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楼市弄潮
 作者: Grainger David    时间: 2005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二期>>特写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他们抢购房子,再转手倒卖,然后又去追逐下一个热点。如今这些投机者坐在了火山口上

    作者: Grainger David

    扎雷•塔马塞比安(Zareh Tahmassebian)正在前往菲尼克斯市,去视察自己在那里的两套房子中的一套,但他迷路了。很少有人开车回家会迷路,不过,塔马塞比安还从没到过他那些特别的住所。原因有几个: (1)他没打算搬进那些房子里住; (2)他住在拉斯维加斯,不在菲尼克斯; (3)他在菲尼克斯地区还拥有六套住房以及另外七套住房一半的所有权。“有时候很难认清路,”他说。

    塔马塞比安只有 22 岁,身材高大,性格和蔼,穿戴完全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投机客: 黑裤子,蓝白线条衬衫,袖扣,卡地亚(Cartier)手表,黑色翻毛皮平底便鞋,无框紫色太阳镜。他是亚美尼亚移民的儿子,过去四年在拉斯维加斯做房产抵押银行家。据他称,去年他拿到了 25 万美元的薪水和佣金。那天,他为了“视察施工进度”飞到了亚利桑那。他要视察的房子位于科拉兰奇小区,为美国最大的建筑商之一 KB Home 公司所建。现在,他已经来到住房的大致所在,驾驶著一辆租来的白色克莱斯勒 300M,沿著 10 号高速路向西南方向巡行,可他并不清楚具体方位。“那里是滕比市吗?”他问。“我想我在那里有几处房子。”

    汽车又走了好几英里,沿途只看见沙漠、仙人掌和野草。显然,塔马塞比安错过了拐弯路口。他一边下高速路,一边用手机打给他的经纪人: “救星,我的房子在哪儿?”为了得到更多帮助,他还用另一部手机打给 KB Home 公司。一会儿,他把两部闪闪发光的银色掀盖手机都贴在了耳边上。公路上,汽车在出口坡道危险地左右飘忽起来,我伸过手去抓住方向盘。“没事!”他小声对我说,用头指向他的裤子抵著方向盘背面的地方。“我能用膝盖开。”

    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处建筑工地,位于乐园大道(Paradise Lane),塔马塞比安开始了视察。“看见这木材了吗?”他说,用手指著那搭建在尚未完工的房子上的板条支架。“它为我挣了钱。我还没有得到它,但我已拥有所有权。我交了 10% 的首付,还没开始还贷呢,可这房子已经涨了 45,000 美元。这个国家真是神奇!”

    这个国家正热衷于房地产。全美房地产投资者协会(National Real Estate Investors Association)的地方分会数已经从 2002 年 44 个增加到现在的 170 个。去年出版 了 86 部有关房地产投资的著作,比 1998 年增长了近两倍。甚至连电视真人秀也加入了这次热潮: 学习频道(Learning Channel)将在今夏播出一档关于在圣迭戈炒房活动的节目,主持人是一位女士,她曾在过去 7 年里购买并倒卖了 40 多套房子。

    节目还将说到房产升值!这个话题无人不说,无论是你的邻居、你的老板还是你自己,所以你肯定有所耳闻。2000 年以来,纽约市家庭住房的中位数单位价格跃升了 77%,迈阿密为 92%,圣迭戈 105%。Economy.com 网站的经济学家马克 赞迪(Mark Zandi)说: “房地产业在全美范围内空前活跃。”

    在能体现房地产热的各种现象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塔马塞比安这类投机者又杀回来了。这类投机者大约每十年出现一次,从眼前盛行的商业活动中攫取好处。他们意在成为商业周期达到最高峰时的弄潮儿,然后非常巧妙而适时地在行情大跌之前退出,把灾难留给身后的傻瓜。(他们还像渔夫那样,特别喜欢夸大自己的捕获数量。)近来,投机者的数量成倍增长,在每次社交聚会上,你都能听到哪个牙医、花店老板或是精神科医生买下了三四套房子,已经赚了不少。今年 3 月份,全美房地产经纪协会估计,投资者占到了购房民众总数的 23%,这一数字包括那些购买了第二套住房的人。据抵押贷款公司估计,在这些人中,完全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占到了 10%。这一比例比美国此前的最高纪录高出一倍。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房地产中心主任杰伊•巴特勒(Jay Butler)说: “现在已经有了专门以投资房地产为生的人。他们是些半专业和业余的投资人,一心想要过上自立自足的生活。投资房产正是他们实现经济自主的途径。这种做法直接取自从前股市上的当日短线交易人。”

    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的股市泡沫做一比较,你可能会觉得,这场炒房盛会过不了多久就要结束了。至少过去两年来,分析师、专家还有像本刊等一些杂志一直在这么说。只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回事,至少现在还不是。商务部不久前刚刚宣布说,新房销售 3 月份上涨了 12.2%,又创了新高。现在看来,2005 年又会是一个破纪录的年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财富》杂志到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菲尼克斯、奥斯汀和迈阿密参观一些样板房和未竣工的小区,出席了几场研讨会,与房地产投机者(这些人喜欢被叫做“房地产投资人”)一起排队购买公寓。这个投机群体急不可待地扑向火暴的楼市,抢在房价飞涨之前,尽可能多地弄到房子。然后,他们会转移到另一个楼市看好的城市。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承认,他们身处泡沫之中,泡沫迟早会破裂。但他们不认为这会伤害他们的市场。就算真有伤害,他们也能适时地全身而退。所以尽管有这样那样的警告,尽管他们当中也曾有几个发出过动摇的声音,但大多数人依旧像圣诞节过后清仓甩卖时心急火燎的顾客一样,迫切不改,疯狂如故。

    要评估房地产热到了什么程度,可以去 4 月份在洛杉矶举办的房地产博览会(Real Estate Wealth Expo)看看(口号是: “一周赚百万”)。博览会的地点在洛杉矶会议中心(Los Angeles Convention Center),是一场有 4.6 万 人参与、为期两天的火爆聚会。期间,你可以聆听到许多名人的建议,如房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畅销书作家罗伯特•清畸(Robert Kiyosaki)、煽情演讲家托尼•罗宾斯(Tony Robbins)和嘻哈歌手拉塞尔•西蒙斯(Russell Simons)。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巨大的展厅里突然播起商业信息广告,推销者与观众杂处其间,将彼此带入快速致富的狂想。

    展厅里安排了 100 多个展位,销售的产品从迈阿密的分套出售公寓到按摩设备,应有尽有。展厅里安装了一种像电话亭一样的小屋,名叫“钱库”,里面堆著大量假钞,气流将假钞吹得在小屋内乱飞,人们可以进到里面玩抢抓钞票的游戏。在一次商业地产研讨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位名叫斯科特•希尔(Scott Scheel)的发言者向听众提供购买其“培训包”的机会,培训包里含有几本书和几张 DVD,售价高达 1,620.50 美元,而这还是所谓的“折扣价”。收银台边聚集著大批购买者,用信用卡也不成问题。

    这样的热闹很适合发生在洛杉矶,因为加利福尼亚正是当代房地产投机者的诞生地。1997 年,加利福尼亚平均房价是 186,490 美元,如今已经到了 495,400 美元。涨幅如此之快的市场,正是培育投机行为的完美温床,加州投机现象自然令人吃惊。比如,在 2003 年 5 月至 2004 年 5 月,洛杉矶在售后六个月内即转卖的房屋数量猛增了 47%。

    随著价格膨胀,加州房产变得越发昂贵,投机难度也越来越大了,因为开发商开始在售房合同中加入所谓的反投机条款。条款规定,购房者必须提供确实想在新购住房中居住的证据。若房子在一年内被卖出,购房者会受到一连串的处罚。

    不过,单纯将房产套现的吸引力并不大。因为个人在投资房地产后,若在六个月之内再度购买了价值相等或更高的房产,便可以递延先买房产的销售税。这便强烈地促使投机者将炒房的收益再投入购买更多的房产,但在加州,已经不能这么做了。加州不再是个好选择,那么还有别的地方吗?

    拉斯维加斯: 举债购房

    在拉斯维加斯杜朗戈希尔斯(Durango Hills)高尔夫球俱乐部举行的投资集会上,一位 30 来岁的金发女人黛比•史密斯(Debbie Smith)正被一个许多当代房地产投机商面临的难题困扰: 回忆自己到底有多少套房子。“我们有四、五、六、七、八……等一下,让我想想,”黛比说。

    她开始掰手指,数她的房子,还随口说出那些小区的名字: “帕尔米拉、特拉奇那、克里夫夏多……”

    还没数完,她的丈夫、和她一起主持这个每月一次的聚会的贾森•琼斯(Jason Jones)插话帮忙: “还有查理斯顿山的那间小房子。”

    “还有马拉拉哥,”黛比说。“一共多少了?是 12 套吗?我再想想,看还有没有了……”

    黛比拿出一张名片,在背面写下那些社区的名字,它们大多位于拉斯维加斯,但也有在博伊斯和阿尔布奎尔克的。这一次,她数出了 12 套。她停了下来。

    “哦!在索拉纳还有。”她突然露出了欢快的表情,仿佛一缕阳光冲破了云雾。她那精心修饰过的眼睫毛在不停地眨动。“这周我们付了贷款手续费。天!我在密西西比还有一套。我忘了。14 套了。”(实际上,这两口子一共有 20 套房子。他们忘了去年冬天买下的几套住房。)

    黛比从前是位老师,贾森从前是金融顾问。你不会奇怪,他们都是加利福尼亚人。尽管加州房产大涨未曾令他们获益,但也肯定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从 2002 年起,他们应用了从著名房地产大师罗伯特•艾伦(Robert Allen)那里学来的经验,在网上买下了佛罗里达州五套即将取消赎权的房子,每套仅投入 1,000 美元。起先这些房子的租金还抵不上持有它们的费用,他们为此亏了一些钱。随后,他们便看著它们的价值大幅提升。他们迷上了这行。

    2003 年夏天,他们搬到了拉斯维加斯,这是一个活力初现的市场。2004 年,那里的房价上涨了 49%,投机者蜂拥而来。黛比和贾森开始抢购房子,首付金额最高为房价的 20%,最低为 5%。他们说,他们花光了全部 14 万美元的积蓄,但只买下其中七套房子。

    购买其他房子,靠的是充分利用投机者最喜爱的手段: 举债。没钱了,他们就从家人、朋友和当地放贷者那里借来 40 万美元,用作购房首付款。大多数房子采用的是可调节利率,即采用购房后三至五年内的优惠利率; 而他们从这些房子得到的租金与总每月还贷额大致相抵。

    如今,这对夫妇估计,他们 20 套房子的价值大约为 800 万美元。果真如此(除非卖掉它们,没人清楚到底值多少钱),属于他们的财产总值已达 400 万美元。

    他们说,这一个数字就是他们的全部净资产。这些房子目前还没出手,但他们不著急。他们计划在需要现金的时候卖掉房子,剩下的留下来供养老之用。“这样做有风险,”黛比承认,“可我确实觉得它比股市的风险要小得多。即使市场破灭了,你也不至于一文不剩,不像股票那样价值会一直跌到零。我觉得这么做特别刺激,并不是很吓人。”

    投资聚会有关网络化的讨论结束后,一位身穿夏威夷衬衫的矮个男子走到黛比夫妇面前自我介绍。他叫凯尔文•中曾根(Kelvin Nakasone)。他要发表一项公告: 在他的房地产投资导师的帮助下,他买下了一套新房。

    他的什么?40 岁的中曾根是中学手语老师,与当会计的妹妹一起投资。他的话表明,他是鲁斯•惠特尼(Russ Whitney)导师活动的学员。惠特尼是全国几百位房地产顾问中的一位,眼下正在商业信息广告中频频亮相。惠特尼的计划为中曾根提供了一位“导师”,给他上了为期一周的房地产速成课,此后还每周以电话的形式向他提供一次“特别指导”,还请他到佛罗里达珊瑚角等地参加多种培训研讨班。中曾根为此支付了 3.5 万多美元。(黛比后说来: “唉!有些活动确实很好。可听他的口气,好像是觉得有些贵。”)

    中曾根于去年 10 月开始参加活动,12 月在拉斯维加斯买了房子。他买房花了多少钱?“不记得了,”他愉快地说。有关泡沫的讨论让他感到担心吗?“我能预见到将发生什么,”他说。“我知道过不了多久,许多申请了只付利息抵押贷款的人要有麻烦了。”

    他也许是对的。采用只付息抵押贷款,借贷人不必偿付本金,这样一来,他的还贷金额就较传统的抵押贷款为少,从而可以负担得起价格更高的房子。这种贷款一向被认为存在风险。2001 年,只付息抵押贷款仅占美国全部抵押贷款的 1.6%。可去年,却达到了惊人的 31%。如果说有什么迹象表明楼市一旦出现低迷会使大批人陷入困境的话,正是这个只付息抵押贷款的比例。

    那中曾根采用的是哪种抵押贷款呢?“只付息,”他说,“我没有交首付。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合理的。我们的月供少了。我要卖房获利,所以我才不在乎申请只付息贷款。你不知道我是夏威夷人吗?那儿的房产价值涨到了峰值,同样的情况在这儿正在出现,所以我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他的妹妹负责理财,她跟他说房子已经升值了 5 万美元。“我要看看,最终会是什么样?”他说。

    菲尼克斯: 利用制度

    55 岁特里什•唐•弗朗西斯科(Trish Don Francesco)身穿一件亚洲样式的鲜红色衬衫,戴一副红色眼镜,正在注视著一张不断扩张的菲尼克斯郊区的地图。唐•弗朗西斯科经营著大都会人公司(Metropolitan),这是菲尼克斯一家从事房地产组合管理的企业,房地产组合管理在这个城市近来十分活跃。在她旁边的一块图板上,列出了最近购房者的名单,其中有人在上个礼拜买了 20 多套房子。她已经很久没有休过假了。“亲爱的,我在楼市火的时候从不度假,”她说。

    正当拉斯维加斯的楼市开始黯淡之际,菲尼克斯的楼市又火了起来。听到了投机热席卷拉斯维加斯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大都会人公司等当地房地产公司开始直接与加利福尼亚投资者联系。唐•弗朗西斯科向加州各地发送了几百万份直接营销传真。据她估算,一年半以来,有 700 多位加州投资者走访了她的办公室,其中有一半以上购置了房产。“我们到机场接送他们,”她说。“为什么要租车呢?有时他们可能会在这儿呆上六个小时。尽管如此,他们当中许多人不需要去看房子。他们到这儿后,看看房价,然后说: `25 万美元?我要两套!'”

    去年,在菲尼克斯,自认为是投资人的购房者增长了一倍多,达 2,703 人。据当地一家房地产研究公司 Infocom 统计,2004 年菲尼克斯地区售出的房子中有 18% 被他们买走。菲克尼斯的建筑商担心,投机热会伤及他们的主营业务,于是很快便颁布了类似的反投机条款。这些条款在加利福尼亚和拉斯维加斯实施的效果很好。

    然而,去年秋天这些举措在菲尼克斯开始实行之时,正有太多的投资人涌向这座城市。反投机条款生效后没多久,一辆满载拉斯维加斯投资者的卡车就开到了大建筑商托尔兄弟公司(Toll Brothers)的一个建筑工地的流动售楼车前。据托尔兄弟的发言人介绍,这伙人对被拒绝在这个火爆市场上投资很气恼,把现场的售楼小姐吓得手足无措,不得不请求总部支援。这位发言人说,“他们就是想广置房产,不肯接受遭拒绝的事实。他们试图爬进售楼车把定金交给她。她只好把自己锁在车里。”

    如今,菲尼克斯的建筑商会告诉你,他们合同里新制定的反投机条款已经解决了问题。然而,前面说的那个拥有多套房子、会用膝盖开车的扎雷 塔马塞比安的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他在规定生效后仍在菲尼克斯买了好几套房子。塔马塞比安是怎么钻这些规定的空子的?听他说起来,还挺容易: 每当有小区的楼盘难以售罄之时,一些建筑商的销售代表,如 KB Home 公司,就会打电话通知他。“我甚至不管房子在哪儿,”塔马塞比安说。“你必须做好马上动手的准备。”[在谈及此举违反规定时,KB Home 公司的发言人德里克 霍尔(Derrick Hall)泰然自若。“这是个完善的体制吗?”他说,“不,不是。它是用来吓唬人的。”]

    有几次,塔马塞比安甚至还参加了盛大的社区开门仪式,这一活动通常是为那些“终端用户”举办的。建筑商所说的“终端用户”,是指确有计划购房居住的人。这些社区开门仪式也是一场销售活动,邀请那些有望购房者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参加抽奖,选出那些幸运的新房主。在认购者过多的社区,抽奖的气氛十分紧张。在有些地方,气氛热烈得就像赛前啦啦队的表演。中奖者被选出后,幸运家庭的名字被登在记分牌上。他们会得到一枚徽章,有人为他们拍照,全体都为他们鼓掌。

    为了维持排场,建筑商通常会坚持让塔马塞比安出席仪式,尽管他们知道他是一个投资人。受到邀请后,他登上了去菲尼克斯的飞机,跳进他那辆标准 300M 车,全速狂奔到售楼办公室。“有时,我感到有点不适,”他说。“我一个人去那里,和那些家庭一起吃鸡蛋饼,每公布一个中奖者的名字,就会爆发出一阵掌声和喧闹声,而我只是在那里瞎溜达。”

    从去年拉斯维加维楼市开始降温时起,塔马塞比安去了 20 多趟菲尼克斯,去考查、购买和视察住房。显然,他学东西很快。17 岁时,他从表兄那里知道了什么是举债经营,两人在用餐时,表兄在一张餐巾纸上列出了举债经营的原则。(“你能以 20 万美元现金买一幢房子,也可以通过首付 10% 的方式购买 20 幢房子。你想怎么做?”)18 岁时,他花了 12.6 万美元买下了第一套房子,看到它升值后,他决定不去念大学了。(两年半后,他卖掉了房子,售价是 36.9 万美元。)

    塔马塞比安在菲尼克斯买了 8 套房子,首付都是 10%,连贷款手续费在内,总投资为 15 万美元。为了买下另外 7 套房子,他和最好朋友的父亲成立了有限合伙公司。朋友的父亲在 IT 业崩溃时赔了钱,正指望在楼市上赚回来。两人各付担一半首付款。

    这些房子仍在烧钱: 塔马塞比安说,他每月要在它们身上亏 3,500 美元,因为他并不急著把 15 套都租出去。“就是亏一点也没关系,我买它们是为了升值,”他说。他估计,这些房子的价值已经从 200 万美元涨到了 300 万美元。他计划在今后两到三年内将房子售出,但就算那时楼市崩溃了(他也不希望这样),也不意味著大祸临头。他说: “你就拿著房子,等楼市回暖就行了。”

    奥斯汀: 流动一族

    一支由两部汽车组成的房产投机车队正在奥斯汀一带巡行。我正坐在第二辆车─一部福特(Ford)Excursion SUV上,同车的还有斯蒂芬和克里斯托尔•王夫妇(Stephen and Crystal Wong)。车里传出“”的杂音。那是在前面开路的经纪人汤姆•波尔克(Tom Polk)在用步话机同他们讲话。他开著一辆黑色宝马(BMW),声音很尖。“看得出来,奥斯汀与达拉斯、圣安东尼奥有著重要的区别,”他说。“这点区别就是生活质量。”

    波尔克起劲地推销,因为王姓夫妇目前正处在得克萨斯州三天三地考察行程当中。昨天他们去了圣安东尼奥。今天是奥斯汀,明天要去达拉斯。在此期间,他们计划选购 15 套房子。王家是一个非医疗陪护服务公司的特许经营商,长期居住在旧金山,但他们一年半来已经在菲尼克斯购买了 12 套房子。在我采访的时候,他们说,这些房子已经升值了 47%,达 240 万美元。

    现在,他们开始出售菲尼克斯的几幢独立住宅,并把钱投入到下一个看上去最有可能出现强劲增长的市场。在佛罗里达附近,找不到这样好的市场,许多人认为那里已经进入了长线投资时期。尽管在过去几年,得州大多数大城市的楼市陷入停滞,但许多投机商还是看中了这个州。数字也渐渐反映出了这一点: 3 月份,奥斯汀独立住宅的销售量比去年全年猛增了 38%。

    王氏夫妇似乎在来之前就打定了主意。“哥儿们,这地方实在便宜得很呐!简直就像贱价股,”35 岁的史蒂芬说。他穿著薄荷色的肥大裤子,蓝灰色人字呢夹克和黄蓝条纹领尖带扣的衬衫,脖子上挂著一副墨镜。在汤姆细说当地的路标建筑的时候(“看那儿,布什女儿光顾过的酒吧,她因为未成年饮酒罪受到起诉……”),史蒂芬说出了他的想法。“我决不认为美国会一直这样下去。”他说著,眼睛看著车外点缀在得州半山腰上的新建住宅。“你现在就得抢夺利益。这就像又一次西部拓荒。事实上,我现在有点动摇了,觉得自己过于冒险。”

    正开著车的克里斯托尔今年 25 岁。她身穿米色套装,粉色衬衫,粉色高跟鞋,腕表也配著粉色的表带。她急不可待向前赶路,猛踩油门,要超过黑色宝马。汤姆赶紧呼叫她,要她恢复队形。汤姆步话机关闭后,她几乎嚷了起来: “快点啊,汤姆。我要买房!”

    如果说王氏夫妇与其经纪人存在分歧,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以前从未谋面。随著人们对在远离住所之处投资的愿望越发迫切,涌现出了大量帮助购买者接触火爆市场的公司。为王家找到汤姆 波尔克的是 ICG 集团(ICG Group),这是一家提供全面资产管理服务的公司,在旧金山和特拉维夫设有办公室。波尔克自己也曾通过因特网找到过许多得州之外的投资者,但 ICG 集团改变了他的业务。他说: “过去,我有 20% 的业务来自投资者,现在投资者占到了 80%,购房者只有 20%。”

    终于,车队开到了本次考察的最后六个社区,停了下来。这六个小区基本上一模一样。从汤姆的宝马车上走下了本次行程另外一家打算购房的人: 斯科特和琳达•希布内尔夫妇(Scott and Lynda Hibner)。这两位居住在菲尼克斯,目前只在拉维斯加斯有投资。斯科特认为,房价浪潮正向东移动,为此夫妇二人决定到奥斯汀地区闯一闯。“它正从加利福尼亚移到内华达、亚利桑那,”他说。“形势就是如此,或者说看上去是这样。我们希望找到另一个拉斯维加斯,但我觉得我们找不到了。”

    社区楼房的施工进度各不相同,当著所有人的面,我问他们,是否担心陷入泡沫。

    “不,不担心。房价高的地区才会出现泡沫,”汤姆说。“这里的房价很低的。在得州,房价根本没有达到极限。”

    “咳!那都是些猜想和推测,”斯科特说。“没人知道究竟会什么样。”

    “但肯定不会出现在这里,”史蒂芬说。

    汤姆说: “这基本上就像你的股票经纪人对你说什么`别买戴尔(Dell)'、`别买全食超市(Whole Foods)'。没错,价格已经挺高的了,可它还在上涨。”

    “对。五年前在加利福尼亚他们就那么说,可看看眼前又怎么样?”斯科特说。

    众人心满意足,转到了别的话题。希布内尔夫妇打算在一个更好的社区里买一套现房搬进去住。史蒂芬和克里斯托尔已经决定在经纪人汤姆投资买房的所有地区都买房。(史蒂芬对汤姆说: “你做什么,我们都跟著你做。我将在周一给你打电话,我不打算去……你了解市场就行啦。你喜欢什么,我们就喜欢什么。”)我们坐上汽车离开的时候,另一队客户来到了我们身后的小区售楼中心前。

    然而,回到车上后,史蒂芬又说起了泡沫这个话题。“我喜欢人们谈论泡沫,”他说。“泡沫把胆小的全吓跑了。这样我便可以趁著泡沫破裂之时低价买房,可更重要的是抢在泡沫之前采取行动。为此,我把菲尼克斯的房子变成现金,来得克萨斯买房。你得保持资金流动。”

    迈阿密: 排在前头

    湖景俱乐部(Lakeview Club)原本是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克兰帕克市的劳得代尔堡(Fort Lauderdale)附近的一个公寓社区,现在正要分套出售。想要买房的人排成的队伍足有 40 米长。这个社区共有 443 套桃红色水泥房,当中有一处复原的湿地景观。此刻是上午 10 点,第一个购买人凌晨 3 点就来占地儿了。到了 11 点售楼开始时,社区外的人群立即变得骚动不安。“在我什么也没有买的那些年,我总是对自己说: `唉呀,我应该买的,'”达里尔(Darrell)说。他 30 来岁,从事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穿著一件褪了色的蓝色 T 恤衫、短裤,留著极短的平头,这是他第一次投资买房。他还说: “现在,这里是唯一能确保投资高回报的地方。”

    排队的人里有几位点头表示赞同。“对,不错。我叔叔就这么说的,”塞西利亚•马丁内兹(Cecilia Martinez)说。她 42 岁,是一位托位人(billing agent),衣著素雅,是为数不多为居住而来此地购房的人之一。“我叔叔说应该把钱从个人退休账户抽出来,投到房地产上去。”(她还没有这么做。)

    46 岁的肿瘤学护士兰迪•莱昂纳德(Randy Leonard)插话说: “我从 2000 年起有了退休账户,现在账户里已经没剩什么钱了。我要是早用它买了房,我就乐死了。”

    确实不假。2004 年 3 月以来,劳得代尔堡的房价上涨了 31%,圣卢西港涨 39%,珊瑚角涨 43%。在迈阿密的许多地方都有人乐开了花。如 4 月份,迈阿密最大的开发商之一财富国际公司(Fortune International,与敝刊毫不相关)为了即将开工建设的分套出售公寓大楼举办了一场聚会。白色加长悍马车(Hummer)在三个聚会地点之间往来接送客人,模特们穿著比基尼泳装,身上画著以房地产为主题的彩绘,在按摩床前列队展示。经纪人、投资商、挑选出来的购房者以及精明老到的国际客户济济一堂。

    集会的人气很旺,因为在佛里罗达的分套公寓开工建设前就介入到项目中,就好比在网络公司首次公募时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最好的生意都被有内部关系的人拿走了,但大多数开发商还是会举行公开售楼,把剩下的房子卖给普通民众。这些普通民众中有许多是投资新手,他们蜂拥而来,觉得这是致富的最后机会。于是,佛里罗达便出现了除棕榈树外的又一道风景线: 等待购买分套公寓的长队。

    这些房子有可能在几小时销售一空,因此购房者为了确保能分到一杯羹,几乎用尽了各种手段。他们在外露营,坐在躺椅上等上好几天,支起太阳伞抵挡烈日,为了谁该排到前面而争吵。佛罗里达好莱坞市的克什纳尔房地产公司(Kirschner Realty)老板金•克什纳尔(Kim Kirschner)说: “保安人员若不在,就不时有骚乱发生。”

    让我们回头看看奥克兰帕克市的分套公寓销售活动。30 来个穿著深蓝衬衫、黑色裤子的克什纳尔公司职员正到处奔忙,把乱哄哄的买家由“样板间”带入“地图室”。那里有一幅巨大的社区鸟瞰图,买家将在那里挑选剩下的房子。随著时间推移,更多的房子被卖掉,克什纳尔公司的决策者秘密开会商议,逐渐提高剩余房子的价格。今天中午刚过,有传闻说,每个单元房要上涨一万美元。小区剩下的房子越来越少,继续涨价的传言越来越多,排在队伍后面的人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位叫约翰的按摩师(他不透露他的姓)说: “这就像比赛。能赚到钱的都是最先到的和稍晚一点到的。”他和女友在一起,女友身穿白色紧身背心,嘴上涂著亮粉色口红。他们今年已经买了三套用于投资的房子。“排在队伍最后的人将两手空空,”他说。

    目前还不好说这场狂热能持续多久。但现在,就连贾森•米切尔(Jason Mitchell)这样的坚定投机商都开始紧张起来了。米切尔今年 31 岁,2003 年刚从锡拉丘兹法律学院毕业。在毕业之前,他就在两个月里分别卖掉一套房子。“这是一场淘金热,”他说。“每个人都尽快将房子出手。你若去下馆子,也会看见某个刚从洛杉矶来的女服务员到这儿后头一个礼拜就卖了两套房子。”米切尔和妻子康尼(Connie)总共在拉斯维加斯买过 7 套投资房,但如今他们已经卖掉了 5 套。“我有一种猛醒的感觉,”他说。“我在每个小区建设工地上都看见了投资买房团,他们每个人都买了六七套房子,他们用别人的名字买房。我想: `天啊,楼市要出现泡沫了呀!'所以,我停下来了。”

    在往东的菲尼克斯,谢里尔(Cheryl)和卡罗琳•洛耶尔(Carolyn Lawyer)姐妹也谨慎起来了。姐妹俩一个 45 岁,一个 34 岁,去年都辞去了工作(两人的职业分别是营销顾问和一家半导体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起炒房。如今,她们常能接到刚加入这场游戏的朋友们的电话。“人们都不现实,这让我们很担心。很多人在市场最火爆的时候才加进来,如果这种火爆不能维持下去,就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还有 39 岁的华尔街银行家埃里克(Eric,他也拒绝说出自己的姓)。他不久前刚交了 25,000 美元定金,买下了迈阿密一套价值 65 万美元的公寓房。他是从马雷集团(Maley Group)的经纪人朋友那里得到的信息,马雷集团最近还帮他在纽约以 125 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另一套公寓房。迈阿密的滨水地区楼房还没有开建,因此他还坐在曼哈顿的办公室观望等待。“我看过有关迈阿密房地产和分套出售公寓的各种报导,它们都说: `所有人都在投机,都带著`一窝蜂心态'。我现在总能看到这些报导,我想知道: 我是不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

    译者: 古正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