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10位技术界最聪明的人物
 作者: Jessi Hempel, Beth Kowitt    时间: 2010年10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现今的技术头脑是由什么构成的?它融合了才智、抱负和善于发掘机会的不寻常能力。我们选中的一些人也许会让你感到惊讶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最聪明的投资者:
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
Accel 合伙公司(Accel Partners)

亚军: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安德里森-霍罗威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Greylock Partners公司合伙人;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科斯拉风险投资公司(Khosla Ventures)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DST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合伙人

    如今,华尔街和布衣街都在垂涎 Facebook 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前景,而早在其成为巨头之前,吉姆·布雷耶就已经看到了公司创始人、喜欢喝雪碧的大学辍学生马克·朱克伯格的潜力。2005 年,布雷耶将 Accel 公司的 1,200 万美元投入该公司,为继谷歌公司之后倍受期待的第一次公开募股做准备——他本人还投资了 100 万美元。

    布雷耶最近连连告捷。在去年秋季一天的 24 小时之内,他促成了防务企业雷神公司(Raytheon)对 BBN 技术公司的收购,然后又将奇迹娱乐公司(Marvel Entertainment,这又是一家他用自己的资金投资的公司)卖给了迪士尼公司(Disney)。

    自 1987 年从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毕业来到硅谷后,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布雷耶已经投资了 30 家公司,它们不是上市就是完成了并购。

    布雷耶利用他在沃尔玛(Wal-Mart)和戴尔(Dell)公司担任董事会成员的经验来选择公司下注。(他同时还是一些小公司的董事,如新兴公司Etsy。)这些日子他正关注为社交网站提供支持的公司。你从未听过游戏公司 Booyah 吗?布雷耶刚对它进行了投资,所以你很有可能很快也会这么做。—— J.H.

最聪明的技术融合者:
詹姆斯·卡梅伦(James Cameron)
《阿凡达》导演

亚军:鲍勃·波曼(Bob Bowman),MLB.com首席执行官;朱棣文(Steven Chu),美国能源部长;蒙特·福特(Monte Ford),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首席信息官;内森·梅尔沃德(Nathan Myhrvold),高智发明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当妮特丽(Neytiri)在电影《阿凡达》(Avatar)里开口说话时,她颌部皮肤层下肌肉活动引起的褶皱极其逼真,让观众很难相信她只是一组复杂的 0 和 1。《阿凡达》于去年 12 月上映并获得三项奥斯卡奖,56 岁的詹姆斯·卡梅伦将 3D 成像或称立体视法带上了新台阶,扩大了电影制造业的潜力。

    我们要把卡梅伦看成一个高度多元化的艺术家:他同时是技术专家和电影摄制者。他在 1995 年为《阿凡达》写了一篇论述,但他十年来都没有开始全职进行拍摄。他需要等待电脑生成的电影拍摄水平有所进步,而当这个行业推进不够快时,卡梅伦开始着手进行一项旷日持久的立体视法研发项目,并发明了一套电影拍摄技术。

    这部花费 3 亿美元拍摄的电影获得了 20 亿的票房收入——这是自 1997 年卡梅伦的上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以来所取得的最高收入。作为下一步行动,卡梅伦正在拍 3D 电影《圣地》(Sanctum),其中一些场景将在水下拍摄。也许他很快会进入另一个新的专业领域:据说他正与美国政府讨论英国石油公司(BP)石油泄漏的应对办法。—— J.H.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