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2006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2006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王亦丁 2006-10-01

    1983 年,《财富》杂志首创“最受赞赏的公司” 排行榜,这一调查迅速成为一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考量公司声誉的黄金标准。2006 年,中文版第一次针对中国本土企业进行调查,海尔、联想和宝钢位居前三。

    它们何时能跻身“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之列呢?

    作者: 王亦丁

    中国公司正在成为全球商界中耀眼的明星,一点点地改变著世界经济的版图。它们当中有的大举挺进发达国家市场,甚至开始在全球范围营销;有的努力从国外获取关键资源;也有的不再满足于做“模仿者”,开始在研发上投入,甚至敢于追求技术优势;即便是那些死守 OEM 的制造商,也在努力整合全球的供应链,确立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一句话,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的视野更开阔、眼光更长远了。他们已经懂得如何从那些全球领先的公司身上汲取营养,找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现在,到了为这些本土公司的佼佼者树碑立传的时候了。

    半个世纪前,《财富》创立了 500 强排行榜,那些重要行业的大公司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俱乐部。23 年前,英文版编辑部又推出了“最受赞赏的公司”排行榜,旨在表彰那些不仅规模领先,而且在其他多个领域表现同样出色的“企业全能冠军”。最初,这项调查只是针对美国公司,但随著调查影响力的迅速扩散,很快就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公司的评价指标之一。尤其是在 1997 年,英文版编辑部与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 Hay(合益)集团合作编制和发布“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使得这一调查最终成为一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评估公司声誉的最有价值的工具。

    这项调查的核心理念是: 最适合评估公司声誉的是成功的商界人士,而不是消费者,也不是媒体。商界人士对于企业竞争的感同身受,才能提供最具价值的评语。在 2006“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调查中,编辑部向来自 345 家公司的 10,000 多名公司最高层管理者、董事和分析师发出问卷(其中包括杰克 韦尔奇和沃伦 巴菲特),请他们按照长期投资价值、公司资产的合理使用、创新能力、管理质量、财务表现、吸引和保留人力的能力、产品和服务的地位、社会责任感及全球化经营的有效性等九项指标给候选公司打分,以此来分别评出一个跨行业的全明星榜和数十个行业明星榜(参见本刊今年 5 月号下半月刊的相关文章)。

    Hay(合益)集团的研究表明,那些榜上有名的英雄不仅获得了强大的公司声誉,而且无论年景好坏,它们的表现十分稳定,不仅高于股东的预期,而且还超过了标准普尔 500 公司同期的股东回报。以通用电气为例。在过去的 10 次调查中,通用电气六次夺冠。这家公司既不是全球最大(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市值),也不是利润最多,更谈不上增长最快,但如果有哪家公司的业绩和综合竞争力能够保持 20 年长盛不衰的话,通用电气则当之无愧。可以这么说,在涉及“最受赞赏的公司”的九项标准中,通用电气的成功经验都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教科书”。难怪,它能获得如此众多的商界人士的青睐。虽然通用电气目前的股价平平,但众多分析师依然看好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无一家中国本土企业跻身“全球最受赞赏公司”全明星榜。虽然已有 19 家中国公司进入了世界 500 强,但他们中的很多公司在其他方面却没有表现出令人尊敬的能力。相反,以一批日本和韩国公司为代表的亚洲优秀企业近十年来不懈努力,不断提升榜上的名次。2006 年,丰田一举成为全明星榜的亚军,仅次于通用电气,而三星在历年的排行榜上均有不俗表现,甚至连新加坡也培育出了自己的明星──新航名列第 19 位,是唯一榜上有名的航空公司。

    所以,《财富》(中文版)与 Hay(合益)集团合作推出首次“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调查,其目的就十分清晰了。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彰显“最受赞赏的公司”的理念,弘扬优秀中国本土公司的成就,并推动中国公司早日跻身“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排行榜。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调查中所指的“中国公司”,是指本土企业占有多数股份,或者主要管理团队位于中国大陆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总部通常也都在中国大陆,但也有少数例外,比如 UT 斯达康的注册地在美国,境外机构的持股相当大,但由于其管理团队主要是在中国大陆运营企业,所以我们仍然视之为“中国公司”。同样道理,那些股份为 50 对 50 的合资汽车公司都无缘参加调查,代表它们参加调查的是公司的中方合作伙伴,比如上汽、一汽和东风汽车。

    在调查的方法和指标上,本次调查与《财富》英文版的“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调查保持一致,仅仅在候选的资格上做了微小的技术调整。入选“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的资格是年收入 80 亿美元,而针对中国的本土企业,我们调查的样本调整为上一年度的年收入 50 亿元,以保证样本的数量和行业的代表性。我们综合了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中国企业联合会、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全国工商联和本刊研究部的有关数据,确定了 418 家参选企业。调查从 2005 年 8 月 12 日开始,持续一周,共向 25,000 名中国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发送了邀请参与的电子邮件,最终收到回复 1,576 份,反馈率为 6.3%。综合得分最高的 25 家公司入选“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的全明星榜。

    在本次的报道中,编辑部对位于排行榜前十位的公司的成就进行了概述,还邀请了 Hay(合益)集团的专家团队解析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弥补与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之间的差距。此外,全球财经资讯提供商财华社的分析师还就 25 家全明星公司中所涉及的上市公司一一进行了投资价值分析。在接下来的报道计划中,我们还将与 Hay(合益)集团一道,从领导力、创新等多个角度对上榜公司进行跟踪。

    作为第一份针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年度声誉调查,一定存在不小的改进空间。编辑部一如既往地欢迎读者的批评和建议,以便让这项已经有 23 年历史的调查能像《财富》500 强排行榜一样,在中国扎根,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登上世界商业舞台。

    我们当然知道,中国公司跻身这一全球排行榜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们衷心希望这一时刻早日到来。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