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关于石油的真相
 作者: Jon Birger    时间: 2005年12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五期>>特写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许多在加油站饱吃苦头的美国人火冒三丈。但是,他们有可能找错了发火的对象。以下是许多人在认识当前的石油短缺现象时存在的五大迷思以及问题的真相。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许多在加油站饱吃苦头的美国人火冒三丈。但是,他们有可能找错了发火的对象。以下是许多人在认识当前的石油短缺现象时存在的五大迷思以及问题的真相

    作者: Jon Birger

    一个经常开车旅行的小伙子,把车停在了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市 Fillup 食品店的油泵前。看到无铅汽油几乎涨到了每加仑 3 美元,他从牙缝里挤出了一个词儿: “疯了。”这两个字道出了美国所有开车者的心声。

    的确是疯了。可是,就在不久以前,如果有人提出石油价格在四年内会从每桶 18 美元上涨到 65 美元,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个人疯了; 而如果有人认为油价如此飞涨也不会引发可怕的经济衰退,消费者也不会因此放弃开车去大商场购物的念头,公司也不会因为成本飙升而遭受打击,那么这个人更是疯得不轻。传统思想认为,价格变动是有极限的,一旦突破这个极限,人们的消费习惯就会发生变化。以 2003 年为例,共和党民意测验专家弗兰克•伦茨(Frank Luntz)谈到,每加仑 2 美元的汽油价格是个“神奇的数字”,一旦越过这个界限,共和党重新当选的希望就会受到打击。可是,在 2004 年大选前一个月,汽油价格突破了每加仑 2 美元,但是坐镇白宫的那个家伙还是获胜了。看来, 2 美元也并非那么神奇。

    如果汽油价格长期保持在 3 美元,它最终有可能变成阻碍美国人消费的绊脚石─事实上,沃尔玛(Wal-Mart)就把公司销售不景气归咎于居高不下的油价─只是现在还很难确定。毕竟,关于石油问题的传统看法有很多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这就是问题所在,因为如果美国希望在解决对石油的严重依赖方面有所进展,它就必须了解问题的根源所在。

    迷思一:加油站在敲诈消费者

    事实是: 如果消费者受到了敲诈,加油站老板就会陷入困境。当汽油价格飙升的时候,就像卡特里娜飓风刮过之后,加油站老板很少能借机大发横财。金多(Kim Do)是加利福尼亚州普莱森顿市一个海边加油站的老板。据她介绍,卡特里娜飓风过后,她每卖 1 加仑汽油就亏损 8 到 10 美分。“顾客们非常气愤,他们说我的油价简直就是敲诈,”金多说,“我跟他们说,`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事实上,由于零售价不如批发价灵活,因此加油站通常在油价下跌时才能获取最大利润,这也是伯克利大学(Berkeley)经济学家塞弗林•博伦斯坦(Severin Borenstein)在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发表的观点。

    即便在油价正常的时期,加油站也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更何况如今又加入了好市多(Costco)和沃尔玛。汽油的利润率很低,这也是许多加油站兼做便利店生意的原因。“目的是让你加满咖啡,而不是汽油。”康涅狄格独立石油协会(Independent Connecticut Petroleum Association,简称 ICPA)理事吉恩•吉尔福德(Gene Guilford)语带双关地说。

    一旦汽油价格突然攀升,这些低利润就会化为乌有。大城市的服务站通常不会在地下储油罐里储备太多库存。也就是说,它们每天至少从汽油批发商那里购买一次汽油,而且面对油价的上涨,它们和顾客一样不堪一击。不仅如此,绝大多数独立加油站无法转嫁所有的成本,因为它们的竞争对手是雪佛龙(Chevron)、瓦莱罗(Valero)这样的劲敌,这些大型炼油厂拥有大量低价汽油库存。在油价高企的时候,大公司利用这一优势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汽油,以期攫取市场份额。例如,在康涅狄格州,ICPA 经过计算后认为,9 月 7 日汽油零售价应为每加仑 3.31 美元(包括各种税收和成本),但实际上汽油的平均零售价仅为 3.08 美元。难怪康涅狄格州首席检察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9 月 8 日宣布,他正在调查加油站是否存在价格欺诈。

    那么,石油巨头们的情况又如何呢?它们是否在大把大把地赚钱呢?没错,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现在根本没有什么石油大亨一边叼著雪茄,一边集体密谋如何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榨取世界人民的利益。诚然,在 2001 年,一些居心叵测的交易商还能在加利福尼亚能源市场上耍些阴谋诡计。但是,在石油这样一个规模庞大、完全开放的市场上,全世界数以千计的经纪人在进行交易。与能源危机前的加利福尼亚电力不同,石油是一种可以自由交易的商品。决定油价的是市场,而不是巨头。

    迷思二:对冲基金正在哄抬油价

    事实是: 不对,是三边委员会(Trilateral Commission)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一起抬高了油价。这只是个玩笑。不过,甚至连许多非常精明的人也认为,对冲基金正在抬高油价。佛蒙特州的民用燃料油经销商肖恩•科塔(Sean Cota)是美国石油市场商人协会(Petroleum Market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指出,自从 2000 年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和民用燃料油期货日均交易量分别增长了 61% 和 36%。他认为,如果石油交易量在总体上超过消费量,就预示著热钱炒热了市场。科塔总结说,“目前左右石油价格的是恐惧和贪婪的心理,而不是供求关系。”据他预测,目前 65 美元的油价中至少有 20 美元是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投机行为的副产品。德国经济部部长沃尔夫冈•克莱门特(Wolfgang Clement)最近把这个数字定在了 18 美元,德国总理施罗德对此表示赞同。

    然而,这并不是对金融市场运作方式的正确解读。以科塔对过度交易的担心为例。所有商品的期货交易量均远远超过最终用户的消费量。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在石油期货交易中,对冲基金所占的比例还不及 3%(科塔对此持不同意见)。市场基本原理表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交易量越高,定价就越合理。这也是交易量少的股票比微软(Microsoft)或通用电气(GE)等交易频繁的股票更容易波动、更容易受操控的原因。

    斯蒂芬•菲格利夫斯基(Stephen Figlewski)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金融学教授,同时也是《衍生工具杂志》(Journal of Derivatives)的创刊主编,他说: “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对价格究竟该定在哪里有自己的看法。石油生产商认为,油价应该保持高位,而石油消费者却认为油价应该降低。但是,如果油价不在他们期望的价位上,那么双方都会认为,这中间一定有人在搞鬼。”事实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对石油供应量减少的担心─对油价的推动作用远大于投机行为可能产生的效力。

    即便投机分子垄断了石油和汽油的期货交易,我们也无法确定油价会因此攀升。在期货交易市场上,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没人赌市场行情会走低,对冲基金就买不到每桶 65 美元的 11 月合同期货。认定行情将走低的,可以是设法抵消某种风险的石油公司,也可以是希望从油价下滑中谋利的对冲基金。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公布的数据显示,卡特里娜飓风摧毁墨西哥湾众多石油设施之前的那一周,持短仓的投资者,或者说认为油价将下跌的投资者里有 14% 是“非商业性交易商”,这其中包括对冲基金和银行。而持长仓的投资者或者说认为油价将上涨的投资者中,非商业性交易商的比例略高,为 16%。“我要告诉每一个挣到钱的对冲基金,我知道也有许多基金在赔钱。”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这样说。

    还是将信将疑?再让我们看看: 今年截至目前,对冲基金的年均利润率只有 2.1%,而期货管理型基金(这也是最有可能投资石油的基金类型)的利润率下跌了 6.6%,已经出现了亏损。原因何在?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对冲基金分析师玛丽•安•巴特尔斯(Mary Ann Bartels)解释说,这是因为有许多人一直在卖空石油。因此,如果对冲基金真的在蓄意抬高油价而且指望从中获利的话,那么它们干得真是糟透了。

    迷思三:我们的石油资源正在枯竭

    事实是: 这个看法正确。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与风或水资源不同,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用的石油资源在一天天减少。同理,我们也在一天天走向死亡。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何时才会陷入无法获取足够的石油以满足自身需求的地步(或者油价贵到我们无法承受的地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新发现和新的钻井技术已经改变了勘探科学,这也是在石油消费猛长的情况下,1980 年以来全球石油储量仍然翻一番的原因(达到了 1.3 万亿桶)。

    然而,始终有许多石油专家认为,石油工业不可能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储量不断扩大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些持“石油高峰论”的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好准备,迎接供不应求时代的来临,尤其是在中国、印度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马特•西蒙斯(Matt Simmons)是石油高峰论领域的泰斗,同时也是这一问题最新一份宣言的作者。作为休斯顿举足轻重的能源银行家,西蒙斯多年来潜心研究油田工程报告并从中得出结论,认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些油田正在逐渐枯竭。“我相信中东地区已经没有富余产能了。”西蒙斯更担心的是一些发现较晚的油田,如俄罗斯油田以及墨西哥湾的深海油田。

    西蒙斯绝不是什么疯子,他的相关著作《沙漠里的曙光》(Twilight in the Desert)是能源圈内人士的必读书目。但是,这种石油高峰论有著杞人忧天的一面。近 60 年来发生了十几次石油危机,每次出现危机时都有人对石油储量做出绝望的预计,但油价次次都又变得更便宜。“我从中得出一条经验,”罗奇说,“石油是一种具有均衡恢复性的商品。”罗奇认为,这次的高油价会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他预计旅行和其他可自由支配开支将下滑; 但另一方面,高油价也将驱使石油公司去更深、更远的地方开采石油。

    坎布里奇能源研究会(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的分析人士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了一份对全球石油产量的调查报告,他们的结论与西蒙斯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到 2010 年每天可增产石油 1,600 万桶,因此供应量足以满足需求。

    石油高峰论的主要问题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其理念上。这个理论缺乏想象力。30 年前,没有人认为加拿大的油砂地能够产出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石油。如今,油砂地的产油成本约为每桶 20 美元,而且仍在下降(参见本刊本期《油砂的黑色魔力》一文)。有鉴于此,你也不能否认,如今尚处于思考阶段的能源技术会在中东石油产量枯竭时转变为一种高效率的技术(参见第 146 页《新燃料的兴起》)。“石油高峰论低估了技术进步的潜力。”Economy.com 公司的托尔斯滕 菲舍尔(Thorsten Fischer)这样说。他认为,明年油价将回落至每桶 40 美元。而西蒙斯则认为,到 2010 年油价将增至现在的三倍。

    石油高峰论同样忽视了石油勘探近年来为什么没有硕果累累的另一种可能性。也许地下仍有大量石油资源等待发掘,只是投资者并没有给石油公司必要的激励,以刺激它们发现这些资源。这得归咎于互联网泡沫。由于受到了先前会计欺诈以及无利可图的美妙宣传的重创,2000 年之后,投资者要求的是现金流、分红、股票回购。因此,尽管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的利润和营业额一路飘红,但是公司在 2004 年用于资本运作和勘探的投资却少于 2003 年。2004 年,埃克森-美孚用于资本运作和勘探的资金为 117 亿美元,比分红和股票回购少了 30 亿美元。当然,65 美元的油价自然会改变公司的发展重点。萧条多年之后,全世界钻井平台总数从 2004 年 4 月起增加了 36%。据贝克休斯公司(Baker Hughes)统计,目前全世界有 2,895 个钻井平台在运转,这是自 1986 年以来最多的。

    迷思四:美国的炼油能力日益不足,正在用尽

    事实是: 那又怎样?公平地讲,近几个月来供需关系一直很紧张,美国的炼油厂全力以赴也只生产出了保证加油站需求的汽油。随后,卡特里娜飓风袭来,摧毁了炼油行业 20% 的产能。美国想方设法扩大产能,30 年来我们没建过一座新的炼油厂,只是许多现有设施扩大了规模,但这并不意味著末日的到来。有许多产品美国无法自给自足,但却不愁消费,如猕猴桃、滑稽的 T 恤衫。

    美国能够轻而易举地从印度、加勒比海国家、南美以及其他地区进口汽油和其他石油精炼产品,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邻避主义(NIMBYism)以及环境方面的规章制度不会限制新建炼油设施。美国能源部预计,在未来 20 年内,全世界的炼油能力将提高 61%。菲舍尔说: “既然能在海外市场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炼油,还有何必要在美国建新厂。”尽管海外的炼油厂并不能都按照我们的环保要求生产汽油,可是谁不想把汽油卖进美国呢?新建的炼油厂将根据美国的要求进行设计,而且它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最终,即使石油公司不愿修建炼油厂,顾客也会迫使它们屈服: 9 月中旬,维珍集团(Virgin Group)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宣布,公司计划斥资 20 亿美元修建一座炼油厂,从而帮助维珍航空公司承担高昂的燃料成本。

    迷思五:政府必须出面干预,降低能源价格

    事实是: 不对!不对!不对!美国政府上一次实施干预是在上世纪 70 年代,结果加油站排起了长龙,汽油短缺,可汽油价格却几乎没变。但是,政客们显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当选的官员中有一大批人似乎已经准备好了实行价格管制。密歇根州民主党参议员卡尔•莱文(Carl Levin)和华盛顿州民主党参议员玛丽亚•坎特韦尔(Maria Cantwell)希望赋予布什总统汽油定价权。马萨诸塞州州务卿威廉•高尔文(William Galvin)已经建议暂停上调天然气价格。夏威夷州共和党州长已经签署法令,对汽油实施有限度的价格管制。最后看看究竟能剩多少汽油受州政府控制,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动用部分石油战略储备,能够提振信心,而且也许有助于缓和人们的情绪。但是总体而言,美国为降低油价最该采取的措施是按兵不动。大家可以想一想,哪种措施更有可能降低油价: 是政府管制,还是那些在油价飞涨的刺激下新修的钻井平台?

    当然,“我什么也没做!”不会成为竞选口号满天飞。而且,美国实际上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解决对石油的严重依赖,因为眼下还有一个实际情况令人不安: 目前美国每年消费的石油近 60% 依靠进口,而且这个数字只增不降。由此导致了一个不幸的结果: 出现了像诸如乌戈 查韦斯这种令人头疼的人物……(参见本刊本期《新石油大佬》一文)。

    首先,国会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料能效标准。即使只提高 10%,到 2025 年我们每天节约的燃料就能相当于 200 万桶石油,这比我们现在从沙特阿拉伯或委内瑞拉进口的石油还多。我们还可以改变消费鼓励政策,如取消小型企业购买皮卡和 SUV 的税收优惠,这种政策简直荒谬。我们可以放松对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某些禁令。可以努力想想如何实现供给多元化; 在与交通无关的领域使用石油替代品; 巧妙地通过市场激励措施,向无需石油的未来进发。

    油价多年来保持低位以及微不足道的汽油税,让美国侥幸逃脱了恣意挥霍能源而应受的惩罚; 我们利用每桶石油所发挥的经济效益远不及其他经济体。在石油消费上,美国永远也不可能自给自足,即使我们将阿拉斯加夷为平地,将墨西哥湾的海水抽干也无济于事。但是,我们能够而且应该从石油美元中获取更多利益。美国抵御目前正在经历的这种石油危机的能力非常脆弱,因为正是我们做出的有关税收、补贴、住房、交通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选择,把我们推向了今天的境地。鉴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仍未摆脱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灾难,因此现在是我们扪心自问能否做得更好的时候了。

    译者: 钱志清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