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石油的价格
 作者: Geoff Colvin    时间: 2008年03月19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二十四期>>特写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爱它也好,恨它也好,世界还会依赖石油运转几十年。雪佛龙公司CEO大卫•奥莱利给出了论断。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爱它也好,恨它也好,世界还会依赖石油运转几十年。雪佛龙公司CEO大卫•奥莱利给出了论断

    石油公司因为汽油价格居高不下而饱受(不公正的)指责,由于从中谋利而遭人厌恶,更因为自身的环保记录而广受批评。这就难怪大部分石油企业的 CEO 为何极少抛头露面了。然而,雪佛龙公司(Chevron)的大卫•奥莱利(David O'Reilly)是个例外。他经常接受记者的采访并在电视上出现,回答关于雪佛龙和石油产业的问题。

    奥莱利今年 60 岁。39 年前,他从都柏林家乡的大学毕业后加入了雪佛龙公司,迄今为止担任公司的 CEO 已有八年之久,是各大石油巨头中从业时间最长的企业领袖。他的业绩实力也十分雄厚,在他的管理下,雪佛龙的市值增加了 1,000 亿美元,探明储量也几乎成倍增长。

    奥莱利向《财富》杂志的 Geoff Colvin 畅谈了自己对油价居高不下、替代能源的前景、中国和印度的作用、总统大选等问题的看法。以下是这次谈话内容的编辑摘要。

    五年前,石油价格是每桶 25 美元,最近已经上涨到了 96.7 美元。您对此有何解释?

    石油的需求已经接近供给。虽然很难评判某一具体价格的高低,但我们相信受发展中国家增长的影响,石油价格仍将居高不下。你可以看到,印度在过去五年中的年增长率几乎达到 9%。你也可以看到人口数量带来的影响,因为他们需要驾驶汽车,需要消耗能量推动工业发展,需要改善生活的品质。这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促使油价节节攀升的根本原因。

    虽然目前油价已经接近历史最高值,但雪佛龙公司最近公布的季度利润却只有 37 亿美元,与去年的 50 亿美元相比低了很多。怎么会这样呢?

    让我给你算一笔账。如果石油价格是每桶 90 美元,那么一加仑汽油所含原油的成本大概是 2.25 美元。在美国大多数州中,每加仑汽油的联邦税收和州税收是 60 或 70 美分,所以汽油的价格至少会增加到 2.80 美元 / 加仑。由于 2007 年第三季度美国恰好赶上汽油供给充沛,因此那个季度的销售价格也就是这个价格。再加上运输、提炼、分销、市场推广的成本,这个价格根本赚不到钱。这就是美国石油提炼和市场业务在上个季度没有赢利的原因。

    油价这么高,消费者会想方设法减少使用量,政府也会寻找新途径,降低与全球变暖相关的排放量。未来石油的重要性会削弱吗?

    能源系统的规模十分庞大。每秒钟石油的消耗量可以达到四万加仑,而这仅代表了全世界能源系统的三分之一。对能源组合做出重大调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我认为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需要长期的努力,也许是一个世纪,也许是 50 年,随新技术的出现和资本结构的变化,也许会发生某些改变。但是,在今后 25 年不太可能出现重大的变化。

    那么,问题是怎样才能减少碳排放量呢?征收碳排放税,实施限额与贸易制度,还是其他什么方式?

    难度非常大,我给你举个例子。如果让全世界现有的机动交通工具全部停驶─包括所有卡车、小汽车、飞机和火车─只能降低 14% 的碳排放量。如果关闭地球表面所有的电站、停止全部商业活动、中断住宅供暖和制冷,倒退回农耕社会,减排量还是不会超过 60% 或 70%。我们认为,美国需要一个碳管理机制,虽然目前各州正在推广这种机制,但见效并不明显。这是一个全国乃至全球规模的问题,而不只是某个州的问题。

    只要法规到位、有预见性并能获得人们的理解,我们就能够争取做到。在实行碳管理机制的环境下,相信人们将关注能源的效率,即采用现有新能源中的最廉价形式。目前,美国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做得还不够。

    任何一名经济学家都会告诉你,要想让人们提高使用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涨价。

    市场已经告诉我们,必须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正在谈的就是油价已经达到 96 美元甚至 98 美元的问题。难道这还不够刺激吗?

    但是,人们好像不顾价格的变化,仍在继续购买汽油。

    这一点,我不敢苟同。随汽油价格的上涨,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需求降低的迹象。而汽油是维持交通活动的必需品,所以人们别无选择,只能购买。

    那么,超高的油价对雪佛龙公司来说是好还是坏呢?

    我认为对任何人来说,包括雪佛龙公司在内,这都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它干扰了经济的发展。我最担心的是,如果油价攀升过快、过高,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我觉得这很不健康。

    你在 2007 早些时候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全世界所有排放大国的参与。”而中国刚刚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如果他们拒绝合作,怎么办?

    我认为合作对他们有利。因为对碳排放实行管理会促进人们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毕竟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进口国。然而,中国、印度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理由认为,他们不需要这么急,因为他们的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他们还有数亿人口需要提高社会经济地位。但是我相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符合能源消耗大国的最佳利益。

    雪佛龙正在投资一些可替代能源项目,比如地热、生物柴油和氢。你们赢利了吗?

    我们在地热上已经有所收益。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热能源制造商,而且还在继续扩大规模和投资。随业务的日臻成熟,这个项目已经具备良好的创收能力。

    但在其他领域,我们还没有实现赢利。我们仍在投入,尤其是对“第二代”乙醇─非食源提取乙醇─进行投入。美国对玉米乙醇的产量实行限制,我们已经看到这种体制内在的压力─玉米价格在上涨、地价在上涨、食品价格也在上涨。那么,我们能否找到可以转化为乙醇的非食用作物或者废料并以可行的方式增加燃油供应呢?事实证明,这非常困难。虽然这一项目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但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至于氢的利用,我们已经通过加油站制氢证明了它的效率。你可以把天然气转化为氢,然后加入汽车。但问题是,我们使用的仍旧是天然气,所以又回到了碳氢化合物。比起从非食用作物中提取乙醇来说,这显然并非长久之计。

    跟贵公司的规模相比,这些可替代能源项目的投资可谓九牛一毛。持怀疑态度的人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一笔不错的公关费用。这种说法有错吗?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过去三年,我们总共投入了 25 亿美元。而我们破费这么多,决不会是为了单纯取悦于人。之所以投入这笔资金,是因为我们相信它能为股东创造价值。但是你说得对,就我们公司的规模而言,这项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每年我们在新能源供应上的投资是 200 亿美元,而其中大部分是石油和天然气项目。

    中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收购石油资产,尤其是在非洲。这是否代表一种对世界的威胁?对西方石油公司来说,是否也是一种竞争的威胁呢?

    石油系统的规模十分庞大,我认为其中还存在很多竞争的空间,而且我们也应该鼓励竞争。

    我所担心的是美国立法者企图捆住我们的手脚。他们在本应该鼓励投资的时候,却提高税收,限制我们的作为。例如,美国 85% 的海岸线都属于禁采区。而英国却允许在其海岸线进行开采,丹麦也允许开采本国的海岸线,挪威、澳大利亚同样如此─而我们的国家是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开放我们的海岸线呢?这是可以通过环保的方式来实现的。政府一方面禁采,另一方面又同时叫喊能源独立。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美国有可能实现能源独立吗?

    我看是前途渺茫─至少是几十年内不可能。

    现在距下届总统大选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源政策而言,你更希望谁当选呢?

    没有特别的倾向。我觉得无论是现在的政府、国会议员或是总统候选人,都没有一个真正的计划。他们所谈的都是一个简单、相对短期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你必须抱放眼 25 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态度。

    译者:董昱

    CXO 访谈系列 CXOF 访谈(The C-Suite Series)是由《财富》自由高级编辑 Geoff Colvin 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最新一档访谈节目。您可以登录 fortune.com/csuite 收看本期访谈的视频片断,还可以了解宝洁公司首席营销官吉姆•斯滕格尔(Jim Stengel)如何提高销售额、联邦快递首席信息官罗伯•卡特(Rob Carter)如何做到使命必达、花旗银行首席财政官萨莉•克劳切克(Sallie Krawcheck)在何处发现增长点、百思买前首席营销官迈克尔•林顿(Michael Linton)如何评价 21 世纪的市场、McKesson 首席执行官约翰•汉默格伦(John Hammergren)和首席信息官兰迪•斯普拉特(Randy Spratt)眼中的卫生保健事业何去何从、波音公司首席财务官詹姆斯•贝尔(James Bell)解答波音起飞原因、施乐公司首席技术官琐菲•范德布吕克(Sophie van der Broek)畅谈创新、宝洁公司首席执行官雷富礼(A.G. Lafley)和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Jeff Immelt)如何实现年销售额增长过亿。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