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麦道夫的帮凶是否会受到制裁?
 作者: TELIS DEMOS    时间: 2009年03月10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四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对于这起诈骗案的中间人网络,律师们有多种追究责任的渠道。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对于这起诈骗案的中间人网络,律师们有多种追究责任的渠道

    作者:TELIS DEMOS

    整天游荡在棕榈滩乡村俱乐部,并引荐自己的朋友到一个独享且似乎很安全的存钱之处——伯纳·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Bernard L. Madoff Investment Securities)。能得到这样一份差事可真不错!而这正是罗伯特·贾夫(Robert Jaffe)的生活。贾夫是一位来自南佛罗里达的慈善家,是 Kay Windsor 服装品牌的创始人卡尔·夏皮罗(Carl Shapiro)的女婿。卡尔·夏皮罗是麦道夫最早的投资者之一。大约 20 年前,夏皮罗给贾夫找了这份向麦道夫引荐投资者的工作。贾夫告诉《棕榈滩每日新闻》(Palm Beach Daily News)说,他从投资者的首批获利中提成一个很小的比例。他形容“这是行业惯例”。

    但是,随伯尼·麦道夫(Bernie Madoff)被指控设计了一起 500 亿美元的“庞氏骗局”[ Ponzi scheme,即参与者通过编造高回报的预期来吸引新的参与者投资,并以此获取收益。这种骗术因由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的人发明而得名——译注],贾夫的悠哉游哉生活也变得糟糕起来。而且,受到欺诈的麦道夫投资者开始追问,像贾夫这样的中间人有什么问题(见附文)。尽管公诉人对中间人问题未作评论,但“联邦调查局将会努力对他们提起指控”,代理一名麦道夫投资者的一位纽约州律师说,“离开了这些推销人员,庞氏骗局就不会成形。”

    但是,仅仅充当中间人是否就足以成为坐牢的原因?有关欺诈的刑法要求行为人存在“知悉和意图”,托马斯·皮施(Thomas Piesch)说。皮施曾任波士顿公诉人,目前在波士顿的 Conn Kavanaugh 律师事务所任辩护律师。要证明这一点相当困难,因为事实上需要提出直接证据才行,例如一封该死的电子邮件。

    公诉人可用的一个不太有把握的诉讼策略是,主张贾夫和其他中间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无视”。“故意无视”的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如果你身处哥伦比亚,有人给你一个包裹,付给你 1 万美元,要你把它送到美国,那么你很难否认说不知道这个包裹之中可能是毒品。在麦道夫案中,相关的事实是中间人忽视种种预警信号,包括公司聘用一家规模很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收益高得不切实际。当然,为数众多的其他人也没有注意到这些信号,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莫特·朱克曼(Mort Zuckerman)等投资者。夏皮罗本人也损失了数百万美元。夏皮罗代表家族对《棕榈滩每日新闻》说,他不曾怀疑过其中有诈,并称此事的披露对他来说就像是“在心口上捅了一刀”。这可能表明推销者被打了闷棍,而非故意无视欺诈行为。

    在决定麦道夫中间人的命运时,另一个关键的变数是,麦道夫是否会对联邦调查局说这些中间人参与了这一骗局。参与骗局可以构成提起共谋指控的理由。即便他们是无辜的,麦道夫也可能会诬陷他们,因为据 Thorp Reed & Armstrong 律师事务所的辩护律师罗伯特·里奇(Robert Ridge)介绍,交代同伙有助于减少刑期。

    欺诈罪最高可处 20 年的刑期,但在如此规模的欺诈案中“可能会高达几十年”,皮施说。对于欺诈罪而言,共犯并不会受到较轻的惩罚,如果被判有罪,麦道夫的推销人员将要对整个骗局负责。而这还只是刑事责任而已。在民事责任方面,中间人还可能要面临受欺诈的投资者提起的诉讼,而且据律师介绍,证明民事指控会比证明刑事指控更加容易。“我们无需证明存在欺诈。” 德·凯思林(Reed Kathrein)说。凯思林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总部位于芝加哥市,它正在调查该案中的中间人。“我们可能会以违反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y,即受托人对受益人应负的最高善意、信任、坦诚等义务——译注)为由起诉。”所以说,在向你的高尔夫好友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译者:郑欢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