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Lazard大显身手
 作者: Adam Lashinsky    时间: 2007年06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一十一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150年来,Lazard公司最引以为豪的是其创造“伟人”的能力。很多人在公司2005年公开上市之前离开了。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Adam Lashinsky

    国际投资银行 Lazard 一直是雄心勃勃的同义词。这家公司一贯高调,而且不乏费利克斯•罗哈廷(Felix Rohatyn)和史蒂文•拉特纳(Steven Rattner)这种能够呼风唤雨的人,他们的影响力似乎远远超出了公司规模应有的程度。如今的 Lazard 是一家上市公司,它的股票炙手可热(自从 2005 年首次公募以来,股价已经翻了一番)。它有一位怪物般的 CEO 布鲁斯•沃瑟斯坦(Bruce Wasserstein),在竞争白热化的并购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就连该公司之前出现的最大疏忽──在激进分子卡尔•爱康(Carl Icahn)妄图收购《财富》杂志出版商的母公司时代-华纳(Time Warner)的行动中,沃瑟斯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似乎也成了明智之举。Lazard 因为给爱康提供咨询而获得了 500 万美元,而且当爱康从所持股份中获利时,Lazard 还额外抽取了 340 万美元。更重要的是,沃瑟斯坦支持爱康的做法,似乎并没有伤及公司在企业客户中的声誉。目前,Lazard 正在为公共事业伙伴 TXU 和零售商 Dollar General 当咨询顾问,帮助它们与著名的收购公司 KKR 进行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买卖交易。

    现在,Lazard 又将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它是一本新书的主角,该书以细致入微的调查和极具煽动性的笔触详细讲述了该公司引人注目的兴衰史。尽管这本厚达 712 页的大部头──《最后的大亨》(The Last Tycoons)──要到 4 月 17 日才发售,但它已经成了华尔街的谈资。[ 3 月中旬,它在亚马逊网站(Amazon.com)点击排行榜上列第 65 名,唯一一本排名比它靠前的未发行书籍是最新一集的《哈里•波特》(Harry Potter)。] 这本书的作者是 Lazard 公司前银行家威廉•科汉(William D. Cohan)。书中有大量趣闻逸事,还谈及了罗哈廷的绯闻事件(他的一位前女友说他曾和 Jackie O 调情)、拉特纳在马萨葡萄园与度假屋主人之间的口角 [他劝说自己的客户、Comcast 公司的布莱恩•罗伯茨(Brian Roberts)买下讨厌的邻居的房子] 以及公司内部的运转失常问题。

    外界对 Lazard 公司充满好奇心,主要是因为华尔街到处都有从这家公司出来的人(见附表)。比如,拉特纳现在是 Quadrangle 集团(Quadrangle Group)的执行董事,这家公司是他在 2000 年离开 Lazard 之后成立的。他也偶尔从 Lazard 的老客户 Comcast 公司那里领取咨询费,眼下他还在为纽约时报公司(New York Times Co.)做顾问,该公司正在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一位投资组合经理角力。[《纽约时报》CEO 阿瑟 苏兹贝格(Arthur Sulzberger)是拉特纳的老朋友,最近他从摩根士丹利撤出了自己家族的全部资产。] 其他一些曾经在 Lazard 公司工作过的声名显赫的员工还包括: 蒂姆•柯林斯(Tim Collins),成立了收购公司 Ripplewood;杰拉德•罗森塔尔(Gerald Rosenthal),掌管著 Rothschild 在北美市场的业务;迈克尔•普莱斯(Michael Price),Evercore 伙伴公司(Evercore Partners)的电信业高手。(拉特纳和罗哈廷二人都与科汉进行了广泛的交谈,他们拒绝就本文发表评论。)对 Lazard 而言,20 世纪 90 年代是段艰难的岁月。由于未能扩大业务量,它被高盛(Goldman)、摩根士丹利和美林(Merrill Lynch)等巨头远远抛在了后面。现在,这家老牌公司似乎在重振雄风。去年,公司营业额上升了 16%,达到 16 亿美元,而且即使并购市场干涸,Lazard 还可以依赖自己的破产顾问业务。未向这本书提供合作的沃瑟斯坦拒绝向《财富》杂志发表评论。

    至于作者科汉──他与 Lazard 好合好散,1995 年离开公司后,先后在美林和 J.P. 摩根工作──他已开始了下一步计划。Doubleday 公司已经同意购买他撰写的大卫•威蒂格(David Wittig)的传记,此人曾经是《财富》杂志封面人物(1986 年 11 月 24 日刊),现在是堪萨斯州公用事业公司 Westar 的联合 CEO,最近法庭推翻了对他的电报诈骗和洗钱的指控。威蒂格能否像 Lazard 那样打个翻身仗,还有待观察。

    呼风唤雨的人在哪里?

    150 年来,Lazard 公司最引以为豪的是其创造“伟人”的能力。很多人在公司 2005 年公开上市之前离开了。以下是一些知名人物的现状。

    史蒂文•拉特纳(Steven Rattner),54 岁,Quadrangle 集团执行董事

    这位《纽约时报》前记者掌管著 30 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它们主要集中在媒体领域。他仍在为 Lazard 公司的老客户 Comcast 做顾问。

    费利克斯•罗哈廷(Felix Rohatyn),78 岁,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s.)首席执行官高级顾问

    纽约慈善界的常客,雷曼兄弟公司国际顾问委员会负责人,同时还在为 AT&T 公司提供咨询。

    肯•威尔逊(Ken Wilson),60 岁,高盛投资银行副董事长

    实力雄厚的银行家,负责管理公司下属的商业顾问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如 Wachovia、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等。

    译者: 萧艾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