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为自己的未来设想几种场景,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作者: 吴岱妮    时间: 2010年10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有何职场问题,向Wendy提问吧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从开始筹建的时候我就在这个公司了。筹建期间(2年),我从事过各种工作:出纳,秘书,行政人事,市场……筹建完成以后,公司总部在深圳,但我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作为一个32岁的女性,我不可能放弃家庭去深圳工作,所以就留在北京办事处。但是,现在分配给我的工作每天都像是无所事事,并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职务,感觉好像是被排挤一样。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如果重新找工作,需要再次面对挑战。可是不换工作呢,自己就此混下去,真难想象会是什么样子。好困惑呀!

    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就此混下去”,你的前程可能真的会多舛难料。所以,你必须要为自己的未来设想几种场景。哪怕你设想的场景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至少你手里攥着一张彩票,有了这张彩票,你才有中奖的机会。

    一种场景是:你听任自己变成一个“绝望主妇”,憧憬不再,自信不再,对什么都不满,待人刻薄,冷嘲热讽,每天唠唠叨叨,觉得自己付出了全部,而全世界都对不住自己,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劲头儿,想着混到退休了事。你知道吗?这种状态是非常危险的。我亲眼看到很多公司,但凡遇到风吹草动要裁员,第一个裁的便是这种成本不菲却整日哭丧着脸的“行政老江湖”。若是这样,你手里拿着的可不是一张“彩票”,而是“罚单”。

    另一种场景是:你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幸福,闲暇时间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甚至可以发展个第二职业,但前提是这份工作不要牵扯太多精力,也别耗费自己太多心血。我有个朋友在公安系统工作,人到中年,职业发展也到了瓶颈期,有段时间心情也很黯淡。她从小对建筑感兴趣,这几年在工作之余,读了很多建筑方面的书籍,周末还去大学听讲座和公开课。刚巧,她文字不错,居住的那个城市也有很多老建筑,于是她就开始写一些建筑的故事,投稿到报社,现在她已是当地报纸一个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了。当初谁会想到她在另一个领域能如此风光呢?你说,她这算不算是中奖了呢?

    还有一种场景就是:你辞掉现在的工作,但你可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另一个心仪的工作。

    当然,或许还有更糟或更好的场景……看你怎么设想了。不管是哪种场景,你都要想清楚:代价和收益是什么?还有,继续犹豫不决,维持现状的代价是什么?有没有哪个选择更好一点,让你觉得收益大于成本?

    不妨想象自己手中有根魔棒,那么一挥,你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么,我问你:在你人生的现阶段,你觉得最理想的工作是什么?首先,你要想清楚,想让魔棒给你什么;然后,就是行动。求求你,去买那见鬼的“彩票”吧。祝你好运!

    我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公司明年可能会进行股权激励,我得到激励的可能性在50%上下。现在有个猎头公司正跟我谈,新的公司可能两年后会上市,我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人生中,知道自己想要什固然不容易,不过这是我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责任。否则,我们可能一生都得去为别人想要的东西而忙碌。

    不妨想想下面五个问题,也许你能知道自己想要且能要什么:

    1. 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怎么才算成功?
    2. 获得这种成功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你有这种能力吗?
    3. 如果有欠缺,透过什么经验才能获取这种能力呢?
    4. 你觉得事业在你人生中占多少比重?
    5. 金钱在你的整个人生等式中起什么作用?

    假设你现在已经70岁退休了,有一天,你的小孙子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你想透过述说自己过去的光荣历史来鼓励他,那么你想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故事?在你的故事中,你当时做了怎样的决定?问问这样的问题,也许让你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吴岱妮(Wendy Wu)为顶尖人物集团(New Leaders)中国区总经理、首席顾问,6秒钟国际情商研究机构中国区代表。在过去10年当中,吴女士主要致力于情商领导力培育、帮助企业评鉴人才、搭建人才供应链等咨询工作。从本刊今年7月号开始,吴女士为《财富》(中文版)读者解答在职场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欢迎读者诸君提问,电子邮箱是editorial@cci.com.hk。你也可以登陆www.fortunechina.com提问,吴女士将定期为你解答。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