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怎样打造伟大的领导人
 作者: Geoff Colvin    时间: 2010年02月04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为了培养未来的领导人,一流的公司强迫员工承担(全球性的)新风险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2008 年,现任 IBM 公司在芝加哥的企业公民和技术主管约翰·托尔瓦(John Tolva)到加纳执行一项为期 4 周的任务,烛光下的一场拼字比赛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这次任务的价值。他与来自印度、德国、巴西等国家的团队成员约定了一个不寻常的规则:可以应用所知的任何语言。托尔瓦说:“这个时候,我理解了一家实现全球整合的企业是什么样子。”他和其他人都被要求回答“是什么东西维系着我们”,显然,并不是语言或文化。他说,真正维系我们的,是“IBM 给我们注入的价值观。这是一种没有写下来的职业代码——但它真的存在。”

    这个 10 人团队是 IBM 为期两年的“公司服务队”(Corporate Service Corps,CSC)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向全世界各地派遣团队,与当地机构合作,解决当地的问题。托尔瓦的团队前去帮助制作一个在全球推广加纳手工艺品的程序。37 岁的托尔瓦说,这项工作“以一种我们所有人都绝对需要的方式锻炼了我”。从那以后,他被提到了高管的职位。“它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改变。”它意味着“现在公司有另外 9 个人,我愿意以生命担保,去信赖他们。”

    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力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但回报却是慢慢显现的。
(摄影:Geof Kern)

    像他所接受的培养式工作,已经是伟大公司用来打造领导人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而普通公司却几乎不用。在我们为编制新一期全球“最具领导力的公司”排行榜所做的调研中体现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两条讯息,就是这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之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产生回报。

    《财富》杂志联合人力资源公司翰威特(Hewitt Associates)、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RBL 集团(RBL Group),在世界范围内确认最擅于吸引、培训和留住商业领袖的公司。并非巧合的是,世界很多绩效一流的企业都是这类公司。在反复讲了多年“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之后,世界各地的经理人都发现,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里,事实确实如此。本年荣登榜首的 IBM 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 J·兰达尔·麦克唐纳(J. Randall MacDonald)说:“我们的董事会会花上一整天的时间,讨论如何培养一流的领导人。”尽管已经在为一家在培养领导力方面最成功、每年为此花费将近 7 亿美元的公司工作,但他知道这方面的竞争永远不会结束:“我们在竞争中的领先,也许就是半英寸那么一点儿。”

    历史性的衰退是迫使人们走出温室的最佳时机,但衰退也正是有些公司在此类有价值的工具上面削减投资的时候。培养工作是一种投资,在带来回报之前先要产生成本。把员工从干得很好的工作中拉出来,会产生一项成本,把他投入他还没有学会的工作中,又会产生另一项成本,而回报——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可能多年也不会出现。

    坚信这些职业挑战将会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勇气可能超过你的猜想。回想一下 1989 年在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发生了什么情形吧。那一年,公司的家电部门发现,它已经销售了 100 万台压缩机有缺陷的冰箱。这些冰箱必须收回,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家电召回事件。为了管理这样的危机,大多数公司会求助于世上最有经验的“召回”管理人员。通用电气却反其道而行之。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和人力资源主管比尔·科纳蒂(Bill Conaty)决定让一位有前途的 33 岁经理、也就是未来的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掌控局面,尽管他没有家电和召回方面的经验。韦尔奇和科纳蒂看到了一个培养领导人的机会。尽管这次经历很糟糕,但伊梅尔特说:“如果没做那项工作,我今天当不上首席执行官。”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