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高盛: 掌管华尔街
 作者: Justin Fox    时间: 2005年07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八十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通过全面介入纽约证券交易所合并协议,高盛发出了强有力的信息。它出手为何如此之狠?

    作者: Justin Fox

    如今谁在掌管华尔街?答案就像公告一样明明白白: 4 月底,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宣布,它准备与电子交易网络 Archipelago 合并。NYSE 的部分股份为高盛所有,主管是高盛前总裁,而高盛又是 Archipelago 的大股东。谁是合并双方的顾问?当然又是高盛了。

    华尔街有个半带羡慕、半带嫉恨的说法: “那也太高盛了吧?”这话用来形容这种协议十分恰当。它是如此宏大,可进行得又如此顺利,大概没人能做到这一点。有人指责高盛对协议双方都施加影响,对此,公司发言人卢卡斯•范•普拉格(Lucas van Praag)毫不在意地回答: “生活充满了冲突,有些是真的,有些是想象出来的。”

    高盛在它 136 年历史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二流角色。统治华尔街的是 J.P. 摩根(J.P. Morgan)和它后来收购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及此后分离出来的 Dillon Read 和 Kuhn Loeb 等公司。但过去 25 年来,高盛成功驾驭了一连串市场剧变,由此登上顶峰。这主要是因为,它知道怎样在服务于客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自己,而且几乎从未出过差错。这次证交所的交易也是一样。

    前投资银行家菲利普•奥加尔(Philip Augar)说: “你的行动能同时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实在不同寻常。但这就是制度,允许你这么做。” 奥加尔著有《贪婪商人》(The Greed Merchants)一书,探讨了三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Merrill Lynch)─怎样在一个取消管制和全球竞争时代中发展壮大。奥加尔将三大投行的成功归于他所称的“优势”: 即一家与政府、企业、投资者关系密切的公司有著其客户即政府、企业、投资者所不及的信息优势。摩根士丹利正陷入权力争斗,以零售为主的美林经历了股市起伏周期,目前尚在恢复。眼下,只有高盛正处于发挥这一优势的最佳状态。

    不过,这样利用客户也可能做得过头。在 20 世纪 20 年代,公司成立了高盛交易公司(Goldman Sachs Trading Corp.),这是一家带有庞齐式集资(Ponzi Scheme,即以来自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的骗局─译注)性质的封闭式共同基金,它赚钱无数,在 1929 年大萧条到来时垮台,令高盛名声败坏长达数十年之久。

    据作家丽莎•埃德里奇(Lisa Endlich)1999 年出版的高盛史所载,是西德尼•温伯格(Sidney Weinberg)不停地讨好美国公司,才使高盛得以复兴。温伯格以前是办公室的勤杂工,1930 年当上了高盛董事长,一直任职到 1969 年。温伯格使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这些大亨相信,他最关心他们的利益。他得到了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1956 年巨型首次公募这样的生意。不过,这并不意味著高盛已经彻底改邪归正。公司的另一个大腕是交易人古斯•列维(Gus Levy),他是大宗交易和风险套利的先行者。他的兴趣主要在赚钱。

    最终让高盛超过竞争对手的,是它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收购战中决定同美国公司并肩反对那些杠杆收购者,从而巩固了其作为首席执行官朋友的地位。但现在,高盛的大宗收入来自交易,去年它的营业利润是税前 67 亿美元(它还支付了 96 亿美元的薪酬和福利,平均每位员工为 46.3 万美元),其中有 75% 来自交易与投资,例如它买下了 Archipelago 15.5% 的股份。

    从对 Archipelago 的投资中得到的内幕信息,导致了这场合并。NYSE 董事长马歇尔•卡特(Marshall Carter)说: “高盛是最了解 Archipelago 和最了解 NYSE 的公司。他们看到了两者的协同增效作用。”高盛在 Archipelago 的股份和在 NYSE 中的会员资格的价值到目前已上涨了 1.2 亿美元,远远高于它在这场交易中花费的 700 万美元。这种合并后双赢的局面表明,市场非常喜欢这笔交易,虽说它可能更喜欢有一个竞标对手。

    但这么做完全合适吗?合适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 很多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为华尔街接受的做法,在股市利空的时候变得不被接受了。在我们这个时代,接受标准的最终仲裁者是纽约总检察官艾略特•施皮策(Eliot Spitzer)。NYSE 若想申请放弃非盈利地位,他可是一言九鼎的人。高盛预料到,审查是免不了的,所以它避免在交易的议价过程中施加任何影响。换句话说就是: 避免变得太高盛了。

    译者: 古正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