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总裁的“近见”与“远见”
 作者: 张伟俊    时间: 2010年05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六十三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总裁的称谓,也被人戏称为“总猜”。位置高了,权力大了,下属的话有多少水分,还真要好好掂量。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可惜并非所有总裁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从成为总裁的那一刻起,就生活在自制的光环下,一厢情愿地把那些讨好奉承的话当作事实,而不知自省,直到出现难以弥补的重大危机时,才幡然醒悟。

    去年年初,作为总裁的教练,我参加了国内某上市公司的年度战略规划会议。两天的会议中,整个高管团队20余人在总裁陈光辉(化名)的带领下针对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观者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看上去很美”的战略年会。快要落幕的时候,满面春风的陈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一次群策群力的会议……”

    这的确是一次“群策群力”的会议。总裁话音刚落,20位高管便轮番上阵,粉墨登场,又是唱赞歌,又是表决心。在20张迷人笑脸的映衬下,角落里的我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了会场的中央:“……为了让陈总进一步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请大家做一个民意测验。”

    话音未落,我已经感受到高管们眼睛里的狐疑。直视着会议室里的每一双眼睛,我力图把自己变成一个坦荡的透明人:“请大家放心。民意测验是匿名进行的。我不认识大家的笔迹,也绝不会去比对大家的笔迹。而统计出‘集合数据’后,大家的‘手稿’都会被销毁。请相信一个在国内外工作了20多年的专业人士。要知道,在美国透露了这些信息,我是要丢饭碗的。”

    测验的问题只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请用两个形容词来描述你对这次会议的感受。

    第二个问题,请用以下两个句式造句:一是“假如我是陈总,我会……”;二是“要是陈总能……,就好了。”

    第三个问题,你觉得在这两天的会议中,你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发挥了百分之多少?你的同事们发挥了多少?陈总发挥了多少?

    两天以后,带着民意测验的结果,我再一次约见了意气风发的陈光辉。显然,他对民意测验的结果并不担心。看到我的时候,他以特有的握拳方式向我行礼,打趣我的秘书是不是真的把高管们的“手稿”销毁了。

    “陈总,你觉得大家用得最多的形容词是什么?”

    “还能有什么?成功、活跃、史无前例、大受鼓舞……”

    我微笑着,递给他打印好的测验结果。我故意选择了一个与他面对面的座位,希望将他错愕的表情尽收眼底。这是不是有点小人之心,我说不清,不过这种时刻确实是我工作的部分乐趣和价值所在。给老板们做一面真实的镜子,是俊是丑让他自己看。

    在打印的测试结果上,超过80%的人用“无聊”、“浪费时间”、“老调重弹”等负面词汇来形容这次两天的会议。而在第二个以“我”开头的句式中,“假如我是陈总,我会大大缩短会议时间”(甚至“我会取消会议”)的句子占了相当的篇幅,还有很多人表示“要是陈总真想听我们的意见就好了”。至于第三个问题,高管们普遍认为自己的批判性或创造性思维发挥程度不足40%,同事们在50%左右,而陈总则发挥了90%还多。

    足足十分钟,陈光辉没有开口。他时而张开嘴,脸涨得通红;时而面色灰白,表情颓丧。我知道他的内心在愤怒与失望间挣扎,就像他的面色在潮红与灰白间转换一样。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我以提问的方式与这位老板共同分析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讨论如何改进。说实话,我不期望他在这个阶段就能彻底转变。重要的是,他开始反思:“为什么人人都看得到的事实我看不到?为什么管理层都知道的真相我不知道?为什么没人愿意对我说真话……”

    像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这位总裁完成了从贫民到富豪的蜕变。能做到这一点,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但也往往因为过去的成绩而被蒙蔽双眼。这时候就特别需要“近见”。这是我造的一个词儿。所谓“近见”,就是要不断地审视自我,洞察自我,不断反思,不归罪于外,而反求诸己。郎咸平曾经强调,成功的企业往往有着一个富有远见的总裁,他能看多远,企业就能活多久。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不少民营企业家一旦有成绩,就变得只有远见,而没有近见,极度地自我膨胀,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反观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家的沉沉浮浮,大多都赢在远见,而输在近见。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