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印度公司热衷收购
 作者: John Elliott    时间: 2007年07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一十三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两类外国公司成为印度公司的收购目标:能促进海外增长、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能增加市场、品牌、技术、原材料价值的公司。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John Elliott

    狂欢结束了吗?今年年初,塔塔钢铁公司(Tata Steel)出资 136 亿美元收购了英国钢铁公司 Corus,引发了印度今年第一波民族主义热潮。印度公司开始了很多收购外国公司的谈判,似乎大家无视任何财务警告,一哄而上。Aditya Birla 集团报价 60 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的铝业公司 Novelis,风能公司 Suzlon 拿出 16 亿美元,要买下德国的涡轮机制造商 REpower。印度的顶级制药公司之一 Ranbaxy 参加了对德国制药公司 Merck 的竞购。自 2004 以来,Ranbaxy 已经收购了 14 家外国公司,耗资 50 亿美元。印度最大的两家公司之一信实工业集团(Reliance Industries)据说在与三家美国公司 [道氏化学(Dow Chemical)、雪佛龙(Chevron)、通用电气(GE)] 和两家欧洲公司 [家乐福(Carrefour)、Sainsbury] 谈判收购事宜。

    不过,尽管都在谈,只有 Birla 的交易看来已确定下来。Suzlon 遭到了法国公司阿雷瓦(Areva)的反对,Ranbaxy 已经退出 Merck 竞标。有关信实集团的那些传闻还没有一样成为现实。印度股市上的反应负面,可能与此有关。市场担心对收购目标的定价过高。塔塔钢铁公司的股票较今年高点下降了 11%,不过现在有所回升。在收购交易宣布后,Birla 的铝业公司 Hindalco 的股价应声下跌 13.8%,自那以後又跌了 3%。

    一些资深银行家表示,市场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印度公司的能力。印度领先投资银行 JM Financial 董事长兼总经理尼迈什•坎帕尼(Nimesh Kampani)说,在短期内,这些交易“可能不会给印度股东带来价值。但从中长期角度讲,所有股东都会受益的”。他补充说,前提是这些公司被有效整合并拥有现金流来重组债务。坎帕尼说,塔塔和 Birla 都有大量现金储备,足可偿还收购带来的债务。但非隶属于多元化经营集团的公司,如 Ranbaxy 或 Suzlon,在做海外收购时要倍加小心。

    尽管如此,印度公司依然继续走向全球化。据英国一家研究公司 Dealogic 表示,至今年 4 月份为止,已完成和进行中的印度公司海外收购共有 34 笔,总金额为 104 亿美元,接近去年 231 亿美元海外收购总额的一半。

    两类外国公司成为印度公司的收购目标:能促进海外增长、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能增加市场、品牌、技术、原材料价值的公司。收购第一类公司的动力是全球化,因为印度公司在市场不景气时期很容易被外国公司收购。美国私人股权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董事总经理、印度人拉吉夫•古普塔(Rajeev Gupta)说:“规模是关键的竞争武器。你必须具备有利的规模。这可使一些公司愿意卖,另外一些公司愿意买。所有优秀的家族企业都清楚,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塔塔和 Birla 的交易均涉及这类公司。但两家公司也在争取外国客户。Corus 协议完成后,塔塔将来一半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2000 年以来,它已经花了掉 150 多亿美元,进行了 27 次海外公司收购和股权收购。这其中包括对英国 Sainsbury 公司 Tetley Tea 品牌的收购。此举把一家茶叶生产商变成了面向消费者的饮料公司,该公司还拥有 Glacau 牌维生素水生产商─美国 Energy Brands 公司 30% 的股份。私人股权公司 IndAsia 董事长普拉蒂普•沙赫(Pradip Shah)说:“塔塔茶叶公司(Tata Tea)有原材料,但它需要进入国外市场、获取其他产品来增值。它已经做到了。”

    沙赫等人说,不管股市反应如何,海外收购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为印度公司有财力。他说:“也许有一两次过热的情况。股市反应可能会很差,但价值终将被打造出来。”

    译者:古正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