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六期>>管理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Bethany McLean    

    电正在成为一种商品,像其他商品那样买卖。不久你就可以在许多地方买电。

    交易员坐在转椅上,眼睛盯着电话和闪烁的电脑显示器。他们一秒钟一秒钟地监视着全国商品价格和天气状况。气氛非常紧张:丝毫的延误都可能造成千百万美元的损失。听起来像路易斯维尔?在这里的公用事业公司路易斯维尔天然气和电力公司的交易大厅,他们不是买卖股票和债券,而是买卖电。

    取消对电力行业的管制不仅在根除长期的垄断,而且还在建立一个崭新的行业:“电力销售业”——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电。实际上,这个已经很大的发展迅速的行业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市场。电力销售协会(是的,这个行业已经有了一个协会)的斯科特•斯皮沃克说,大约有500亿美元的电在交易大厅成交。他预料,不要五年,电力销售就会成为两万亿美元的行业。特别感人的是,这个行业几年前还不存在。直到l992年批发市场(即从一家公用事业公司卖给另一家公用事业公司)才出现竞争;这个行业最大的部分——向企业和房主出售电力——还没有取消管制。在1997年上半年买卖了近3800亿度电,是1996年同期的六倍。

    买卖电似乎不可思议,实际上与买卖大豆、食油或者猪肚没有多大区别,例如,有电的期权和期货合同。同在传统的商品市场一样,买卖电的人力图销住价格或者依靠价格的大起大落投机。

    然而,与比较传统的市场的一个重大区别是,没有真正能储存电的办法,这使电力交易成为波动很大的商业活动。如果天气突然变化或者电厂出现意外故障,那就可能立刻出现短缺。因为供求之间突然出现这样大的差距,电价几乎即刻可以从每千度20美元涨到150美元。高盛公司的一位总经理蒂姆•奥尼尔说,在完全取消管制的市场,电价的波动可能是股市的两倍多,使电成为世界上价格波动最大的商品。

    尽管电力销售还是一件新鲜事,但它已经使公用事业领域远近闻名的迟钝文化发生变化。公用事业公司以往做生意很像幼儿园的孩子——分享。现在它们转输、买卖,总的说来像个竞争的行业。

    公用事业公司面临的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以一系列全新的大中型角色——华尔街的公司的形式出现的。商品贸易毕竟是华尔街的地盘,而电是一个宝贵的机会,不能忽视。迄今为止做成的最大的电力交易是佐治亚州奥格尔索普电力公司供电的交易,这桩交易表明华尔街的大老板来了。1996年秋天,奥格尔索普电力公司与路易斯维尔天然气和电力公司签订了合同;1997年3月同摩根-斯坦利-迪安-威特公司签订了第二个合同。每家提供它的客户所需的一半电力——在合同有效期内的价值大大超过50亿美元。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人们会向穿着高级西服、花言巧语的人买电吗?用户必须确信供应商每天供电,这似乎对公用事业公司有利。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电力交易部门当然不开电厂。奥格尔索普电力公司负责推销电的副总裁罗伯特•霍斯菲尔德开玩笑地说:“电厂使他们神经极度紧张——可能使他们的西服脏得一塌糊涂。”

    当然,芝加哥买卖大豆的人不是农场主。奥格尔索普电力公司对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供电能力充满信心。摩根-斯坦利公司胜过安然公司取得了合同,那是一家大天然气公司,并且可以说是电力销售公司中最能干、最老练的。摩根斯坦利公司每天买卖的电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20%,它的经理毫不怀疑它能处理这种电力交易。

    不管谁成为这个行业的主宰,电力销售正在改变人们对电的看法。大约有300家公司在竞争这个行业的份额,其中有老的公用事业公司、像安然那样的天然气公司、投资银行等。它们中许多不久也将寻求消费者为其提供服务。想一想接通给你供电的摩根-斯坦利-迪安-威特公司的分公司,用“发现”信用卡支付当月的电费。你有经纪人,你有给你供电的公司。这会引起什么变化?

    译者:任美芬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