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商品大牛市
 作者: Brian O'Keefe    时间: 2008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三十三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关于资源类商品的一个大问题是:现在投资是否太晚?简短的回答:不晚。事实上,现在入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关于资源类商品的一个大问题是:现在投资是否太晚?简短的回答:不晚。事实上,现在入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

    作者:Brian O'Keefe

    早在 2001 年的时候,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的高管们就意识到了中国经济增长正在进入至关重要的加速期。因此,他们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研究,看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会对全球铜、煤、铁矿石、石油─该公司从地下开采并销售的所有资源─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研究结果非常─嗯,也许用‘骇人’这个词比较合适。”几个月前我造访必和必拓设在墨尔本的总部时,该公司首席财务官樊塞洛﹙Alex Vanselow﹚这么对我说。“因为这令人无法相信。我们以为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如果我们的研究模型是正确的,那么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压力将会无比巨大。”(左侧图片来源:PRNewsFoto/AK Steel

    但是,他们越是修正自己的模型,所得出的结果就越是令人难以置信。中国十几亿人口人均收入的迅速增加意味其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将会非常巨大。研究人员将印度─也有十亿多人口─的增长潜力考虑进来之后,得出的数字更加惊人。再考虑到新产能投资不足的因素后,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 20 年间,资源商品领域将出现一次历史性的需求驱动下的繁荣。

    今天,必和必拓研究中所揭示的商品繁荣当然是正处于高潮─谁也无法对此视而不见。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这种繁荣:给自己的 SUV 加满油现在要花上 100 美元以上,过去八年间电力成本上涨了 39%,现在购买同样一包意面比一年前贵了 20%。

    所有这些不断上涨的价格让消费者吃尽了苦头,但与此同时,事实证明原材料市场上的大牛市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过去五年间,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总回报率达到了 59%。同期道琼斯-AIG 商品分类指数﹙Dow Jones-AIG Commodity index﹚上涨了约 110%,而覆盖面更广的标普 GSCI 商品指数﹙S&P GSCI Commodity index﹚更是窜升了 141%。黄金价格翻了一番还多,原油和铜的价格则涨了 3 倍以上。如果你在今年年初时有足够的预见力开始做多大米,那么到今年的这个时候你就已经获得了 33% 的回报。

    所以,大量资金涌入资源商品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据 Gresham Investment Management 提供的数据,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 2007 年年底时持有 1,750 亿美元的商品头寸,而 2003 年时这一数字还只有 180 亿美元。正如所料,一系列面向个人投资者的相关商品的新型投资产品也在华尔街应运而生。

    但是,除非你碰巧拥有采矿专业的学位,或者有一位表兄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供职,否则要从自己的养老钱中拿出一部分来投资于商品的想法,眼下或许看上去具有相当的风险。不晚吗?对于正在筹划养老的人而言,这个市场的动荡程度不是有点太大了吗?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于商品不是有点太过复杂了吗?对于这些问题,简而言之的回答就是:或许不晚,不,不。

    首先,我们来回答最大也是最吓人的问题:目前的商品市场繁荣是不是就像 2000 年时思科公司﹙Cisco﹚的股票或者是 2006 年时迈阿密海滩多户式公寓的情况一样─也就是说,是个泡沫?

    华尔街的一些大人物似乎是这么认为的。最近几周,一些机构,包括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花期集团﹙Citigroup﹚和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Brown Brothers Harriman﹚的策略师一直在口口声声地谈论“泡沫”,并警告可能出现令人痛苦的价格大幅下挫。一路飙升的油价尤其让人感到绝望。

    一些有见识的观察家并不担心商品市场会出现崩盘,其中一位就是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他是投资大师,写过不少著作,并曾是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合伙人。他非常著名的一次预测是,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当我们大多数人还在为科技股泡沫眩晕的时候,他就预见到了硬资产将会走牛,并开始向资源类商品投资。罗杰斯认为,当前不断出现的高点可能只是一个市场高位,还远不是最高点。

    “牛市远未结束,”罗杰斯说。“目前是进行短期调整的时机吗?我不知道。但即便是已经到了回调的时候,也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是如此。石油价格或许随时出现大幅下跌,但这并不意味锌也会如此。”﹙事实上,由于生产过剩,过去一年间锌价下跌了一半。罗杰斯说他正在关注工业金属的走势,准备看准时机买进更多。﹚

    历史证明罗杰斯是正确的。正如他常常喜欢指出的那样,研究表明,过去 140 年间每一次的商品牛市通常都会持续 18 年。按照罗杰斯的逻辑,目前的繁荣始于 1999 年年初,这就意味,如果这次的牛市依然符合历史走势,我们几乎还有 10 年的繁荣期。

    即便是你认为大部分容易到手的收获都已到手,在你的投资组合中添加商品头寸也还有别的理由。首先,研究表明,作为一类资产,商品的表现与股票、债券的关联性很低。也就是说,股价上涨时,商品价格可能会下降,或者相反。“你必须做好遭遇坎坷的心理准备,”晨星公司﹙Morningstar﹚基金分析总监卡伦•杜兰﹙Karen Dolan﹚说。“商品价格确实存在波动,但是把它们加入投资组合,事实上能够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性。”

    把商品纳入投资组合的另一个理由─特别是对于接近退休年龄的人而言─是它可以缓冲通胀造成的货币贬值。“作为投资者,你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敞口。”另一位看涨商品的人士、BMO 资本市场﹙BMO Capital Markets﹚的投资组合策略师丹•考克斯﹙Don Coxe﹚说。“如果你持有农业和石油类资产,你就相当于为自己配备了内置的对冲机制,因为这样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对你的影响就会减小了。”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