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修理福特
 作者: Alex Taylor III    时间: 2009年08月10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五十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像艾伦·穆拉利这样的外来者该怎样寻找解决方案?他又为何看上去很快乐?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周四的会议在穆拉利办公室下面一层、被称作“雷鸟”(Thunderbird)的会议室举行。圆形会议桌是木制黑色的,桌子中心安装了三对显示屏。会议室墙上挂八个钟,显示福特所在各时区的时间。桌子周围的椅子可以坐 18 位高管,房间四周摆放了更多的椅子。(穆拉利指一把椅子说:“我就坐在这儿,机长的座位”)福特不开预会,也没有简报。穆拉利说:“他们不再带厚厚的本子过来,我不打算多问问题,使他们难堪,折磨他们。”会上不准使用 BlackBerry,也不许坐在一边说话─穆拉利坚持这么做。“如果某人开始讲话,或是不互相尊重,会议就得停下来。他们知道,我把副总裁开了,因为他们自认为挺重要,总是说个不停。”

    穆拉利给报告编制了彩色码:绿色代表良好,黄色代表预警,红色代表问题。在头两次会议,经理都把他们的业务标成绿色,显示他们干得很好,但穆拉利有疑问。他对大伙儿说:“伙计们,你们知道,我们去年亏损了 100 多亿美元。我们总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吧?”此话一出,会场放松了,美洲业务主管马克·菲尔茨(Mark Fields)率先发言。他承认, 已到向经销商供货时侯的 Edge 车的后升门出现了技术问题,还不能开始量产。“整个会场死一般寂静。”穆拉利说。“我听后鼓掌,还说:‘马克,非常感谢,你让大家一目了然。’从下周起,我们的图表就会五彩缤纷了。”

    首席财务官布思说:“现在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有更强的能力去发现并解决它。不是每一项工作都能变成绿标,如果不行,我们就必须调整计划。”

    为了监控一周的运营,穆拉利可以去邻近的两个房间,这两间房的墙上排列 280 张绩效表,按照责任范围排列,并配有负责高管的大幅照片,以便有问题时询问。周四晨会的每个与会者都在墙上写下自己的问题。穆拉利花了 30 分钟向我解释这些图表,他让我站在 20 英尺开外,以免我看见墙上的数据。不过,他要传递的信息已经很清楚了:他了解这家复杂庞大的公司的方方面面。董事会也是如此;他们也看到了同样的数据。福特内部不再有任何秘密可言。“这是一家大公司。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每个人都了解计划。”穆拉利说。

    每个人似乎也都在参与。2006 年,当时的首席财务官唐·勒克莱尔(Don Leclair)因安排了一笔 236 亿美元的贷款而成为公司的英雄。但其他高管觉得和他难以相处,勒克莱尔决定退休。穆拉利也不想真的去解决高管之间的争吵。他说:“他们要么一起共事,要么过来见我。”说,他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冲到外面的办公室,然后又跑回来坐下,以此向我显示,这种情况不常发生。他向我说明,没有人等见他。他说:“他们不在这儿。这里没人。外面也没人。所以,他们一定在一起工作。”我未发一言,但我明白他的意思。

    到目前为止,穆拉利差不多仍在管理到任时接手的那些牌。第一款有他的印记的汽车是改版的 2010 Taurus,已于 6 月份开始出售。等到明年,两种小型节能车─嘉年华(Fiesta)和福克斯(Focus)─将从欧洲移到美国,届时,穆拉利的“一个福特”计划将会受到真正的考验。美国人是否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体积小、技术含量高的汽车,仍然是一个疑问。他们一定得愿意,因为这关系到穆拉利能否成功减少对卡车利润的依赖。

    对于穆拉利,最大的悬疑是,他将在福特待多久,谁来接替他。比尔·福特希望穆拉利永远不走,但他在西雅图度过了将近 40 年,不大可能在迪尔伯恩定居。实际上,2008 年,公司花了 344,109 美元空运穆拉利和他的家人,来往于两市和其他地方。现在,公司的运营更加平稳,没有必要再从外部寻找继任者了。如果穆拉利在年满 65 岁时离职,现年 60 岁的布思极有可能接替他。如果他在任的时间更长,那么 48 岁的菲尔兹是个可能的选择。

    穆拉利谈及此事的语气,就像是他找到了一个家,正在做他一向愿意做的工作。“对快要到期、马上 64 岁的人来说,好处是经历。我经历过很多周期。我没有过大起大落。无论哪里来的坏消息,都没有撼动过我。我一直平稳。大家都知道我为什么来这儿。这并非是一个职业发展的举动。我没想成为领导人物,也没想得到更多褒奖。”

    2006 年刚加盟福特时,在最初与员工的一次会议上,有人问穆拉利,福特能否在这个行业存活:“福特能活下来吗?”“我不知道。”穆拉利回答。“但我们有计划,这个计划说了,我们能活下去。”这是本该由穆拉利的母亲来下定论的时刻。

    译者:古正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