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2011年度中国商人——古永锵
 作者: 周展宏    时间: 2012年01月1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古永锵在变化异常迅速的网络视频行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不仅跑得快,还跨越了各个阶段的“坎儿”。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2010年12月8日,纽约时间早上7点40分,古永锵和优酷网的管理团队走在去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路上。转过街角,他们看到了悬挂在交易所大门上的优酷标志和中国国旗。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拍照留念。这一天,优酷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27美元/美国存托股票(ADS),收盘价33.44美元,较招股发行价12.8美元上涨了161%,成为当年在美国市场最成功的首次公开募股,也是纽交所五年多来首日交易涨幅最高的股票。以上市当日的收盘价计,优酷市值高达34亿美元,令人吃惊地超过了中国的老牌网络公司搜狐29亿美元的市值,而后者正是古永锵创立优酷之前的东家。

    此后,优酷在证券市场的表现更是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股价扶摇直上,最高时甚至超过了69美元,较发行价上涨了400%还多。与同期上市的另一只中国概念股的老板抱怨投资银行将发行价定得太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古永锵对此表现得很淡然:“我们当时的核心战略是希望通过上市提升公司的品牌,成为五年多来首日涨幅最多的公司,这种品牌效应大家都看得见。2011年,优酷基本上从一个互联网品牌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众品牌,上市对此功不可没。”

    就在首次公开募股刚过半年,古永锵又迅速策划了一轮增发,以48美元/ADS的价格发行1,231万ADS,扣除老股东的售股,优酷公司从这次增发中获得现金约4亿美元。古永锵认为,优酷2010年底的首次公募主要是为了品牌,即为了“名”;而2011年上半年的增发则是为了“利”,即增加公司的资金储备,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他笑言,“(我们)名利双收……”话虽然说得轻松,但也充分体现了古永锵的智慧和远见。因为,接下来资本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很多准备2011年下半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不得不临时终止了已经启动的上市程序,一些顶风上市的公司也不得不大幅调低了发行价。

    事实上,随着百度、腾讯等老牌中国互联网巨头进军网络视频行业,与优酷同时起步的其他独立网络视频公司已经明显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反观优酷,借助上市带来的品牌效应,已经进一步拉大了与跟随者的距离。据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研究,2011年10月,优酷以3,405.8万的日均覆盖人数名列榜首,而第二名的日均覆盖人数只有2,718.6万人。据第三方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Alexa的数据,优酷已经跻身中国十大顶级网站之一,是唯一一家进入前十名的独立网络视频网站。古永锵去年9月份透露,优酷拥有3亿用户,他们平均在优酷上面的驻留时间达1小时。据网络数据调研公司comScore在2011年6月发布的数据,从访问时长上看,优酷在娱乐网站中排名第一,市场渗透率为19.2%。它目前坐拥约38亿的现金储备(引自优酷2011年三季业绩报告,包括现金和短期投资),是独立网络视频公司中现金储备最多的公司,而且资金储备第二名的公司与优酷相差甚远。在行业整体都在烧钱的情况下,丰厚的资金储备不能不说是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知道,其他中国互联网巨头进军网络视频是迟早的事,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假如没有增发的话,你刚才关于腾讯、百度进军网络视频的问题,我就回答得没有那么从容了。”古永锵如是说。

Alexa 十大中文网站

1 百度(baidu.com)

2 腾讯(qq.com)

3 淘宝(taobao.com)

4 新浪(sina.com.cn)

5 谷歌香港(google.com.hk)

6 新浪微博(weibo.com)

7 网易(163.com)

8 谷歌(google.com)

9 搜狐(sohu.com)

10 优酷(youku.com)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