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搜索结果
 
  • 棒球赛门票打折招徕观众

    David A. Kaplan 2009-04-14 05:54 发现相似文章

    为了保持经济下滑时期的上座率,从纽约到明尼苏达的各大球队争相打折,世界冠军费城人队也不例外。作者:David A. Kaplan新扬基体育馆(Yankee Stadium)的某些座位单场售价高达2,625美元,真了不起!纽约大都会队(New York Mets)的新场地花旗球场(Citi Field...

  • Facebook改善功能招徕成年用户

    David Kirkpatrick 2008-03-25 06:49 发现相似文章

    作者:David Kirkpatrick虽然社交网站Facebook已经牢牢吸引了美国的青少年,但它正在努力争取另外两大群体:美国成年人和美国之外的网络用户。首先是成年用户。Facebook近日推出了一套新型隐私控制功能,希望从LinkedIn和其它主要社交网站抢走上班一族。用户通过这套控制功能能够...

  • 苹果CEO库克回应在中国打折:打折活动不是清库存

    精选 2022-07-29 11:00 发现相似文章

    苹果官网最近罕见地推出了为期4天的打折促销季。在7月29日至8月1日,消费者如果以指定方式支付,在购买iPhone 13等产品时最高可节省600元人民币。有分析指出,苹果可能是为了清库存,为9月份发布的iPhone 14让路。库克对此表示,这一打折活动“与清理库存没有任何关系”。...

  • 星巴克悄悄打折了?

    精选 2024-05-05 03:00 发现相似文章

    今年3月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访问中国时 “没有兴趣进行价格战”的余音还未落,“9.9的风终于还是卷到了星巴克”就登上了话题热搜。在频繁的优惠活动背后,是星巴克的增速放缓。作为星巴克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的平均客单价一季度下降了9%,而全球平均客单价则是增长了2%。...

  • 中国精子银行用iPhone 6S招徕捐赠者

    Scott Cendrowski 2015-09-29 05:25 发现相似文章

    中国消费者正在热切期盼到手一部iPhone 6S,就连精子库也开始用它来吸引捐赠者。两家精子库在腾讯微信平台发帖鼓励男性捐赠精子,以获得现金来购买最新款苹果手机。该机型在中国大陆的起步价为5288元。据《南华早报》报道,这两则广告写道:“无需卖肾,献精轻松拥有6S!”在中国中部的湖北省,中青年男子捐...

  • 如何吸引观众:专家来支招

    Mary Civiello 2010-04-29 11:42 发现相似文章

    我会不会忘词?我到底什么时候该离开讲台呢?就算我不离开讲台,我的演讲也还算过得去,那干嘛要费这么大劲呢?我想先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离开讲台?因为这样做,显得你像位领导者,举止落落大方,而不是躲躲藏藏。而且,离开讲台,走近听众,还能使你更好的同他们沟通。听众会因此更加活跃,听得也更认真。那么,你...

  • Groupon首次公开募股不打折

    Dan Primack 2011-11-08 05:25 发现相似文章

    几个月来备受质疑和指责的团购网站Groupon终于做了件让投资者高兴的事。正如凯拉•斯威舍最先报道的那样,Groupon不仅IPO定价高于16-18美元的建议区间,还多发了500万股。每股定价20美元将使IPO总规模达到7亿美元,仅略低于6月份该公司设定的7.50亿美元的目标。这样,这家总部位于芝加...

  • Groupon首次公开募股不打折

    Dan Primack 2011-11-08 04:37 发现相似文章

    几个月来备受质疑和指责的团购网站Groupon终于做了件让投资者高兴的事。正如凯拉•斯威舍最先报道的那样,Groupon不仅IPO定价高于16-18美元的建议区间,还多发了500万股。每股定价20美元将使IPO总规模达到7亿美元,仅略低于6月份该公司设定的7.50亿美元的目标。这样,这家总部位于芝加...

  • 给欠款客户打折?三思!

    丹尼斯•卫根 2014-12-31 12:07 发现相似文章

    新年即将来临,之后马上就是春节。在这段特殊的时间,中国有着“除旧迎新”的传统,国内出口商也会在此期间做出许多重要的商业决策。然而,其西方客户并不清楚这些做法的原因,因此很容易出现误会。这些决策一部分可能对出口商有利,会带来积极的长期影响;其他的则未必如此。比如说:给欠债的客户打个折扣以便在年底前拿回...

  • 进入元宇宙的门票是什么?

    财富中文网 2021-10-07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这样写道。即便事实如此,人类也从未停止与“唯一”的对抗。从最初的互联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