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深陷窘境的欧斯普瑞
 作者: TELIS DEMOS    时间: 2009年01月1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四十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安德森本来可以像许多对冲基金经理人2008年所做的那样─屈服投降,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且那种认为他将退出市场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自 1999 年创建欧斯普瑞管理公司以来,通过设法替投资者驯服波动性很大的大宗商品市场,德怀特·安德森把旗下的对冲基金打造成了一个价值 90 亿美元的商业帝国。可是,2008 年夏天他为何要关闭其主基金呢?

    作者:TELIS DEMOS

    德怀特·沃尔特·安德森(Dwight Walter Anderson)的办公室位于纽约市一座大楼的 27 层,俯瞰公园大道。在这里,他经营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对冲基金。多年以前,他一度供职于一家位于芝加哥市的软件咨询公司。当时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他走访乳制品和水果企业,他的客户包括高尔夫俱乐部和阀门供应商。在靠近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市的一家造纸厂,他深入车间查看工作,到第一线体验企业的运作方式。尽管他在纽约州韦斯切斯特北部长大,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看到过许多同事入职后不久就进入华尔街,但他却喜欢在小城市跟小商人打交道的时光。后来,他进入商学院读书,到高盛(Goldman Sachs)实习,并成为一名对冲基金交易员。然而,他头脑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影片始终是《情到深处》(Say Anything)。他最喜欢的情节是约翰·库萨克(John Cusack,饰演一位生活在城郊的懒惰青年)如此描述自己的职业抱负:“我不想出售买来的或加工过的任何东西。”

    1999 年,时年 32 岁的安德森迎来了一个创建自己的对冲基金的机会。他的策略是不只转售或者再加工其他经理人的投资理念,而是创建自己的基金,以从实体物质─大宗商品─的长期价格上涨中获利。当时,他已经小有名气,因为在此之前,老虎基金(Tiger Management)的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在安德森从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商学院毕业之际聘用了他,并把他派到多个海外国家了解铜和钯的市场。通过买卖这些金属,安德森为公司赚取了数百万美元。靠这一本领,他在基金管理大师保罗·都铎·琼斯(Paul Tudor Jones)那里谋到一份工作,并在其支持下设立了自己的大宗商品基金 ─欧斯普瑞管理公司(Ospraie,拉丁文,意为“食肉之鸟”)。

    安德森的远大理想,是通过两大措施让投资者消除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恐惧感。第一是不但买卖大宗商品,而且买卖那些股价紧跟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的公司的股票。(如果你可以同时购买大豆期货和运输大豆的驳船公司的股票,为什么只购买大豆期货并忍受其内在波动性呢?)第二,安德森向欧斯普瑞灌输他对非凡的尽职调查的偏爱。他是这样一种人:在投资钯之前,他可以自豪地宣称自己已经“在北极圈北部而非西伯利亚”查看过了一个公司的钯矿。在投资食糖之前,他会到巴西与当地农民共进午餐。在高盛实习期间,当得知大宗商品交易台上的其他交易员不知道“spud”(意为“开始钻探”)油井的含义时,他简直不敢相信。

    众所周知,2005 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曾投资于欧斯普瑞,2007 年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也对它进行了投资。2008 年初,欧斯普瑞处于鼎盛时期,旗下几个基金管理的资金总额一度达到 90 亿美元,包括主基金、一个组合基金业务(fund-of-funds,即通过专业遴选和配置,间接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译注)和私人股本投资型的基金─特殊机遇基金(Special Opportunities Fund)。2008 年 6 月,欧斯普瑞收购了 ConAgra 公司的交易部门。然而,就在 2008 年夏天,欧斯普瑞主基金的几乎所有头寸─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金融和谷物头寸─都开始变糟,安德森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9 月 2 日,欧斯普瑞宣布关闭主基金。这只基金去年年初时资产价值 33 亿美元,但到 8 月底时已缩水了 38.6%。已经一大把年纪(41 岁)的安德森似乎准备要加入失败的对冲基金经理人队伍了。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