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提价也无妨
 作者: Geoff Colvin    时间: 2009年04月30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四十五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一些聪明的公司在衰退时期提价。你应该这样做吗?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模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一些聪明的公司在衰退时期提价。你应该这样做吗?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模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Geoff Colvin

    曼哈顿公园大街的高档男装店的 Jay Kos 标语,往好了说是厚脸皮,往坏了说是犯傻。标志牌被围在从报纸上剪下的经济危机标题中间,上面写:“羊毛衫:2,500 美元,衰退时期价格:2,500 美元”;“羊绒夹克:11,000 美元,衰退时期价格:11,000 美元”。这等于在当众宣布,经济崩溃小菜一碟,我们公司(客户包括银行家和名人)绝不屈服。同名店主说:“有人讨厌这个,但大多数人喜欢。一些人甚至因此而购买。”

    这个故事值得深思,因为在这样的衰退中,企业要做的最重要决策是价格决策。降价似乎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做法,成千上万家公司,从电子零售商到迪士尼乐园(Walt Disney World)都在这么做。但有些公司,如杜邦(DuPont),仍保持价格不变;还有几家,如高露洁-棕榄(Colgate-Palmolive)和麦当劳(McDonald's),有时甚至会涨价(双层芝士堡在去年 12 月涨了 19 美分)。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后果,而且关系到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降价可以抢到顾客,但会牺牲盈利能力,要过好几年才能恢复。对奢侈品来说,价格是品牌认知度的一部分。如果爱马仕(Hermes)的一个包的价格从 5,000 美元临时改为 200 美元,整个品牌的价值就会发生急剧变化。即便在非奢侈品行业,比如比萨饼和汽油,也面临同样的风险:价格战可能将你的产品变成大众化商品。

    为帮助理解公司怎样给产品和服务定价,请考虑一个二维模型。其中一条轴线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特殊性的判断,一头是从大宗商品,另一头是极为特殊的商品;另一条轴线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必需性的判断,一头是必需的商品,另一头是完全不必需的商品。各种商品和服务——包括你的商品和服务——都处在这个模型里的什么位置?

    最佳位置是特殊必需品这块区域。顾客离不开它,同时它又没有与之接近的替代品。然而,占据这块令人骄傲的空间的却是一些极为普通的产品,比如高露洁牙膏。不管衰退多么严重,基本上没人会停止刷牙。而且,人们对个人护理品牌的偏好根深蒂固。难怪高露洁可以提价。这也是去年公司利润提升的原因之一,公司本年度的利润预计还将大幅提高。

    这个模型中最糟糕的区域是与最佳区域相对。这里的竞争者彼此彼此,人们什么时候都不会离不开它们的产品。大多数航空公司就处于这个悲惨的区域。旅行总是可以推迟,路线已经走过多次,人们基本没有理由只选某家客运公司,而不选别的公司。美国汽车生产商也在这里。你现在的车也许可以再用一年,就算你决定买辆新车,美国生产商的品牌实力也比进口商差很多。另外两个区域处于两者之间,必需的大宗商品包括灯泡和卫生纸,所有人都会购买,但品牌无关紧要。高度差异化的特殊商品是劳斯莱斯(Rolls-Royce)这样的东西,它很特殊,但没人真正需要它。

    聪明的公司会用这样的工具来分析客户。这是一个完全建立在千差万别的客户想法上的模型,对一切商品和服务来说,它都有助于描述客户的想法。用这种方法,你可以创建价值主张,确定价格作用的大小。麦肯锡公司(McKinsey)曾报告说,一家饮料公司发现,在杰克逊维尔市,价格敏感度在相邻的三个邮政区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些地区以统一价格销售并不明智,价格差异化是增加整体利润的简单方法。

    定价一直很重要。但在经济繁荣时期,你没有必要做得那么精准。现在,你有必要这样做了。决策时要小心,因为你将长期承受它的后果。

    译者:古正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