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如何管理快公司
 作者: 周展宏    时间: 2008年03月19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二十四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虽然高速发展的公司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但马化腾认为,什么是合适的组织架构和人才,是企业家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周展宏

    腾讯的营业收入在过去五年里增长了近 10 倍,从 2002 年的 2.6 亿元增长到 2006 年的 28 亿,公司的股价也在 2007 年创出上市后的新高,一度达到 72 港币。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中国互联网业,腾讯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实属不易。回顾过去几年,腾讯几乎抓住了中国互联网所有的机遇,比如无线增值、网络游戏、博客、网络广告,最近又决定进军 SNS 业务(社交网络)。腾讯博客自去年推出之后,迅速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界唯一能够从该业务赚钱的公司。去年,腾讯还宣布其广告业务的目标是在 2009 年超过搜狐,达到中国互联网广告的第二位。随公司业务的扩大,腾讯的员工总数也从 2002 年的 200 多人增加到目前的近 4,000 人。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高速的增长中,公司还在 2005 年和 2007 年连续两届获得了《财富》(中文版)“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的殊荣。如何管理增长如此高速的公司呢?最近,腾讯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 CEO 马化腾向《财富》(中文版)介绍了他的经验、对互联网业的看法及他个人如何工作。

腾讯CEO马化腾

    合适的组织架构与人才

    马化腾认为,公司保持高速成长的两个重要前提是合适的组织架构和人才。2005 年,腾讯进行了大的组织架构变革,公司开始采用事业部模式,形成了即时通讯业务、网络媒体、无线和固网增值业务、互动娱乐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电子商务和广告业务七大业务体系。同时,腾讯也加快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计划。其实,在腾讯进军互联网广告之前,公司内部没有广告领域的专业人才,马化腾于是从 4A 广告公司请职业经理人管理此业务。现在,在腾讯最高层领导团队的 14 位人员中,7 位来自公司外部,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双领导模式。比如,总裁刘炽平和联席首席技术官熊明华都是从外部引进的,他们分别与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和张志东搭档。同时,腾讯还加强了内部的人才培养计划。马化腾要求每一位经理都要有培养自己接班人的计划,他本人也不例外。他说:“接班人计划如果高管不做,那就很难要求下面的人做。经理如果不按照公司的要求做,我就会先换掉他。”现在,腾讯进行 360 度的业绩考核,即不仅由上级负责评估业绩,下属、平级也都参与绩效评估。这从另一方面保证了经理培养人才。在找人上,马化腾觉得总是找不够、找不全,同时也很难找到十全十美的,因此,从外部引进经理人与原来的公司创业者搭档,也是很现实的考虑。

    虽然高速发展的公司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但马化腾认为,什么是合适的组织架构和人才,是企业家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

    最痛恨公司政治

    中国很多公司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腾讯从外部引进人才,现在来看是成功的。这与腾讯高层团队开放、务实的风格很有关系。对于那些外部经理人,马化腾和他的领导团队努力帮助他们融入公司。当然,在公司快速扩张的时候,基层和中层员工人数的增加,确实对腾讯的公司文化形成了很大的挑战,“腾讯也吃过文化被稀释的亏”。但马化腾认为,最高层重视什么、关注什么,对企业文化的保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如三年前接受采访时一样,马化腾这次仍向《财富》(中文版)表达了他对公司政治的反感:“我最痛恨很政治的公司文化。”因此,他在内部的沟通方式是非常直接的。

    危机感

    虽然腾讯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但马化腾觉得在一些细分的领域都有比腾讯做得更好的小公司,这使他形成很强的危机感。他认为,互联网归根到底是服务业,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最关键,而很多小公司在这方面做得比腾讯还要好,虽然他们人很少。比如,网络视频、博客、交友等小网站给腾讯这样的老牌互联网公司很大的压力。因此,腾讯一直在很努力、很积极地思考,并向竞争对手学习。当然,不同业务模式的小公司的涌现,对中国互联网业的固有体系是一种冲击。作为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大公司,必须足够敏锐,积极研究市场变化,以灵活的方式应对。“如果这种意识不强,就会产生大公司病:业务推动慢,不考虑公司利益,而只考虑部门利益。”马化腾说。

    新兴业务培养

    由于中国互联网业变化非常快,腾讯成立了战略发展部门,并且分别在韩国和美国设立了分支机构,以跟进世界互联网前沿的发展和变化。目前,腾讯在韩国的战略发展部门有 3~4 名员工,在美国有 6 名员工,但腾讯已经与美国在线达成合作,将 QQ 游戏引进美国市场,因此美国的员工数今年将迅速增长。当记者问马化腾是否定期与管理团队讨论一些新兴的业务模式时,他说:“我们不会那么机械了,讨论新业务模式是不定期的,有时候天天都讨论。”或许正是由于马化腾这种务实的管理风格,腾讯的博客业务才能够在推出后不久就实现盈利。虽然做这项业务非常晚,但腾讯在推出之前对各种博客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马化腾认为,韩国的向个人收费的模式作为腾讯进军博客市场的第一步,是最好的。第二步再做影响力。最近,他及公司领导团队又仔细研究了美国的 SNS(社交网络),尤其是 Facebook 网站,今年也决定进军这一业务,但采取的模式与 Facebook 不完全相同,而是结合腾讯即时通讯的优势。马化腾希望,三年后,腾讯向企业收费的能力能够成为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即广告收入将在公司收入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因为马化腾认为,广告收入与向个人收费的业务相比更加稳定,风险更小,当然增长的空间也非常大。

    对互联网业的看法

    马化腾认为,腾讯在互联网业进行业务多元化的战略是正确的,而且腾讯的成功越来越证明这一点。原因就在于,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企业为全面满足用户群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业务多元化:百度是以搜索为核心的多元化,阿里巴巴是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多元化,而腾讯则是以即时通讯为核心的多元化。

    美国与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没有增值服务,在线游戏也不发达。相反,日韩的互联网发展更值得中国参考。马化腾认为,日韩的互联网业发展至少领先中国三年。

    中国的互联网,2006 年无线增值业务还是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清理整顿之后,现在网络游戏成为第一大份额的业务,2007 年规模大约在 130 亿,今后还将保持 30% 的增长率,2008 年将达到 150~160 亿;无线增值已经退居第二位,但还有 70~80 亿;广告包括两块,一是传统的品牌广告,大概 50 亿,增速 30~40%;二是搜索,目前 30~40 亿,但增长更快。而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还不清晰。

    我如何工作

    我出差很少,出差效率太低,都耗在路上了。

    现在必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公司现在领导比较多,也可以分担一些社会工作,除非是特别重要的,我一般都不参加。

    我不大擅长管理人和团队,比较擅长管产品,擅长产品和用户体验,因此我对产品管理比较细,会做最后的把关。

    我是晚上班晚下班,因此活动或者采访一般都安排在下午。我深夜泡在网上比较多,看论坛、看用户的反馈,因为我要把自己作为一个典型的网络用户,我一定要保持这种状态。比如为测试电子商务,我会在网上购物、转账。我已经在拍拍网(腾讯的电子商务网站)买了十几部手机了。普通网民做的事我都会做,不管我自己感不感兴趣。比如大型网游,虽然我自己不感兴趣,但也一定会去走一遍。员工在深夜 1~4 点收到我的邮件是很正常的。我在电梯上或者车上,都会用手机上腾讯网,也要求领导层这么做。

    我使用的工具包括我们自己开发的 RTX 系统,还有公司的邮件系统和黑莓手机,保持实时在线的状态,快速掌握企业的情况。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