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微软和通用电气的品牌势头
 作者: Matthew Boyle    时间: 2008年01月30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二十二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随消费者信任度的恶化,这些纽带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经受考验。但罗姆有信心:“不管钱包鼓不鼓,这些品牌对我们都很重要。”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Matthew Boyle

    微软(Microsoft)和通用电气(GE)这样的蓝筹大公司在很多方面表现优异,但它们通常不会出现在热门品牌的排行榜中。不过,这两位步履迟缓的巨人居然进入了品牌顾问公司(Landor Associates)的“脱颖而出”品牌排行榜(Breakaway Brands)。这是一项综合调查,评估品牌近三年的消费者热度。

    《财富》杂志连续三年分享了这一研究。它衡量的不是品牌认知度,而是品牌的势头 [想想吧,黑莓(BlackBerry)要比百威(Budweiser)更受关注]。研究者发现,从 2003 年到 2006 年,通用电气和微软强力上升,超过了被调查的其他 1,500 个品牌 第一位归属打折零售商 T.J. Maxx 。

    这些巨头如何赢得了这样的人气?专家说,微软品牌地位的提升要归结于好几个因素。发布更多的像游戏机 Xbox 这样的便于消费者使用的产品(尽管今年 Xbox 360 出了一些毛病),给它加了分。而微软与办公相关的品牌,如 PowerPoint 或 Word,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管这些品牌占据怎样的统治地位。 Landor 是 Xbox 的品牌咨询公司,这是 Landor 目前唯一为之做咨询的品牌。

    一个更加温和与友善的微软,也对公司有帮助。微软 CEO 斯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也许不愿承认,但公司作为凶残、贪婪的垄断者的形象已经消退,特别是眼下正当谷歌(Google)、新闻集团(News Corp.)这些新妖怪咄咄逼人之际。威克•弗雷斯特大学管理学研究生院的营销学副教授米歇尔•罗姆(Michelle Roehm)说:“(微软)身为巨头,却开始表现得低调了。”

    通用电气的进步几乎要完全归功于它在环境方面的努力。公司高调的“生态想象”运动打算将用于清洁技术(节能冰箱、风力发电机等)的年预算增加一倍多,由 2005 年的 7 亿美元增加到 2010 年 15 亿美元。去年,这些研究成果被用于 45 种产品和服务,创造了 120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Landor 的首席营销官海耶斯•罗斯(Hayes Roth)说:“他们正在把整艘巨舰打造成未来生态舰。”Landor 隶属于 WPP 集团(WPP Group)的电扬广告公司(Young & Rubicam)。

    那么,我们怎样衡量品牌呢?Landor 与纽约的咨询公司(BrandEconomics Stern Stewart 公司的子公司)合作,采用了品牌资产评估工具(BrandAsset Valuator)。这是一个有 9,000 名读者以 56 种指标评估 2,500 个品牌的数据库,为每家公司的“品牌实力”(brand strength)估值。有些品牌未包含在内,比如有自己营销渠道的非赢利公司和媒体公司(对不起,雅虎)。余下的公司以其品牌实力增长的百分比排名。然后,BrandEconomics 计算出品牌对每家公司市值的贡献。

    榜单上的其他公司可能不会令你感到意外,比如 iPod,另外还有三家零售公司。咨询公司 TNS Retail Forward 的执行副总裁丹•斯坦内克(Dan Stanek)说,在好士多(Costco)和 T.J. Maxx 购物是一种寻宝体验,有助于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

    随消费者信任度的恶化,这些纽带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经受考验。但罗姆有信心:“不管钱包鼓不鼓,这些品牌对我们都很重要。”

    译者:天逸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