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戴尔模式依然有效
 作者: 王亦丁    时间: 2007年01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零四期>>特写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戴尔和罗林斯可以为自己的作品──戴尔公司而骄傲,但残酷的竞争并没有给戴尔留下放松的机会。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王亦丁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戴尔,PC 行业的商业模式会变成怎样?在过去 20 年间,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和凯文•罗林斯(Kevin Rollins)这一搭档,创造了一个年销售收入 559 亿美元的 PC 公司。他们依靠朴素的商业理念和强大的执行力重塑了 20 世纪的 PC 产业。戴尔专注于直接模式,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高毛利润率将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在 PC 利润萎缩时,戴尔气势逼人地参与了多个领域的竞争,包括营业收入达 430 亿美元的全球打印机业务和 140 亿美元的存储业务,向惠普发起了挑战。在 PC 公司的全球化浪潮中,戴尔在新兴市场斩获颇丰,在亚太市场实现赢利。

    戴尔和罗林斯可以为自己的作品──戴尔公司而骄傲,但残酷的竞争并没有给戴尔留下放松的机会。戴尔在过去五个季度中有四个季度未能实现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师甚至已经将矛头直指凯文 罗林斯。他们认为,从领导人、业务流程、供应链、行业变革和客户价值,甚至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戴尔都应该做出调整了。

    戴尔和罗林斯显然意识到这一切。从 2005 年中开始,戴尔内部启动了 2.0 战略,目标是使戴尔再次成为 PC 工业的绝对领导者。2006 年 11 月中旬,凯文•罗斯林在上海接受了本刊编辑王亦丁的专访。他首度畅谈了在 2.0 战略下戴尔的直接模式、服务及新业务的走向。在 1.0 时代,这位 CEO 创造了戴尔的商业传奇,但是,他必须在 2.0 时代赢得信任。他说,“我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跟我一样肩负责任,推动并见证戴尔 2.0 的历史。”

    《财富》(中文版)问: 虽然亚太区仍然有不错的表现,但外界似乎认为戴尔的增长较过去放缓了,22 岁的戴尔公司是否遇到了成长的天花板?

    罗林斯答: 实际上,戴尔公司仍然处在增长阶段中。我们的直接模式在中国、印度赢得认同。IDC 最新的报告显示,我们在中国的增长提高了 1.2%,在印度增长了 3%,在日本提高了 2%,它可能是我们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在中国,我们的业务同样处在增长期。我们的业务规模将不断扩大。目前,戴尔在中国有超过 6,000 名员工。同时,我们在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国家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问: 你对联想有多少了解?

    答: 联想公司是中国实力非常强的 PC 制造商,并且在中国的业务增长非常好。但我们跟联想业务重点不一样。我们的重点在企业,我们向企业用户提供它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技术,帮助它们发展。

    问: 直接模式是戴尔制胜的关键,你认为它的下一步走向是什么?

    答: 直接模式会继续发展。我们在美国刚推出直接模式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行不通,但事实证明很成功。我们现在在美国位居第一,比位居第二和第三的公司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还要大。后来,我们进入欧洲和亚洲市场,也经历了从不被看好到成功的过程。我们在日本市场居第一位,在亚洲市场居第二位。我们认为,我们的直接模式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我们与客户之间没有中间人,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能够更好地收集客户的反馈。

    问: 在直接模式下,戴尔的市场份额会做到多大?

    答: 美国市场是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排第二位。我和迈克尔 戴尔经常来中国,在中国花了很多时间,因为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在不断增长,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我们认为,戴尔必须进入这个市场,成为满足这个市场的全球性公司,满足不断成长的中国公司的需求。

    问: 2006 年戴尔有很多变化,比如采用 AMD 芯片、外包服务等,这是不是意味著戴尔的战略有所调整?

    答: 目前,戴尔公司内部正在进行名为“戴尔 2.0”的战略调整,重新打造公司的战略。戴尔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战略调整。当然,我们的直接模式的一些基本原理不会改变。比如,我们同客户之间深入的联系是不会变的,我们高质量的产品是不会变的,我们对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的管理是不会变的。此外,我们积极的供应链策略和成本控制方式也不会变,但其他方面都会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一些具体的策略,比如采用 AMD 芯片,体现出戴尔对最先进技术的关注。我们希望出现更多新技术,这样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互联网的复兴能够使我们的客户通过 dell.com 来购买和使用戴尔的产品。我们对于客户的服务和支持有坚定的承诺,每年投资 1.5 亿美元用于改善客户服务。另外,我们希望能够在距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在新兴市场和客户需要的地方建立工厂。比如,我们刚刚宣布在巴西和印度的班加罗尔建立新的工厂,同时还准备在波兰建一个工厂,在中国建第二家工厂。这些新的工厂将满足未来客户的需求。

    问: 供应商会从戴尔 2.0 中得到哪些好处?

    答: 在戴尔 2.0 中,供应商的业务规模会不断扩大,同时它们也可能进入新兴市场(比如印度和巴西市场)的业务。戴尔公司大部分的零部件采购都是在亚洲实现的,戴尔是中国最大的电子零部件采购商之一,我们的采购量会进一步增加。戴尔 2.0 意味著我们会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问: 虚拟整合是戴尔 1.0 的价值所在。在 2.0 中,虚拟整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答: 我们讲的虚拟整合,是指我们的关键技术由合作伙伴来提供。我们将他们引进来,整合到自己的系统当中,根据这个系统进行生产。客户在互联网上下订单,几天之内我们就可以把整合最新技术的产品交给客户,这一点不会改变。

    可能的变化是,亚洲或者中国的供应商会发生变化。他们不仅仅为戴尔提供零部件,未来也可以在组装或者分组装方面同戴尔合作,同时为戴尔提供更好的工厂组装解决方案。

    问: 戴尔亚太区的策略如何与戴尔 2.0 结合起来,你们会超过对手吗?

    答: 我们在中国有两家工厂,这些工厂主要是满足中国和亚洲市场的需要。同时,我们在上海、台湾和新加坡以及印度的班加罗尔建有设计中心。这些设计中心具有适应亚洲市场的独特特点。另外,这些设计中心的产品也可以供应全球市场。我们在亚洲新兴市场的业务会进一步扩大,不仅仅是在这个市场的能力会增加,而且销售也会增加。我们会继续在这一市场进行投资和培训,用更多的人推动新兴市场的发展。

    我们已经在中国的三个城市建立了中心,但目前我们的产品服务于中国 2,000 个左右的城市。我们正考虑在中国的一两个城市扩建我们的呼叫和技术中心。

    问: 在 1.0 时,戴尔进入了服务、打印机、存储等新兴行业,这些业务未来会成为戴尔 2.0 新的增长点吗?

    答: 的确,在戴尔 2.0 中,我们会更重视新业务的发展。戴尔打印机、存储业务发展很好,而且也有很多的机会,我们有可能将存储业务扩张到欧洲和亚洲市场。实际上,我们的存储业务在欧洲和亚洲正在迎头赶上。

    另外,让我们兴奋的是戴尔服务业务的发展。伴随公司业务的发展,戴尔的服务会有更大的发展。在 1.0 的战略之下,戴尔主要发展硬件业务;在 2.0 之下,戴尔的服务业务会有更多的发展。

    问: 在 2.0 时代,戴尔进入新行业的模式会不会有所变化?

    答: 如果合作伙伴的技术比较有优势,就要使用合作伙伴的技术。与 EMC 和利盟合作就是这样。这两家公司都有很好的技术。我们将自己领先的市场知识贡献出来,帮助合作伙伴开发更好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

    与 EMC 的合作是个很好的例子。两家非常成功的公司在一起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在以前是没有的。我们刚刚宣布,将与 EMC 的合作再延长五年。也就是说,我们同 EMC 的合作时间将达十年。在这种行业,合作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但我们同 EMC 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为双方创造了许多新的机会。实际上,我们同利盟之间的合作就是这样,同施乐在激光产品方面的合作也是如此。

    问: 在哪些方面戴尔会选择单独做?

    答: 在笔记本、台式机或者数据中心模式上,戴尔有能力建设设计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设计。在这些方面,戴尔大部分会自己来做。

    还有服务。我们认为,服务会成为戴尔最重要的领域。我们会把硬件与服务结合起来,提供给客户。这部分目前为戴尔带来的收入有 60 亿美元,未来仍然会有很大的增长。

    但在技术方面,比如打印、成像技术等,我们会寻找合作伙伴。我想,我们可以进入很多新的领域。在平板显示器方面,戴尔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采购商,因此进入电视业对戴尔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在电视组装方面,我们会寻求合作伙伴,因为平板电视的组装过程非常特殊。所以,今后会有更多有关合作伙伴的消息宣布。

    问: 刚才谈到了“设计中心”,戴尔会变得像苹果一样注重设计吗?

    答: 苹果也非常成功。它告诉我们: 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戴尔 1.0 的关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成本和性能,戴尔 2.0 要展示的不仅是成本和性能,还要包括工业设计和可用性。戴尔 2.0 会在戴尔 1.0 的基础之上添加新的内容。我们在得克萨斯设立的技术中心有 60 名工程设计人员。在产品方面,2006 年夏天推出了两款创新产品──XPS700 和 XPS2010。在这两款产品中,我们将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问: eBay 被认为跟戴尔的模式很相似,它在过去受到了谷歌和微软的挑战,你认为在戴尔 2.0 时代,谁将是戴尔最大的竞争对手?

    答: 戴尔的对手是戴尔自己。eBay 受到过来自谷歌、微软等公司很大的挑战,戴尔也同样如此。我们并不认为这些挑战哪天就会消失。我们的挑战主要是提供给客户什么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兼备实用性和设计创新,应该是激动人心的创新产品。

    问: 2.0 时代的服务如何能够成为戴尔新的增长点呢?

    答: 在戴尔 2.0 时代,我们要打入的领域更加广泛。我们会进入行业的垂直领域,进入客户终端行业,进入不同的应用领域。我们会提供更多应用方面的服务,比如安全方面的服务。每个企业都希望在安全方面有更多的解决方案,如硬件的安全、防火墙、笔记本的安全,等等。这些会成为我们很大的一块业务。

    问: 你和迈克尔•戴尔一直是明星搭档,在使用 AMD 芯片上双方有没有争论?是不是这个决定做得有点晚了?

    答: 没有,我们一致同意使用这个产品。我们讨论过一到三次,没有出现争论。你知道,有时候,他来做出决策;有时候,我来做出决策。

    我同意,我们做决策的时间太长了。许多客户需要 AMD 的产品,我们让他们等待了太久。我们的客户有些需要英特尔,有些需要 AMD。AMD 是一家成功的公司,我们坚持将最好的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客户。

    问: 最近,戴尔有几位亚太区的高层离开了公司,但他们并没有向公司表露出他们的真实情绪,公司的“告诉戴尔”文化出了问题吗?

    答: 确切地讲,只有一位属于高层,其他的是区域经理。这不是戴尔文化出了问题,“告诉戴尔”并不是告诉凯文。“告诉戴尔”是一次雇员调查。我们有 75,000 名员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的员工告诉我们,他们认为戴尔做了什么,管理如何,公司应该关注什么。这是一次非常大的调查。有些经理不能适应公司的文化,这只是个别现象。

    问: 对戴尔更多的亚太区经理或者中高层,你有什么建议吗?

    答: 有的。首先,我们认识到,戴尔在壮大的过程中,其他公司会挖戴尔的人,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戴尔的人才优秀。另外,我们必须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 CEO,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领导亚太区。包括戴尔在内,很多人以往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会离开,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但是,我们并不希望优秀的员工流失。因此,现在我们有大量的激励计划和培训课程,鼓励最好的员工留在戴尔。当然,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会这样做。我们也会从其他公司雇用优秀的员工,离开的员工也会找到更多的机会,迎接别的挑战。好的消息是,我们虽然失去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但我们也吸引到了优秀的人才进入戴尔。

    问: 在戴尔 2.0 时代,应该为戴尔文化注入哪些新的内容?

    答: 我们有 7.5 万员工分布在全球,未来可能会增加到 8 万到 9 万。因此,我们正在培养更多的领导者,这是令人激动的现象。我们非常兴奋地看到,今天每一个戴尔员工都说: 我曾是戴尔 1.0 的员工,现在我见证了 2.0 的变迁。因此,我们也鼓励我们的员工关注领导力,关注管理,将自己置身于戴尔 2.0 的进程之中。这差不多是我现在全部的工作。因此,我希望每一位员工都有这种责任,去推动戴尔 2.0 的进程。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