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人类健康的侦察兵
 作者: 李全伟    时间: 2010年08月16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不久的未来,对个人进行生物芯片检测将成为诊断疾病的常规手段之一。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除了检查疾病外,生物芯片最重要的作用是预防。中国人普遍富裕以后,对健康的关注不再局限于有病治病,而是对健康的投资,早预防,早检测。越早发现潜在病症,越早防范和治疗,效果就越好,也越省钱。如果患了病再治疗,费用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患者也会遭受较大痛苦。最要命的是,有些疾病一旦爆发,就可能是不治之症。以耳聋患者为例,一旦听力残疾,需要植入人工耳蜗,最便宜的也要10万元,而在生育之前花费数百元做一次孕前筛查,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通过生物芯片的孕前检测,夫妻可以了解未来的孩子患某些先天疾病的风险大小,做出选择,防患于未然。

    博奥生物有一款生物芯片,是专门用来做预警的,可以对人体常见的9大类、68种疾病进行个体遗传检测(爱身谱个体遗传检测服务:爱身谱是一项在基因、蛋白等多个层次上提供个体遗传检测的系列生物芯片服务项目,涉及近1,500个基因,共3,000个与疾病相关的遗传位点)。一项检测费用需要数百元钱,全部做下来,需要一两万元,但一辈子就做一次。当然,现在的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并不能检测人体存在的所有风险,预警也不是诊断,只是通过对人的基因特征进行检测分析,跟60多种疾病相关基因变异进行比对,判断由疾病相关遗传因素带来的风险。不过,有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因为后天的环境因素起的作用更大,占到发病权重的70%~80%。

    通过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做预警的意义在于,人们一旦知道存在患有某种疾病的潜在风险,就可以提前预防,阻断诱发疾病的条件,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方式、心理调节等,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发生。程院士说,有些人虽然抽了一辈子烟,却没有得肺病,这跟基因有一定的关系;而有些人属于抽烟致病的敏感人群,他们就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吸烟,也尽量不要吸入二手烟。有些人如果查出容易得高脂血症,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调整饮食和锻炼。

    生物芯片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效率是传统检测手段的成百上千倍,因而发展迅猛。博奥生物成立于2000年9月,至今已整整十个年头。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所说,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并能够研制生产出兼具创新性和高性价比产品的公司”。如今,博奥生物自主研发了遗传性耳聋检测基因芯片系统、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系统、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基因芯片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蛋白芯片系统和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检测基因芯片系统等新型疾病检测产品。它2007年开始局部赢利,2009年销售过亿并全面赢利,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5%。预计公司2015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0亿元以上。

    如果说计算机芯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那么生物芯片会延续人们的健康,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程院士说,在今后发展中,生物芯片技术还会遇到很多挑战。技术层面的问题好解决,关键是它涉及到医疗监管,不可避免存在许多政策限制。因此,这些政策的制定者的观念需要做出调整,成为推动生物芯片技术迅速普及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包括受理产品申报、审批速度、定价速度再快一些,各个相关部门少设或者不设过多的门槛,让生物芯片技术造福千家万户,为创建和谐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生物芯片与计算机芯片的比较

    生物芯片同计算机芯片很相似,体积很少,只有指甲大小,很薄、很轻,具有高度的微型化、集成化、并行化、自动化和输出结果数字化的特性。但生物芯片是一次性使用,而计算机芯片是永久性使用;制造生物芯片的材料除了硅以外,还可以使用玻璃、塑料、陶瓷等,而制造计算机芯片以半导体硅为基本材料;生物芯片一般要在液体环境下工作,而这对计算机芯片是致命的。

    生物芯片是研究特定基因与疾病之间关系的前沿工具,通过检测个人的特定功能基因状态,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知个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大小。生物芯片分为DNA芯片(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等。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