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刚柔互济
 作者: 胡泳    时间: 2009年09月28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五十三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牙齿因为太刚,所以磨损得没有了,舌头因为柔软,所以还能保存到今天。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胡泳

    “文武之道”即“天地之道”,马王堆帛书《经法·论约》云:“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文武之道”亦见于马王堆帛书《易之义》(曾有人称作《衷》),内云:“是故天之义,刚建动发而不息,亓吉保功也,无柔救之,不死必亡,动阳者亡,故火不吉也。□之义,柔弱沈静不动,亓吉[保安也,无] 刚文之,则穷贱遗亡,重阴者沈,故水不吉也。故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

    此段说明,阴阳刚柔互济。其缺损之字,以上下文义考之,“□之义”显然是“地之义”,“地”字在此残缺。所谓“地之义”,即“坤之义”。 干“刚建动发而不息”,但若“无柔救之”,则“不死必亡”。因此,“动阳者亡,故火不吉也”。反之,若有柔救之,则可无“不死必亡”之虑,而“火”亦吉矣。 同样,坤虽“柔弱沈静不动”, 但若有刚文之,则可确保无“穷贱遗亡”而化解。其“重阴者沈”,而坎“水”亦吉矣 。

    在《易之义》看来,一部《易经》,是为了说明刚柔之失与刚柔互济之重要。刚柔是指万物动静之本性:“万物之义,不刚则不能动,不动则无功,恒动而弗中则,此刚之失也。不柔则不静,不静则不安,久静不动则沉,此柔之失也。”

    帛书《要》篇曰:“故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刚柔;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为之以上下;又(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勿(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

    此段说得很清楚,《易》讲阴阳刚柔并非仅仅眼于自然,而是以“刚柔互济”作为原理,说明社会得以存在发展的文武之道。天地之义为刚健、柔顺,在社会意义上便是文武。“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阐明这一道理,才是其解易之用意所在。治理需刚柔互济,社会需文武互补。

    “文武之道”,如同《尚书·洪范》所说的“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南宋陆九渊《常胜之道曰柔论》谓此为“德之中也”。《洪范》是在讲“三德”的时候言及这两句的:“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沉潜刚克,高明柔克。”此处讲的是治人之道,即如何正人,也就是教育人、使用人、管理人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有三:其一是在中正平和的情况下能正人之曲,其二是以刚强见胜,其三是以柔和见胜。“强弗友”,指刚强不可亲的人。“燮友”,指柔和而可亲的人。强横而不遵守法纪的,要用强硬的手段制服;友善守法的人,要用和善的态度对待。马一浮先生说,“此亦尽人之性也。”他指出:“治人之道无他,去其气质之偏,使复其性德之正而已,是乃尽人之性也。”

    刚柔,除了用以指镇压(“刚克”)或怀柔(“柔克”)这样的不同统治方法,也用来形容人的品性。宋儒邵雍引用《易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的“天道”观,将“天道”归结为阴阳、刚柔,同时继承并改造了《易传》“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人道”观,将人道归结为“正邪”。“仁”与“义”均属“正”的范畴,与之相对的应该是“邪”。在邵雍看来,人之正邪与天之阴阳、刚柔,是互为表里的。

    另一位大儒周敦颐则说:“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人的才质有多种,有偏向刚的,有偏向柔的,有偏向善的,有偏向恶的。但圣人之才质是“中”的,不偏不倚,中和之资是最好的才质。这里的刚、柔、善、恶、中,并不是并列的,而是刚、柔与善、恶相结合,形成刚善、刚恶、柔善、柔恶,再加上中,形成五品。刚与善相结合为刚善,刚善之性“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刚与恶相结合为刚恶,刚恶之性“为猛、为隘、为强梁”;柔与善相结合为柔善,柔善之性“为慈、为顺、为巽”;柔与恶相结合为柔恶,柔恶之性“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通书》)。这样,周敦颐从人性的刚、柔、善、恶几个重要规定出发,论述了刚善、柔善、刚恶与柔恶几种主要的人性心理品质类型。但刚、柔、善、恶都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中,“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

    但谈刚柔的老祖宗还是黄、老。二者的不同之处是,与《老子》“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的思想截然相反,《黄帝四经》特别强调“刚柔相济”。《十大经·观》说:“刚柔相成。”《十大经·三禁》说:“人道刚柔,刚不足以(刚不一定办得好);柔不足寺(恃,柔不一定靠得住)。刚强而虎质者丘(过刚者死),康沈而流湎者亡(过柔者亡)。”《淮南子·汜论》云:“大刚则折,大柔则卷。圣人在刚柔之间,乃得道之本。”这句话有助于我们理解《黄帝四经》中的刚柔之论。

    老子之学则主张“以柔克刚”。他举舌头与牙齿为例,问他的学生:“你看我的牙齿在吗?”学生答:“不在了。”又问学生:“你看我的舌头在吗?”学生答: “还在。”由此领悟道老师的意思是:牙齿因为太刚,所以磨损得没有了,舌头因为柔软,所以还能保存到今天。老子尚柔,刚强在他看来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刚是他所不取:“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