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发挥综合金融的优势
 作者: 周展宏    时间: 2010年10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将金融业务的后台都集中到后援中心,是平安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走进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的后援中心,给人的感觉是原来金融业也可以像制造业一样工厂化运作:一项完整的金融服务被拆分成多个简单的步骤,然后分配给具体的操作员录入或者核查,每个步骤一般都同时有两个不同的人同时操作,只有两个人操作一致才进入下一步流程。将金融业务的后台都集中到后援中心,是平安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因为这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平安副董事长、副首席执行官孙健一

    十年前,平安就在上海开始了后援中心的建设。迄今,不仅在上海,而且在成都、洛阳等城市都建立了后援中心。平安副董事长、副首席执行官孙建一估计,公司在后援中心上的投资至少有几十亿元。据平安 2009 年年报介绍:个人寿险业务方面,继核保、理赔实现完全集中后,2009 年保全业务集中度为 87%;产险业务的车险、财产险理赔以及电话车险人工核保已经全部集中;养老险团险业务方面,理赔、核保、保全业务集中度分别为 100%、99%、80%;年金方面,继投资业务 100% 集中后,2009 年已实现受托业务 100% 集中;银行、投资方面,银行 5 项业务环节(对公账户管理、代收付、票据结算管理、国际结算审核、零售信贷管理)、证券 3 项业务环节(登记存管、交易运行和咨询投诉)实现 100% 集中。另外,后援中心还实现了文档作业、财务作业、电话中心及催收作业等的高度共享。目前,在上海张江的后援中心,有 1.5 万名员工,大部分只是职高毕业生。该中心也成了平安的对外窗口,每年接待来自全球的参观者达 600~700 批次。去年,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带领 26 个省分行行长参观了这个后援中心,观后认为这是金融企业的方向。

    1988 年在深圳成立的中国平安,算得上是中国内地金融业特立独行的一面旗帜,因为它很早就确立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而且也是以金融控股集团整体上市的首家内地企业。今年,平安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000001.SZ,以下简称深发展),这是平安乃至中国金融业历史上一项具里程碑意义的收购。在此之前,尽管平安具备保险、银行和投资的全业务架构,但事实上保险仍然是绝大部分收入和利润的来源。孙建一告诉《财富》(中文版),收购之后,平安希望五年之内非保险业务利润贡献占比达到 50%;长远看,希望三个业务板块利润各占 1/3。今年,平安还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 强,在中国内地非国有上榜公司中排名第一位。

    不过,平安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定位在十几年前很有争议,因为当时中国金融业要求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而平安这种全业务的模式并没有得到认可。谈到这一点,孙建一至今仍然显得有些委屈。1995 年,是平安正式形成综合金融定位的一年。那一年,管理层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个议案。议案很简单,就是要摸索一条与中国其他保险企业不一样的道路,即综合经营。实际上,在此之前,平安已经涉足了证券、信托等非保险业务。不巧的是,1995 年中国开始了金融整顿,要求金融分业经营。而平安被认为是混业经营,因此很长时间其发展都受到限制。但是,马明哲、孙建一等组成的平安管理团队认为“综合经营”与“混业经营”是有区别的,做银行业务的团队同时做保险业务,或者做保险业务的团队同时做银行业务才是混业经营。而“中国平安是把银行和保险分开成为两个业务板块,各自去经营,这不叫做‘混业’,因为集团只是在资本上面实行控股,经营完全是分开的。现在的平安,业务板块基本上全了,有 9 大板块,但是每一个业务板块都有防火墙,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都有独立的经营团队。各业务板块的交叉销售也是亲兄弟明算账,不是混在一起的。” 孙建一如是说。为坚持自己选择的综合经营之路,平安确实遇到不小的困难,从 1995 年到 2002 年间,公司的发展受到限制,比如不能开展新业务和新分支机构,只能做存量业务。孙建一说:“(当时,监管部门)坚决要求我们分业,而我们一直在扛,那个年代是很痛苦的。”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