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在平坦的世界上翩翩起舞
 作者: Justin Fox    时间: 2005年12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五期>>特别报道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他令众人倾倒,他引领流行观点,他让 CEO 们著迷,他使有些人神魂颠倒。来认识一下汤姆•弗里德曼吧,他是这个全球化世纪的圣贤

    作者: Justin Fox

    看到阿斯彭镇的人行道和山间小路上到处是名人,你也许会觉得谁也不会因为见到一位报纸专栏作家而大惊小怪。若是不信,不妨跟著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在科罗拉多州的这个旅游胜地里转上几圈。每到一处,你都会看见有人拦住他说个没完。他们告诉他,他们喜欢他 8 月 10 日在阿斯彭的本尼迪克特音乐会大棚里的演讲; 在那儿,他谈到了战乱频仍的中东和变化莫测的全球经济,令 1,700 位听众(门票: 50 和 75 美元)兴奋不已。他们提到他每两周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一次的专栏文章或他写的四本书中的一本或他在“查理•罗斯”电视节目上的特写镜头。他们都想同他握握手。在一个尾随其后的记者眼里,前来搭讪的名流川流不息: 化妆品巨头伦纳德•劳德(Leonard Lauder,雅诗兰黛化妆品公司的老板─译注)拿出对弗里德曼写作风格的详尽分析文章; 风险投资家约翰•多尔(John Doerr)聊他与这位作家每年元旦一起横跨全国滑雪取乐的经历; 约旦王后努尔(Noor)则请他分享法式炸薯条。

    这种现象并非在阿斯彭仅得一见。7 月份在德梅因举行的全国州长联合会(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夏季会议上,弗里德曼同样让众星黯然失色。“州长们的一个共同之处是,他们的注意力持续不了多久,尤其是在只能听不能说的时侯。”弗吉尼亚州长马克•沃纳(Mark Warner)这样说,正是他把弗里德曼请到会议上演讲。“可是,这一回他们被镇住了。”8 月,在纽约市举行的一次为《花花公子》杂志(Playboy)9 月采访活动─当然是与弗里德曼交谈─揭幕的早餐会上,情况更是如此。福克斯新闻集团(Fox News)老板罗杰•艾尔斯(Roger Ailes)也坐在那些如醉如痴的名流当中,听弗里德曼大谈特谈恐怖主义、伊拉克和印度的呼叫中心系统。最后,哪家购物中心都离不开的斯宾塞礼品公司(Spencer Gifts)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西尔弗斯坦(Steven Silverstein)忍不住说出了几位同桌心里肯定想说的话: “我从你今天所讲的东西里看出来,你是在竞选总统吧?我投你一票。”

    在中西部受过良好教育的弗里德曼听到这种话后,总是说声谢谢,点一下头,露出略带羞涩的微笑。他根本不想竞选总统或别的什么职位,他干吗要这样做?自从 2001 年 9 月 11 日发生恐怖主义袭击以来,他就成了全国最有影响的专家; 他之所以得到这一称号,是因为他对中东的全面了解,还因为他有本事把错综复杂的世界事务归纳成简短巧妙的词语、耳熟能详的趣闻和简便易懂的选择题。如今,52 岁的弗里德曼又用他在 4 月出版、至今仍然名列畅销书前茅的《世界是平坦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征服了大批新一代各色知识分子。他急不可待地卷入了一场全国大辩论─有关就业机会外流,有关贸易政策,有关美国和世界经济前景─的旋涡,并且用他自己的话来重新加以定义。他比以前更进一步,成了全国热点话题的设计师、流行观点的倡导者。

    前一位在抱负和影响力上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报纸专栏作家,当属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此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引导美国人经历了从孤立主义的岛国向全球超级大国的转变。弗里德曼不如利普曼像个知识分子,却比他更像个记者,而且也没有像利普曼那样拥有长达 50 年的制定国家议事日程的光辉成就。有趣的是,他俩之间有一点堪称伯仲: 利普曼是后人所称的美国世纪的声音,弗里德曼则渴望在你可能称作全球世纪的时代中扮演同样的角色。

    《世界是平坦的》一书的基本观点是: 柏林墙的倒塌、互联网的崛起和软件的互操作性共同创建了一个新近变得“平坦的”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景观,使过去与权力和财富中心无缘的人得以直接参与赚钱和制造舆论的活动─只要他们有能耐、有胆识、有宽带连接就行。弗里德曼认为,这个进步“就像古登堡(Gutenberg,德国人,金属合金活字印刷的发明人─译注)和印刷机一样具有革命性”,它的发展方向将成为 21 世纪前期的一场全球大轴戏。在弗里德曼的世界观中,革命是最好的事物,因此《世界是平坦的》一书充满了激动人心的乐观主义。它不否认通往完美的互联世界途中存在著障碍及其自身固有的风险。但是,它传递的基本信息是: “平坦化”就是进步; 尽管它肯定会对美国的繁荣和实力产生威胁,但美国人正确的应对方法不是抵抗,而是加快步伐──依靠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宽带连接和更具有全球意识的政府总体政策。

    该书精装本的销量很快就会超过一百万册。比单纯的数字更重要的是谁在买这本书: 州长和国会议员们。大学纷纷把该书推荐给行政管理人员和新生。它也成了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弗里德曼在出版这本书之前就在有钱有势的首席执行官当中拥有一小群崇拜者了。“如果我真的想得到有关中东问题的建议,我只向两位关键人物咨询─约旦的阿卜杜拉国王和弗里德曼。”思科公司(Cisco)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这样说,他认识这位专栏作家已有 10 年了。“每当我想讨论经济趋势和政治态势,托马斯•弗里德曼就是我要找的关键人物之一。”自 4 月份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管人员涌向弗里德曼迷俱乐部。通用电气公司(GE)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说,“我喜欢弗里德曼的地方─不光在他的书里,也在他为《纽约时报》写的文章里─是,他很出色地把孤立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他在 5 月邀请该书作者去华盛顿的商业委员会(Business Council)作过演讲。

    弗里德曼还是大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思科公司和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今年举办的活动中的主要发言人。他在 2 月的一个星期五向 Google 公司员工发表演说,与他同台的还有喜剧演员罗宾•威廉斯(Robin Williams)。弗里德曼没有出席微软公司(Microsoft)在 5 月召开的高峰会,但比尔•盖茨(Bill Gates)实际上替他做了演讲,推荐了这本书,并且概要地介绍了书中的主要论点。盖茨的赞许相当于一个引爆点。“不出 24 小时,它便成了威力强大的`文化基因'(meme,流行新词,基本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译注)。”出席微软公司峰会的维维克•保罗(Vivek Paul)这样说,他当时是印度信息技术服务公司 Wipro 的首席执行官,现在是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的合作伙伴。“人人都在谈论平坦的世界。”

    当然,首席执行官们这么热衷于谈论弗里德曼的平坦世界,可能是因为他们喜欢谈论自己。罗纳德•斯蒂尔(Ronald Steel)说,“我能理解首席执行官们为什么喜欢他。”他是南加州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有关沃尔特 李普曼的权威传记的作者。“因为他在书中把这些人称作叙述后冷战世界的主要操刀者。但人们不禁要问: 他们是吗?”弗里德曼回应说,他把谈话主题从恐怖主义和战争转到约翰 钱伯斯和维维克 保罗身上,完全是他的一己之见。此外,他对过去的话题已经很厌倦了。“我非常讨厌把时间花在相互仇视的人身上。他们对你说他们恨你,还告诉你为什么应该恨别人。”

    他从 2004 年 2 月在印度信息产业的圣地─班加罗尔之行中找到了解脱之道。弗里德曼当时在为“探索时报频道”(Discovery Times Channel)主持一个记录片系列,这是“探索频道”和《纽约时报》的一个合作项目。在录完有关 911 事件和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新建隔离墙的起源的片子以后,弗里德曼觉得最好去和国外的呼叫中心接待员聊聊─这些人的工作是使打电话的人觉得接电话的是美国人─问问他们是如何看待美国的。那时,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John Kerry)正在责骂“本尼迪克特•阿诺德(Benedict Arnold,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军将领,后投降英军并逃往英国─译注)式的”首席执行官们把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去了,有线新闻网(CNN)的台柱子卢•多布斯(Lou Dobbs)也发起了反对外包的运动,不料把这些呼叫服务中心的工人给卷了进去。

    弗里德曼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了。他在 20 世纪 80 年代被《纽约时报》派往贝鲁特和耶路撒冷当了几年记者,又分别去国务院和白宫当了专访记者,进而在 1994 年成为全球化问题的专家。他的正式采访范围是财政部,但在经济学家、财政部官员拉里•萨默斯 [Larry Summers,现任哈佛大学校长,今年春天与政治理论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以及弗里德曼在该校共同开设了一门全球化课程] 影响下,他开始定期撰写有关改变世界的经济和金融力量的文章。出版商小亚瑟•苏兹贝格(Arthur Sulzberger Jr.)在 1995 年请他担任《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后,弗里德曼继续把这一点作为他的主题。他在 1999 年出版的《凌志车与橄榄树》(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中宣称,全球化已经取代冷战,成为当今世界特有的体系。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可以解释为,不是成为越来越相互依赖这个潮流的一部分,就是成为抵抗它的势力之一部分。弗里德曼说,2004 年 2 月他在班加罗尔街头四处采访呼叫中心工人、软件工程师和首席执行官时,意识到自己远在一方并和仍然生活在中世纪的人们谈话时,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加快了走向未来的步伐。

    据弗里德曼说,他是在这次旅行的最后一天产生写这本书的想法的,当时他正在软件服务公司信息系统公司(Infosys)的总部采访。“汤姆,竞赛场地正在被铲平。”信息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南丹•尼勒卡尼(Nandan Nilekani)这样对他说。在驱车回旅馆的路上,弗里德曼和往常一样,开始琢磨起这句话来。 “我觉得,南丹的意思是竞赛场地正在变得平坦。”他在书中写道。“变平坦了?变平坦了?天呐,他是在告诉我这个世界是平坦的!”

    在那天尼勒卡尼家的晚宴上,弗里德曼开始兴奋地一章一章筹划起了这本书的写作计划。尼勒卡尼说,“他是个知识创业者。在商界,创新精神指的是一个人在使其产品进入市场方面能想出最好的主意,并且迅速采取行动。他就是那样的人。”

    弗里德曼认为,在设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从而使世界变得如此平坦这件事上,启发他的主要是尼勒卡尼和维维克 保罗。他还咨询了一些老朋友,如思科的钱伯斯、风险投资人多尔和 E*Trade 公司 CEO 米切尔•卡普兰(Mitchell Caplan)。在商界领袖中,弗里德曼第一次去找的有联合包裹服务公司的迈克尔•埃斯丘(Michael Eskew)和戴尔公司的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他们向他解释了全球供应链的演变过程。别人也来找弗里德曼: 2004 年 7 月,他在艾伦投资公司(Allen & Co.)在爱达荷州太阳谷召开的媒体巨头峰会上简要陈述了该书的论点。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和首席技术官克雷格•芒迪(Craig Mundie)在会后单独找他,说他讲的几乎都对,但又不全对(弗里德曼对开放源码软件十分感兴趣),并且主动提出帮他弄清楚是哪儿不对。

    弗里德曼和这些人谈话的标准方式是,先把他的戴尔牌笔记本电脑(它本身就是该书中的一个角色,因为弗里德曼用它来查找书稿的来龙去脉)重重地放在桌上,然后在采访过程中一路快速地输入。他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请被采访人评论,所以,在《世界是平坦的》一书当中有许多地方记录了别人向他引用的他那些独特的用语。

    经过 9 个月的报道和写作之后,便有了这本 488 页的关于变化了的世界之行,导游人则是世界各地的大型企业高管人员,外加一些学者、儿时的朋友和家人。书中时而扣人心弦,时而出现费解的技术术语,时而夸大其辞,时而一笔带过,时而又大段大段地引用他人的话─和维基百科(Wikipedia,即网上百科全书)。可是,可是……它仍然是目前有关这个非凡时代的最好、最有看头的书─此刻,地球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先后跳进资本主义的池塘,世界上数以亿计的别国人民也在─或是不得不─寻找过去无法想象的谋生方式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新方法。 在谋生和表达自己意见方面,弗里德曼当然做得非常成功。他的总收入─从版税(他从《世界是平坦的》一书中赚取大约 4% 的版税)、演讲(每年大约要在大学和社会团体等处演讲 10 多次,每次收费从 45,000 至 55,000 美元不等; 但《纽约时报》禁止他向商业组织收取演讲费)到他在报社的工作─正在悄悄地达到首席执行官的水平。他还娶了一位企业王朝的后裔为妻: 岳父是一家大型房地产投资信托企业─通用地产发展公司(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董事长,妻兄是公司首席执行官。几十年来,他一直在阿斯彭度假。他开著一辆崭新的雷克萨斯牌油气混合动力多功能运动型车,住的是华盛顿富人区里的一幢豪宅,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郊外。

    可是,以上关于这位全球精英合格成员的描述既不准确也不完整。弗里德曼在书中没有描写他与首席执行官和世界领袖见面的情景和地方,而是竭力把自己形容成一个普通人。忠实的读者会了解到,他的妻子是一位中学教师,名字叫安,两个女儿奥丽(现在是耶鲁大学二年级学生)和纳塔莉(眼下是高中学生)上的都是公立学校。读者还会了解到,弗里德曼喜欢打高尔夫球,他在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个叫做圣路易斯公园的普通中产阶级社区长大。就连没读过他的书的人都熟悉他那道可笑的小胡子,看上去几乎是故意在表示他不赶时髦。

    这一切实在让人不能容忍─有些人(尤其是后来)确实发现这难以容忍─但这的确是真的。几年前,弗里德曼刮掉了他从 19 岁就开始留起的胡子,但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女儿纳塔莉见后尖叫起来; 妻子安则说,他的脸没有胡子就“没了特点”。他也和两个女儿讨论世界大事。他靠安给他当编辑(《纽约时报》评论版里的专栏文章只交给文章编辑草草过上一遍),安有时甚至会把稿子打回去。他经常与圣路易斯公园的儿时朋友见面。他也十分迷恋打高尔夫(他是个先让五杆的高手)。

    他的下一本书甚至有可能是关于体育的。1970 年,弗里德曼在美国高尔夫公开赛上给胡安•“奇奇”•罗德里格斯(Juan “Chi Chi” Rodriguez)当球童。当时,美国高尔夫联合会不允许职业球员在公开赛上自带球童,这使 16 岁的弗里德曼有机会替这位波多黎各球星扛著球杆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郊的哈泽坦国家球场上走来走去。七个月前,弗里德曼接到罗德里格斯打来的电话(“汤米,我是奇奇。”弗里德曼拿起电话听到那位球星这样说道,根本不像离上次说话竟然隔了 35 年),请他一起写后者的自传。弗里德曼说他会认真考虑的。

    所有这些─高尔夫球、家庭观念、他的著作和外表流露出来的确定无疑的中产阶级趣味─构成了弗里德曼所谓的“明尼苏达的汤姆”。密友们称这位精英为“硅谷的汤姆”。接著弗里德曼又有了另外两个称号: “贝鲁特的汤姆”或“贝卡谷地的汤姆”。这正是弗里德曼人格中最迷人的地方,也是连批评他最甚的人都最难否认的地方。第一次用“贝鲁特汤姆”这个称呼,是在 1968-1969 年圣诞节放假期间。弗里德曼的大姐(他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小)当时正在特拉维夫大学上二年级,他父母带著小汤米─他上一回也是第一回离开明尼阿波利斯,是去威斯康星州参加夏令营─去以色列看望她。

    15 岁的弗里德曼著迷了,最初只是为以色列而著迷。于是,在以后三个夏天里,他年年回以色列,到一家合作农场干活。但是很快,他也对周围的阿拉伯国家著了迷。这样一来,他从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变成了优等生。从布兰代斯大学毕业并拿到中东研究学位后,他获得了马歇尔奖学金,去伦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习,然后又去牛津大学深造。这些经历使他在合众社(UPI)得到了一个贝鲁特常驻记者的职务,后来又在《纽约时报》找到一份工作。他在纽约市当了一年的商业记者后(多半时间用在报道欧佩克上),弗里德曼在 1982 年 4 月又被报社派回贝鲁特。六个星期后,以色列军队入侵了黎巴嫩,把该国的长年内战变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话题。

    这是个表现自我的好机会,弗里德曼也的确表现非凡。“他与其他记者最不相同的是他的认真态度。”戴维•祖奇诺(David Zucchino)回忆说。祖奇诺当时是《费城询问者报》(Philadelphia Inquirer)贝鲁特分社主任,住在弗里德曼楼上,现在是《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撰稿作家。弗里德曼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他喜欢对事态发表自己的看法。祖奇诺说: “他对许多事件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结论。”

    弗里德曼因为他重返贝鲁特第一年的出色工作获得了普利策奖,1988 年当《纽约时报》驻耶路撒冷分社主任时第二次得奖(2002 年又第三次获奖)。接著,他写了《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From Beirut to Jerusalem)一书,为此在 1989 年获得国家图书奖。虽然过了 16 年,这本书仍然是一部杰作,别具一格、细致入微,但又极其清楚地陈述了这一地区纷争不断的原因。它还体现了弗里德曼第一次使用的技巧: 广告撰稿人或政治口号制作者以自己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哈马法则”是该书中最著名的用语─指的是被哈菲兹•阿萨德总统(Hafez Assad,叙利亚已故前总统─译注)在 1982 年部分夷为平地的一座叙利亚城市,现在被用作中东地区宗派报复方式的简称。

    凭著他的专栏和《凌志车与橄榄树》一书,弗里德曼的妙语层出不穷: 人们能在该书中碰到的有“电子部落”、“金紧身衣”、“超强愤怒者”和“防止冲突的金色双拱理论”等(见方框中的定义)。读者如果撇开那些妙语,往往还能看到深思熟虑、描写精彩的分析─还有告诫。不过,弗里德曼清醒地意识到,他靠的是极其简练的妙语来抓住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他说: “要想让别人注意你的观点并且念念不忘,唯一的办法是用朴实无华的话来表达它。”

    这种麦迪逊大街(Madison Avenue,纽约豪华商业街,也是广告公司云集之处──译注)方式孕育了弗里德曼冷嘲热讽的个人媒体体裁。《麦克斯韦尼》杂志(McSweeney's)和《纽约观察家》(New York Observer)开辟了有关怎样写弗里德曼式专栏的多项选择栏目(《纽约观察家》的栏目里有: “1. 选择一个通过内在冲突使读者入迷的题目: a.`战争与豌豆'; b.`拉登与纨绔子弟'; c.`大问题与小妇人'”)。网上还有反弗里德曼的诗歌集。(“我的名字叫弗里德曼,是公开募股之王: 读读我的文章─全能的主─然后再绝望吧!”)最引人注目的是,《纽约新闻报》(New York Press)上刊登了玛特•泰比(Matt Taibbi)讽刺《世界是平坦的》的一篇十分好笑的文章: “到头来─我说这话并不是在开玩笑,”泰比写道,“这是要我们把这个平坦的世界理解为一个巨大的花色冰激凌,里面的牛肉多于刺拉刺乐油炸声。在那里,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管子接到消防龙头上,而且我们大多数人但不是全体身上浇满了一种最好吃的特色调味汁”(这在是把弗里德曼的比喻和食品广告语凑在一起来讽刺他的思想,大意是`这个平坦世界丰富多彩,实质内容多于形式,人人都能各取所需,普受恩泽'─译注)。《纽约新闻报》是当地一份免费周报,发行量为 10 万份。但是,在这个互相连为一体的世界上,这不算什么。如果往 Google 里输入“thomas friedman the world is flat”等词,你会发现泰比的文章在 503,000 条查询结果中名列第七(至少截止 8 月下旬如此)。瞧,世界是平坦的!世界是平坦的!可是,如果对安•弗里德曼提起这些批评,她的声音会突然变得严厉起来。“人们为什么老是用汤姆的比喻?因为它们有道理。我的读书俱乐部怎么就能理解他?因为这些比喻有道理。”

    引起争议的不光是弗里德曼选用的比喻。他有关中东问题的文章多年来一直招致来自左右两派的批评。可是自 90 年代末以来,对弗里德曼的著作批评最甚的是左派──对于一个自视为与休伯特 汉弗莱和沃尔特•蒙代尔(Hubert Humphrey and Walter Mondale,均为民主党著名人物─译注)为同道的明尼苏达州革新派、一个在 2004 年大选中声称支持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克里的人来说,这个结果令他感到意外。

    许多人批评弗里德曼,是因为他全力支持美国使用武力。在 911 袭击后的几个星期和整个入侵阿富汗期间,弗里德曼的态度反映了─也可能促成了─全国广泛认同的观点。但是,这个举国一致的观点在弗里德曼支持的入侵伊拉克事件发生后,很难维持下去了。

    不过,至今为止招致批评最多的是他的经济报道,主要是因为他太喜欢资本家了。“我只能把读了《凌志车与橄榄树》之后的感觉比作我第一次听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前众议院议长,立场极端保守─译注)公开发言后的感觉,它使我意识到这就是统治阶级所谓的思维方式。”喜欢争辩的托马斯•弗兰克(Thomas Frank)1999 年在《哈泼斯》杂志(Harper's)上这样写道。在最近一期的《纽约书评》杂志(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上,英国哲学家约翰•格雷(John Gray)宣称弗里德曼剽窃了卡尔 马克思对历史变革势不可挡的学说,用它描绘了全球资本主义的美妙前景。“这种乌托邦式的思想从左翼转移到了右翼,”格雷评论《世界是平坦的》道,“并且从学术界转移到了机场的书店里。”

    弗里德曼读过格雷书评中的每一个字,并为之倾倒。他在书中确实探讨了马克思的观点: 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录了一段听上去很像他自己的平坦世界观的话。他是个乌托邦迷─但被优裕的生活所腐蚀,轻易相信了他那些首席执行官朋友的话─这个可能连他自己都无法否认。“我理解这些批评,”他说,“这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他是汤姆•弗里德曼,他对自己的观点过于自信,决不会在批评面前轻易退让。此刻,我正和他在阿斯彭小尼尔饭店的餐厅里谈话。午餐后的盘碟早已撤走,店里几乎空无一人,只有努尔王后和与她共进午餐的佐薇•贝尔德(Zoe Baird,她差点儿当了司法部长)在隔两张桌子之外的地方吃著法式炸薯条。弗里德曼来了情绪,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他最热门的妙语。“`哈马法则'继续下来了,”他说,“`金紧身衣'也继续下来了─因为它们确实有道理。如果关于麦当劳的说法(即`金色双拱理论')脱离实际,它早就不会有人提了。”他没有提到他在 911 袭击前几个月甚至几年前就发出的关于超强愤怒者─比如奥萨马•本•乐─会带来威胁的警告,尽管他可以提它。

    我们接著又谈到了《世界是平坦的》一书。“如果我的基本观点─这种平坦现象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现象─是对的,这本书就会当作为数不多的使用此语的著作之一而被人记住。”他这样说。“如果事实证明它是错的,这本书就会完蛋,被人扔进垃圾堆里。”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应当采取的方式是: “只谈我写的东西。不要批评我是为谁写的,也别对我谈论我用的比喻。问题只有一个: 我说的对不对?”

    译者: 王恩冕

    弗里德曼英语辞典

    哈马法则(Hama Rules)

    中东式惩戒与暴力原理的简称,原指 1982 年被哈菲兹•阿萨德总统部分夷为平地的一座叙利亚城市

    金紧身衣(Golden Straitjacket)

    各国参与全球经济时必须遵阎一套有利于市场的政策

    电子部落(Electronic Herd)

    坚持穿金紧身衣的那部分投资人、交易商和跨国公司

    超强愤怒者

    (Super-Empowered Angry Men)

    运用全球化工具攻击全球化的不满分子。头号代表: 奥萨马•本•乐

    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

    设法把外国观点和全球最好的惯例与地方传统融为一体

    上帝 3.0 版(God 3.0)

    伊斯兰教的自我观,认为基督教是上帝 2.0 版,犹太教是上帝 1.0 版,印度教则是上帝 0.0 版

    全球化 3.0 版(Globalization 3.0)

    我们目前所在的时代,个人第一次有力量在全球行动(全球化 1.0 版为 1492 至 1800 年,2.0 版为 1800 至 2000 年)

    防止冲突的金色双拱理论

    (The Golden Arches Theory of Conflict Prevention)

    拥有麦当劳分店的国家彼此不会打仗(至少在 1999 年美国轰炸贝尔格莱德之前是如此)

    防止冲突的戴尔理论

    (The Dell Theory of ConflictPrevention)

    成为戴尔公司供应链一部分的国家彼此不会打仗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