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对冲基金大出风头
 作者: Julie Creswell    时间: 2005年05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七十八期>>前沿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Julie Creswell

    如果有人对于对冲基金是金融界新兴大户的说法还存有疑问,那么 Highfields Capital Management 公司 2 月份以 32.5 亿美元收购电子零售商 Circuit City 公司一事无可争议地印证了一个事实: 对冲基金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公司首席执行官们对于对冲基金向来颇有微词。有的说它们过度影响公司股票的走势,有的说其卖空行为削弱了长期投资者。这还是好的呢!越来越多持有公司股票的对冲基金摆出了股东激进主义者的姿态─要求变革公司战略以及管理层的薪酬计划,推出自己的董事候选人,甚至试图收购公司本身。

    多年来,对冲基金一直极力避免卷入公开的论争,以免招来监管者不必要的注意; 不过,现在证交会已经要求基金必须注册。另外,随著对冲基金业变得拥挤不堪,各个基金都在想方设法获得优势。Hennessee Group 执行主管查尔斯•格拉丹特(Charles Gradante)指出,“对冲基金现在不像 20 世纪 90 年代时那样能够从市场投资中获得 20% 的回报率。它们正在物色自己认为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还有那些可以迫使董事会迅速采取行动的公司。”Hennessee Group 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对冲基金投资方面的咨询服务。

    很多这类对冲基金都在实行“激进主义”。它们的目标就在于,公开挑战管理层,迫使他们采取行动,尤其是那些能影响公司股价的行动。去年 12 月,Copper Arch Capital 基金的斯克特•斯布列尔(Scott Sipprelle)向经纪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董事会发出一封批评信函,敦促他们放弃一些业绩不佳的业务。斯布列•尔曾任摩根士丹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只拥有公司很少的股份。两个月后,斯布列尔又发出另一封信,对董事会计算首席执行官裴熙亮(Philip Purcell)价值 2,200 万美元薪酬的方法提出了质疑。Pirate Capital 对冲基金投资组合经理汤姆•哈德森(Tom Hudson)说,“如果只有大批分散的小股东,任何人的持股量都不足以获得要求变 革的话语权。但是,随著对冲基金规模的膨胀,它们将会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同大公司打交道。”Pirate 基金最近公布了发起投票委托大战(指某股东劝说其他股东委托自己行使表决权的行为─译注),打算以此替换 Cornell Cos. 公司全部董事会成员。Cornell Cos. 是一家提供惩教服务的公司。

    许多观察人士猜测,Highfields Capital Management 公司的收购要约只不过是一个抛砖之举,意在引出其他潜在的收购方。这一猜测未必正确,该公司可能是在效法对冲基金经理人艾德华•兰伯特(Edward Lampert)的做法。兰伯特首先收购了凯马特公司(Kmart)大批股票,然后导演了其与西尔斯公司(Sears)之间价值 110 亿美元的合并。该交易可能在 3 月份完成,届时兰伯特将担任新公司的董事会主席。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管理层绝对不能忽视这些激进主义投资者。去年,Barington Capital Group 的要求被制鞋商 Steven Madden 的高管们当成了耳旁风,结果该集团扬言发起一场投票委托大战,替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结果 Steven Madden 最终屈服,先增加了一名具有零售业背景的独立董事。“我们最初遇到一些抵制,” Barington Capital Group 的吉姆•米塔劳顿达(Jim Mitarotonda)坦言,“但是,我们最终让他们采取了我们认为必要的所有措施。”照他所说,Steven Madden 确实是被迫的。

    译者: 兰磊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