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2010年投资展望
 作者: 周展宏    时间: 2009年12月1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经济是否已经走出谷底,在 2010 年步入上升通道?展望下一年,又有哪些投资机会?三位投资专家为您作出深度分析。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极具不确定性的 2009 年即将过去,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的资本市场都在 2009 年出现了“V 型”反转,上证综指从年初的 1,800 多点涨到了 3,000 多点,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也从今年最低的 667 点上涨到了 1,000 多点。那么,经济是否已经走出谷底,在 2010 年步入上升通道?展望下一年,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带这些问题,《财富》(中文版)采访了三位投资专家。分别是里昂证券经济研究部主管斐思伟(Eric Fishwick),博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博时平衡配置基金经理杨锐和柏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基金经理谢柳毅。里昂证券是专注于亚太市场的投资银行,斐思伟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有很多独到的研究和分析;杨锐是我们的老朋友,他所管理的博时平衡配置基金过去三年的业绩都表现出色,自 2006 年 6 月成立以来,累积投资回报达到 173%,今年以来(截止到 10 月 30 日)回报率达 45.7%。谢柳毅则来自一家专注于投资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对冲基金,他管理的龙动力基金自 2006 年 9 月成立以来投资回报达到 162%,今年以来(截止到 10 月 15 日)则增长了 102.3%。 

经济和资本市场

    斐思伟:我担心的是,现在对全球市场定价持乐观态度的居多,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乐观情绪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全球的投资者。但市场的定价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定价,不会呈线性(趋势)恢复。

    但是,亚洲和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的形势比较乐观,刺激政策也比较有效,经济逐渐回暖。另外,作为一个大的市场,中国也为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亚洲市场的恢复看上去是很有把握的。到 2010 年,整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表现都会比较好,这会导致亚洲制造业的出口商的表现也会很好,中国买家能够真正与欧美买家争锋。

    过去半年里,中国的出口贸易比其他亚洲国家有所落后。与韩国、台湾相比,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占其经济贸易的比重比较大,而中国出口占整个经济总产值的份额要小一些。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和欧洲,所以现在很多中国出口商都转为内销。韩国和台湾地区也有转向中国销售的趋势。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半年以来中国进口的增长在加快。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出口目的地,包括中国自己的制造商也这么认为。

    对实物资产和股市,要分开来看。我认为,实物资产(如住宅)的价格会上涨,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工资在上涨,还有家庭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有所回升。但股市的最高点已经过去了,之前中国的货币增长高过 GDP 增长,未来随对信贷的收紧,中国货币的增长会回落。

    谢柳毅:今年市场大幅度反弹,是因为今年上半年大量的资金投放到了市场。其实,之前我们也预见到了这个情况。3 月份,在大家还犹豫的时候,我们就把空头都平仓了,坚决做多。在市场流动性的推动下,美股、港股、A 股都涨起来了,但中国的政府救助计划更快、更直接,所以 A 股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说到市场的大趋势,应该还是会走好的。第一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什么都涨了。资金的流动性推动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继续推动资产(商品、股票等等)上涨。通货膨胀来自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资金投放导致的资金流动性增加,另一个是美元贬值推动纸币贬值的趋势。

    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这在我们三四月份的研究报告里就体现出来了。当时,我们看到美国的二手房交易量、新房开工量上升,因此感到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我们觉得,房地产指标是最敏感的指标。从经济学角度看,大量的资金投放到市场,还是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的。但经过这次经济危机,现在的金融市场想恢复到泡沫经济时代巅峰时期的需求量比较困难。不过,各种各样的需求都在恢复当中。另外,经济结构也有所改善。经济危机中,有的企业牺牲了,而存活下来的经受了危机的考验,现在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比原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这种情况对中国企业比较适用。有的企业因为政府的资助安然度过了危机期,有的则反而趁经济危机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比如,我们有的企业在海外收购矿产资源,收购国外的龙头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在经济危机中是受益者。

    杨锐:我先说说 2009 年的“V 型反转”。其实就是两点。第一,全球的流动性。2008 年之后,全球的央行都渐渐地把利率降到了零。中国表面上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回顾一下就会发现,这是史无前例的宽松。低利率造成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为指数的反弹创造了“子弹”。第二,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这种预期在股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股市从 1 月到现在都在上涨,香港股市也是,而中国大陆股市从 1,600 涨到 3,200,基本涨了一倍,也是这么一个恢复的趋势。

    至于 2010 年的市场,首先,货币政策的宽松性要弱于 2009 年。我们注意到,以色列、澳大利亚、印度和荷兰四国的央行都先后加了息,也就是说,世界的非主流外围经济体开始了离开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以色列的加息尤其要注意,因为其央行行长费舍尔(Stanley Fischer)并非等闲之辈,是美国主要大学宏观经济学教材的作者,当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管,是个见过世面的重量级人物,因此以色列加息是个重要的信号。而且,即使是美国,也在谈从货币刺激政策的“退出”。其次,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更接近于现实。毕竟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是空前的,2009 年初大家又由极度恐慌变为比较乐观。有人说经济是“V 型”反转,我不这么认为。这是一个“L 型”走势,也就是说,市场复苏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各国政府,包括中国在内,对经济的刺激政策只能在短期内达到稳定大局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长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结束的开始,也是开始的结束”。

    “结束的开始”,是指过往 30 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高储蓄、低消费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消费、低储蓄国家间的“G2”模式的结束。也可以说是全球经济从失衡走向下一个平衡。下一个平衡是什么,没人知道,但肯定跟现在不一样,是一个新的开始。美国主流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想把金融危机的一部分责任推卸给中国,这尽管有点强词夺理,但其实也有点道理。以往 30 年,中国靠的是血汗而不是智慧在挣钱。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可以这么做,而现在,中国政府也提出我们要结束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向低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中国需要产业结构升级。

    “开始的结束”是什么呢?在 2008、2009 年市场最混乱的时候,大家(以周小川行长和他的三篇文章为代表)都说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金融危机是由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占主导地位,并享有特权。它既是全球流通的货币,也是某个国家(美国)的主要货币。但是,这个国家同时面临财政和贸易两项赤字,而且美元的真实价值一直在下降,使得其他国家都跟受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辛辛苦苦积攒的 2 万多亿外汇储备一下子贬值到只剩下一半。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最危急的时候,保罗·克鲁格曼曾说,美元不会贬值,但美国经济稍微好一点,美元就会贬值。因为在混乱的时候,全世界可以开会商量说先稳住局势,平稳之后再讨论长远的问题。因此,当时其实已经开始了对全球货币体系、美元、美国经济、欧洲、中国的判断,开始之后结束,但现在又开始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世界经济是在向一个新的未来发展。但国际货币体系不可能再回到极端的金本位形式上,金本位是抑制经济的扩张,有多少黄金办多少事,另外隐含通货紧缩的压力。另一个极端是纸币本位,估计也不可能了。周小川行长提出了特殊提款权、一揽子货币(既包括美元又包括欧元和其他货币)等说法。目前看来,未来货币体系可能处于金本位与纸币本位这两个极端之间(现在比较偏向以纸币为主导的体系),就是说包括纸币、黄金、白银,有的经济学家甚至提出加入铁都行,因为制铁比印一张纸要贵一点、麻烦一点嘛!未来可能要达到的是这种意义上的均衡。这就是我对未来的判断。

    至于企业盈利,从统计数据上看今年是很低的。明年肯定是同比增长。但这个没有实际意义。实际意义在于可能会产生“新范式”,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今年提出了“新范式”的概念,即未来经济和未来的资本市场的新范式。他有三个核心观点:去杠杆化、去全球化和加强监管。结论是,未来经济会在低于过去 30 年的水平下发展,资本市场的估值也是低于过去 30 年的平均水平。比如,美国过去 30 年 GDP 平均增长率是 3%~4%,现在则低于 3% 。第二,我认为经济走势会是“L 型”,也就是说,我对未来的经济形势不是那么乐观。至于股市,还要考虑人的情绪和心理。在一年的时间长度上说,人的心理对股市的作用是很强的。中国股票市场明年会是一个“还好”的市场,绝对收益率不会大过今年,但中间会有一些很重要的行业或公司表现得很好。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