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亿万身家之谜
 作者:    时间: 2009年11月02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五十五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坐镇价值逾3万亿美元资产的拉里·芬克及其贝莱德集团团队,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者,而且芬克认为这只是个开始。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但是,到 2008 年底时,CMBS 价格再度攀升,这次把利差扩大至难以置信的 16 点。原因并不是这些债券质量不高,至少从长远来看是这样。问题是那些高度举债、依靠短期融资运营的投资者,如对冲基金、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投资银行等,无法周转其商业票据和其他贷款,因此被迫抛售一切能够出手的东西,包括 CMBS。

    由于受到 CMBS 的拖累,贝莱德集团的回报率非常低。2008 年,其 2/3 的债券型基金业绩都不及同类基金的平均水平。芬克在 CNBC 电视台看到巴菲特宣布入股通用电气的交易时预测到的大灾难,甚至使贝莱德集团吹嘘的风险模型也遭受了重创。“这一年,无法预见的东西变成了不可想象的东西。”芬克说。

    今年,债券强劲反弹,大幅提升了公司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业绩。因为在 2009 年,贝莱德集团的 124 只债券型基金平均回报率接近 20%,其中 2/3 超过同类基金平均水平。尽管贝莱德集团尚未达到过去 18 个月的基准水平,但差距在急剧缩小。

    对于贝莱德集团而言,2008 年的教训是“市场风险能伤人,但流动性能杀人”,古德斯坦如是说。换言之,过去贝莱德集团有能力应付市场的正常波动,但不能应付投资者除了国债什么都不买的恐慌时期。因此,它现在已经改进了其模型,以预见买方消失的市况。它的做法是:监测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杠杆率——系统的杠杆率越高,另一次混沌性抛售的几率就越大。它还在建议大学捐赠基金和其他客户缩小对流动性差的私人股权投资的风险敞口,转而持有更多容易变现的债券,甚至对冲基金股权。

    战略之三:为了成长而非瘦身而进行收购

    贝莱德集团不参与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裁员和合并类似产品来削减成本的收购。“在资产管理领域和银行业务领域的很多兼并中,我们看到裁员并不起作用。”芬克说。相反,他更青睐能够增加公司产品种类或者能够帮助公司进入新的国际市场的公司。

    芬克也不愿意将贝莱德出售给一家主要银行,部分是因为他相信如果他这么做,其他银行可能不愿意再出售贝莱德集团的投资产品。贝莱德集团 2006 年收购美林资产管理分部——当时称为美林投资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MLIM)——就是芬克行动信条的证明。MLIM 仅向美林贡献了 7% 的利润,有点像孤儿。该集团创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共同基金体系,但正是因为它们使用美林的名号,其他经纪商和银行都不愿跟它打交道。“就连美林的财务顾问都不愿销售我们的基金,因为客户会认为他们偏爱自家的产品。”弗兰克·波塞利(Frank Porcelli)说。波塞利后来从美林跳到了贝莱德集团,现在是其美国零售业务部门主管。MLIM因此感到十分沮丧,不得不考虑放弃原来的名字,改称普林斯顿投资组合研究(Princeton Portfolio Research)。

    在美林交易中,贝莱德集团采用了其一贯的套路:收购一个拥有互补性金融产品的业务,给它贴上自己的标签,然后把被征服人员融入到公司的文化之中。芬克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之一,是避免华尔街收购交易中普遍采用的糟糕的分权安排模式,即给被收购公司某一业务的主管安排一个与收购公司同一业务的主管平起平坐的职位。贝莱德集团拒绝联席主管,拒绝内斗。

    芬克希望留住 MLIM 有才华的理财经理人,所以在任命股票业务主管时,他放弃提拔贝莱德集团的人选,改为提拔美林老员工鲍勃·多尔(Bob Doll)。总之,MLIM 的 2,500 名雇员中,大约 2,400 名都留在了贝莱德集团(BGI 交易完成后,贝莱德集团将拥有 9,000 名雇员)。事实证明此交易是成功的:原 MLIM 旗下基金现在以贝莱德集团名义,在摩根士丹利美邦(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瑞银(UBS)、美联银行(Wachovia)都卖得很好,当然在美林也卖得很好。

    凭借其独立性及没有自己的经纪业务的事实,贝莱德集团在 BGI 交易中击败了高盛和先锋集团(Vanguard)。该交易将于近期完成。iShares 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系列产品,通过经纪商销售。巴克莱银行总裁鲍勃·戴蒙德(Bob Diamond)担心,随银行的证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将不再销售其得意的产品。事实证明,拥有贝莱德集团 19.9% 的股权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机会。

    今年夏季宣布的这宗交易,其实背后还有一段戏剧性的插曲。戴蒙德从伦敦飞到美国接受彭博电视台的采访。他被带到彭博社总部时正下倾盆大雨,而他却发现采访地点安排在贝莱德集团大楼,并且身上只带了英镑,没法支付打车钱。于是戴蒙德拽上一名年轻的彭博社记者,把他拉进一辆出租车,让他替自己垫付到贝莱德集团大楼的打车费,到地方之后他向别人讨要了一些美元还给这名记者。“我真是怕死记者了。”戴蒙德开玩笑地说。

    战略之四:知道业务走向

    凭他的交易员魄力,芬克正打赌说去年标志机构投资方式即将发生一次范式转换。他称之为“新保守主义”。近几年,养老金基金和大学捐赠基金争先恐后地进行多元化投资,投向一些替代性资产,如私人股权投资和林地。在信贷危机到来之时,这些资金的流动性都变得很差。为了还债,投资者被迫低价出售其最好的、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芬克认为,现在这些投资者将放弃 60 比 40 的股票-债券投资比例,改而采取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barbell” strategy)。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将保持投资的大部分——如 80%——为普通的债券,而为了提升回报率,他们将把其余部分投入到股票和那些投资于易变现资产的对冲基金。因为锁定期较长及流动性差,私人股权投资将会失宠。“我们将迎来一个流动性至上的时期。”芬克说。因此,当危机再次来临、巴菲特大肆抄底时,芬克——以及那些拥有数万亿资产、期待贝莱德集团模型能预测到无法想象的市况的投资者——也将严阵以待。

    译者:郑欢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