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Under Armour公司重新上阵
 作者: Stephanie N. Mehta    时间: 2009年04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四十三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这家公司全速进军鞋类市场,意欲借助软件和技术与耐克一较高下。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这家运动服装制造商全速进军鞋类市场,意欲借助软件和技术与耐克公司一较高下

    作者:Stephanie N. Mehta

    坐落于巴尔的摩市的运动服装制造商 Under Armour 公司的总部看起来并不像一家技术公司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职业运动员的海报,如纽约巨人队(New York Giants)的布兰登·雅各布斯(Brandon Jacobs)和巴尔的摩乌鸦队(Baltimore Ravens)的雷·刘易斯(Ray Lewis),他们脸上表情强悍而凶恶。走廊上立一台跑步机。在隔间前面的一块工作区,一台橄榄球投掷机自动地进行短距离传球,落在一长溜阿斯特罗草皮(AstroTurf)上。

    别被这些体育装备或者是在这家公司工作的运动男生们给骗了:Under Armour 是个运用高技术的地方。它将复杂的设计软件、新型生产技术、最新的材料制造工艺及强大的信息技术系统应用到几乎所有产品中,包括吸汗 T 恤、护膝及防滑钉。“我们希望利用最新的技术。”首席执行官凯文·普兰克(Kevin Plank)说。普兰克曾是马里兰足球队运动员,1996 年成立了这家公司。“我们非常乐意参考各种构思大胆并且现成的点子,只要它们能让我们的产品性能更好。”

    最近,普兰克试图将他所说的某些点子应用到 1 月底推出的跑步鞋系列产品上。Under Armour 公司在参与(或希望参加)团队运动的青少年当中广受青睐,因此进军跑步鞋市场也许能将公司从特定市场竞争者转变为主流品牌,使其吸引力渗透到女性、年长消费者及业余运动员中。“如果没有能力给运动员提供从头到脚的装备,那么你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运动品牌。”普兰克说道。的确,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的两大运动品牌耐克(Nike)和阿迪达斯(Adidas)都是从鞋类产品起步的。

    尽管 Under Armour 公司去年年收入超过 7 亿美元,然而高管们明白,要想与年收入 190 亿的耐克公司抗衡并非易事,因此他们开始手制造最优良的装备。了解一下制造过程你就会明白,如今在产品开发中需要注入众多创新和技术公司的技术,看似简单的运动鞋也不例外。

    3D 思维方式

    如果让 Under Armour 公司的管理层给你介绍这些新型跑步鞋所蕴含的技术,他们多半会列出鞋底泡沫材料合成物的优点,或是提到用在鞋面的防潮布料。不过,公司曾将安装于 2006 年上市后不久的企业软件包进行升级,而如果没有那次具有根本变革意义的升级,它也不可能开展跑步鞋业务。

    当时,这家发展迅猛的公司(2007 年之前的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65%)主要销售服装,用现成的软件程序就能管理业务。而跑步鞋在物流方面比服装稍显复杂,首席信息官乔迪·吉尔斯(Jody Giles)解释道,鞋类有更多的尺码,而不仅是大中小号。来自 SAP 公司的新系统为 Under Armour 公司提供了管理更多样化存货的平台,还给这家小型公司带来一些大公司才用的工具,比如能够将鞋子直接从工厂送达分销商的工具。特殊的数据管理软件还能帮助团队弄清如何设计鞋子才能达到盈利目标和期限的要求。

    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在制造更好的跑步鞋产品上也起到了帮助作用。还记得走廊上的跑步机吗?其实它连接一台数码相机及一个软件,用以记录脚部、腿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方式。这种生物测量数据帮助 Under Armour 公司确定鞋子是否达到了设计目的─稳定脚部,或者说防止脚掌内翻过度。

    公司还使用三维软件来设计鞋子,这是为了缩短生产时间。鞋类设计团队的创意总监贾里德·戈德曼(Jared Goldman)介绍说,最新的三维技术能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图片,因此不用花时间和成本生产出实际样品,管理层就可以开始对美观性及其他各方面做出决策了。戈德曼认为,随 Under Armour 引进更多受过三维技术设计训练的设计者,它最终将更大幅度地提高制鞋速度。“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都用三维来思考和设计。”他说。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