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核能女王
 作者: Richard Tomlinson    时间: 2004年07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六十七期>>特写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法国核电巨人阿雷瓦公司CEO 安妮•洛韦容希望全世界再给原子能一次机会,但世界会听信她吗?

    作者:Richard Tomlinson

    废弃的核燃料棒正从遥控机器人的爪形钳上悬吊下来,颤颤巍巍,看上去极其虚弱无力。只有金属管壁周围的阵阵热浪闪动著微光,表明著里面蕴含著放射能。这些金属管中,浓缩铀在长达 4 年半的寿命期内已经生成了大量的能量,足以给一个万人的城镇提供一年的电量。但是,假如落入坏人之手,也可能被用于制造一枚杀害他们的原子弹。

    拉黑格(La Hague)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燃料后处理厂。在这里,各种预防措施应有尽有,确保决不会发生放射性事故。在今年春天的这个早晨,法国士兵正在诺曼底海岸边这块 750 英亩的围场上来往巡逻,防止任何人闯入。三个观测台网每天 24 小时不停地运转著,分别向联合国、欧盟和法国的核监管机构实时播送现场的情景。放射性稍有超标,报警系统就开始报警。经营拉黑格核电厂的阿雷瓦公司是法国的国有公司,核电厂的运营总监埃里克•布朗克(Eric Blanc)说:“我们认为,我们这儿是全世界监控最严的核反应场所。”

    在过去 25 年里,这种宣传并未能消除大多数人对核能的畏惧。1997 年,宾夕法尼亚州三哩岛核电厂发生局部泄露事故后,美国极大地削减了反应堆的建设规模。七年后的切尔诺贝利灾难性事故,使法国以外的西欧各国形成反对核电的舆论。1970 年,核发电量在全球发电总量中仅占 2%。到了 1988 年,这个份额急剧增长到了16%。而在这两次事故后,就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

    但是,阿雷瓦公司(Areva)认为核电有望卷土重来。阿雷瓦首席执行官、44 岁的安妮•洛韦容(Anne Lauvergeon)说:“全球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不采用核能就没有出路。”此话出于法国人之口,难免会被看成是刻意的辩解之词。毕竟,由于石油储量不多,法国在核能上下的赌注比谁都大。1974 年,为了对付石油危机的影响,法国政府认为,以法国的科技工程技术,核能是实现能源自给的最佳途径。它以纯粹戴高乐式的作风,几乎未经磋商,便将核反应堆建设计划付诸实施。现在,法国 75% 的能源都由核能发电产生,除了立陶宛以外,其核电比例比任何国家都要高得多。上述情况是否证明法国已经从核赌注中受益了呢?这就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看了。支持核能发电的人认为,法国的电力净出口量在全世界最大,零售电价在整个西欧地区也最低。而反对的人则声称,浓缩铀及其副产品 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任何推想出来的经济利益。

    然而,有一点已经很清楚:法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做法,已不再是特立独行了。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政府正在为建设更多的核反应堆寻找理由,这在切尔诺贝 利事件之后还是第一次。两年前,出于对美国依赖中东石油的忧虑,布什政府发起游说运动,敦促美国公用事业单位在本十年期内新建一批核反应堆。虽说这个倡议具有一定财务风险,但仍很有可能取得成效。在通用电气公司和西屋公司 [Westinghouse,英国核燃料公司(British Nuclear Fuels)的子公司] 的领导下,由多家美国公共事业机构和核电公司组成的一个企业联合体,在上个月向美国能源部呈报一份建议书,要求分摊预计达 8 亿美元的一个新核反应堆的建设成本。

    此外,美国现有核反应堆的经营许可证是在上个世纪 70、80 年代颁发的, 许可期限是 40 年。目前,核能监管机构已著手把经营期限延展 20 年。对于通用电气公司核电部门来说,这可是一个好消息。在美国反应堆备件市场中,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阿雷瓦。但对于美国市场领袖阿雷瓦来说,这个消息就更好了。自从 2000 年开始续办反应堆许可证以来,阿雷瓦已经夺得了 40% 的美国蒸汽发电机、50% 的反应堆压力外壳的销售。

    阿雷瓦在美国市场的上升势头并没有到此为止。去年 6 月份,在法美两国关系因伊拉克问题而趋于冷淡之际,美国能源部长斯宾塞•亚伯拉罕(Spencer Abraham)却突访拉黑格,考察阿雷瓦的核再处理业务。我们可以管这叫“核现实政治”。自 1977 年卡特总统禁止商业性回收核燃料以来,美国就一直没有核燃料回炼专门技术。布什政府现在要再次探索这条路子。提供这种服务的西方公司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阿雷瓦(另一家是英国核燃料公司)。阿雷瓦已经在美国开展核燃料回炼业务:在今年下半年就将收到美国武器级 的试验样品,然后在阿维尼翁附近的核燃料厂中将其转化成不易裂变的核燃料。如果试验成功,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附近的一家核燃料厂中,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将采用阿雷瓦的技术转化 34 吨军事等级的美国 。

    美国对阿雷瓦的重要性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报表显示,去年该公司的销售总额为 99 亿美元,纯利增长了 62%,达到 4.67 亿美元。现在,在公司的核能销售收入中,有 19% 来自于美国(公司还有电力联接器件部,占销售额的 16%)。不过,公司在世界上其他的核能市场也同样前景看好。阿雷瓦去年赢得了在芬兰建设一个新反应堆的合同,这是自切尔诺贝利事件后法国境外的第一个新反应堆。而且,石油进口大国日本、中国和韩国也都致力于建设新的反应堆。总计起来,全世界在运营的反应堆现有 440 个,今后十年将有可能会突破 500 大关。 一些机构预测世界未来能源需求形势严峻,也助长了核电业的复苏。经合组织(OECD)的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估计,到 2030 年,全世界的电力需要将翻一番。核电拥护者指出,由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不可能满足这个需求,在应对电力需求急增的战略中就不能把核电排除在外。这种论调尽管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但特别切合西方国家大量消耗电能的实情:核能在美国年发电总量中已占到 20%,在欧盟发电总量中已占到 35%。当然,还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如反应堆的建设成本极高。国际能源机构核能专家彼得•弗雷泽(Peter Fraser)则指出:“从经济角度来看,在大多数市场上,核电目前还无法与其它能源相比。”但是,为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这个渴望已久的理想,越来越多的国家似乎已准备冒这个风险。

    此类风险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法国绿色和平组织反核运动领导人亚尼克•鲁塞莱(Yannick Rousselet)说,“巨额资本花费在核电上,意味著剩不下多少钱用来投资像风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但是,核工业界对绿色和平组织的游说活动做出了有力的反驳。他们说,核能也是一种“绿色”能源,因为它并不释放加剧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这个观点甚至在环保运动中赢得了少 数支持者。被法国媒体称为“原子安妮”的洛韦容说,“绿色运动既反对气候变化,也反对核电,这是很难做到的。”

    尽管面临著所有这些狙击,有一件事实却非常清楚无误。作为西方唯一的一站式核能商店,阿雷瓦公司居高临下,已从在核工业复苏中得到了莫大的收益。目前,它已占有全世界铀矿冶市场的 22%、核燃料生产市场的 35% 和反应堆建设与服务销售总量的 20%,而且还拥有几近三分之二的核再处理与核废料业务。尽管阿雷瓦认为在几乎所有业务领域中都有对手,如在反应堆领域有通用电气公司,在核燃料再处理领域有英国核燃料公司,但是,只有俄罗斯原子能部(Minatom)能与之展开全面的竞争。然而,身为对切尔诺贝利事件负责的事主,俄罗斯原子能部在西方有著很严重的形象问题。

    因此,对阿雷瓦下赌注,实质上也就是对核工业的未来下赌注,而且这是投资者认为值得冒险一掷的赌博。自 2001 年 9 月以来,阿雷瓦已经把大约 4% 的股票作为无表决权的投资票据在巴黎股票交易所交易,剩余的股票几乎全部由政府持有。去年,投资票据的价格已经上涨了 37%。大西洋两岸的投资商预计,阿雷瓦将于 2005 年年中以前首次公开募股,他们正盼望著法国政府出售多达 50% 的阿雷瓦公司股权。从理论上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止法国政府卖掉该公司的全部股权。有人认为,阿雷瓦总有一天会被外国股东控制,洛韦容对这种想法并不担心,她说:“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事。”

    所有这些都是对洛韦容工作的肯定,她正努力使阿雷瓦形成她所说的“正常”公司的气质和结构。她给自己确定了更艰巨的任务:不仅要争取阿雷瓦的客户和投资银行家,而且还要争取心存畏惧的消费者,他们认为核能往好里说不过是一种不得不做的恶事,往坏里说则是即将降临的灭顶之灾。洛韦容说:“要发展核能,我需要得到公众的接受。”鉴于人们对切尔诺贝利事件记忆犹 新,这也许不可能做到,但是,如果说还有谁能说服公众再给核电一次机会,那这个人就是洛韦容。

    洛韦容精明、漂亮而率直,打破了传统上由男性官僚和工程师主办核电公司的陈旧模式。她是一位历史学教授的女儿,早年毕业于法国一流的矿业技术学院,随后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期在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办公室任公务员,因志向远大而为人所知。1995 年,洛韦容成为巴黎拉萨特投资银行(Lazard bank)的合伙人,1997 年转而出任法国电讯集团阿尔卡特公司(Alcatel)国际部主任。两年后,她被政府选派掌管考吉玛公司 (Cogema),这是家国有核燃料再处理与服务企业,也就是阿雷瓦公司的前身。

    考吉玛公司总部位于巴黎市外。当她第一天到这个阴沉灰暗的总部上班时,所见所闻令气质优雅的洛韦容大惊失色。洛韦容在回忆公司当年内向保守的文化时说:“它是个地堡,有些人做起事来就像`我闭上眼你就看不到我了'的小孩子。”洛韦容对如何经营核企业有著与这些人相反的观点,她说:“如果我们没有什么需要掖著藏著,我们就必须把每件事都说清楚,即令有时候很难做到,我们也必须说真话。”

    为此,洛韦容在拉黑格安装上接入网络的摄像机,让公众可以通过考吉玛公司 的网站来监视其中的活动(这一网上现场直播在 2001 年 9.11 恐怖袭击事件后中止)。她不仅委托制作了一系列电视广告,邀请公众参观拉黑格,还坚持不懈地向公众宣传,告诉他们法国核工业十分安全,她宣称:“我敢说我们的安全系统要比你们在化学工业中见到的安全系统更加精密,组织得也更好。”

    为了让陷于黑暗中的考吉玛高级经理们走出地堡,洛韦容将公司总部搬迁到巴黎市内一幢熠熠发光的新建筑物里,距巴黎证券交易所仅隔几个街区。她还迅速地悄然行动。2001 年,她说服政府把考吉玛和国家控制的铀矿与核工程公司法马通(Framatome)合并为阿雷瓦公司,并任命她经营这家新企业。这样似乎还不能让洛韦容忙起来,她在这期间生了两个孩子。

    这是一个令人深刻印象的开端。但是,洛韦容还没赢得有关核能是可以接受的安全能源的争论,甚至在法国她也还没做到这一点。世界其他国家普遍认为,法国人是一个嗜好核能的民族,它的 58 个核反应堆影响了乡村的景观,但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然为此感到自豪。这种想法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大多数法国人都对本国超凡的工程技能深感骄傲。过去,法国人对核技术的自信,并没有因为核工业不尽人意的安全纪录而削弱。 但是,尽管那些事故大多数都微不足道,法国人如今却对核电也变得矛盾起来。例如,2002 年的一次民意调查发现,虽然 59% 的接受调查者认为核电最便宜,但仍有 62% 的受访者不希望今后使用核能发电。

    这种矛盾情结在塞纳河畔的诺让镇就有所体现。诺让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有 6,000 名居民,位于巴黎东南 55 英里处。法国首都及其周边地区每年 1/3 的电力需求都由座落在此的一个核电站提供。在小镇的旁边,两个巨大的冷却塔赫然耸立,俯视著一座 16 世纪的凉亭,那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与情妇欢宴之所。尽管双塔看起来阴森可怖,但市长发言人弗朗索瓦•布鲁内(Francois Brunet)说,1987 年反应堆投入使用时,只是从巴黎来了一些抗议者。他说:“本地人知道这种技术已很成熟了。”不过,布鲁内接著说:“2001 年 9.11 事件后,有些居民已表示出担忧,担心恐怖分子会进入这个发电站。”

    阿雷瓦在法国的主要对手绿色和平组织也有著同样的担忧。2003 年 2 月,在索恩河畔的沙隆城,一群绿色和平激进分子用链条把自己捆绑到红绿灯旁的一辆机动车上,拦住了一辆装运 330 镑 的卡车。阿雷瓦说, 不能充分裂变,不会变成原子弹,但绿色和平组织却不认同这种说法。帮助组织这场惊世运动的鲁塞莱说:“我们同意阿雷瓦的观点:爆炸可能不会十分猛烈,但仍然可能会发生。”洛韦容谴责这种劫持行为不负责任,指出:“这样做太危险了,碰上恐怖分子,他也可以很容易地说`别担心,我们不过是绿色和平组织示威者'这些话。”她也许是对的,但是她的话却与阿雷瓦公司所说的“运输很安全”自相矛盾。

    与此同时,法国人对该如何处理他们的核废料也感到乏力无术。在上个世纪 70 和 80 年代,法国政府选择几处地下场所进行核废料终处理,没有同当地居民商量。但是,1991 年,公众担忧不断加剧,促使通过一项法律,强制要 求在法国核工业界研究出其它更好办法之前,任何终处理都要延迟 15 年后才能进行。在拉黑格可能就能看到这项法律的后果:积攒的核废料临时存储在 5,500 个罐子中。洛韦容对其前任处理核废料的不民主办法不满,她说:“我相信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由于法国公众的担忧越来越大,政界人士在明年最后期限到来时可能不会做出决定。阿雷瓦不愿意公开其倾向选择的解决办法。但是,私下里,高管们表示更倾向于采用“地质学”解决方法,而这只不过是“深埋核废料”的委婉说法,尽管阿雷瓦正在研究能更好地减少和抑制放射性的办法。在欧美其他地方和日本,反核运动日益高涨。阿雷瓦要说服这些地方的核怀疑者,任务甚至更艰巨。首先,核能和汽车业不一样,一家汽车制造商制造的有缺陷汽车,是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有利机会,但任何一场核灾难都会污染整个核行业。美国加州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防扩散研究中心的劳伦斯•施恩曼(Lawrence Scheinman)教授说:“任何一处发生了核事故,就等于各处都发生了核事故。”在拉黑格,这种令人不安的事实发生在 1986 年 5 月的一个雨天,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这个场区的所有放射性报警系统都发出了警报。从发生事故的切尔诺贝利反应堆排出的雨云被风吹向西方,飘了数千公里。

    俄罗斯原子能部是苏联时代的庞大怪物,现在还在经营著切尔诺贝利式的反应堆,阿雷瓦对它也奈何不得。洛韦容说,阿雷瓦除了拒绝同不受《不扩散条约》约束的国家做生意以外,对核技术扩散也同样没有什么办法。洛韦容认为,阿雷瓦本可以第二天就把 6 个核反应堆卖给印度。“但是,我们已经说过了:`对不起,我们不能卖给你'。”她说著,用手掌边缘击打著办公桌。

    就目前而言,这方面还算不错。但是,阿雷瓦已经把 4 个反应堆卖给了被怀疑向巴基斯坦提供两种用途核技术的中国。中国的工业安全记录也很糟糕。洛韦容体现出法国技术官僚对政府机构和法律文件的信心,声称中国核监管机构实施的管理规章要比美国核工业的管理条例更严格。至于中国管理机构的资质, 她说:“我们只能把核工厂卖给实际的核安全机构充分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的国家。”

    洛韦容说,即令西方国家关闭它们的核工业,也不会改变像伊朗和北朝鲜这些地方的局面。但是,鉴于西方核工业公司热衷于把核产品销往涉嫌向流氓国家提供核技术的发展中国家,洛韦容的观点就并非不容争辩。洛韦容还认为,即令不建新核工厂,核电业与我们也还会共存数十年。她说,“因为有现有核电厂的业务,阿雷瓦可以很容易地存活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既然不希望停止核能发电,阿雷瓦主张发达国家妥善经营、有责任心的核公司最好能保持尽可能严格的标准,培养出称职的新一代技术人员。

    在阿雷瓦位于索恩河畔沙隆城的反应堆备件制造厂,这种观点的影响力很明显。在正门入口处,紧靠在法国国旗旁边的星条旗高高地飘扬著。这证明尽管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在这儿仍是最被看重的客户。自 2000 年开始,美国开始延长经营许可证期限,源源不断地有美国厂家来购买更换件,价值达 4.2 亿美元。

    沙隆城的业务当然已经恢复。但在三哩岛事故 25 年之后,美国核工业却仍然萎靡不振,对此,让•皮埃尔•德尔斯基(Jean-Pierre Durski)伤心地直摇头。德斯基是沙隆城核工厂的业务主任,他说许多美国客户派退休工程师来监督自己的订货,因为他们没有合格的在职技术人员。“美国核工业界中的许多人从来都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制造厂,”德斯基检查庞大的库房时解释说,这儿正在建造 6 个公共汽车一样大的蒸汽反应釜。他还说,对全世界核工业而言,“录用年轻有为的人,保持本行业在今后的竞争力,这一点很重要。”

    许多人说,世界根本就不需要核能工业。然而,如果已经存在的核工业在今后至少数十年内存在下去(只要西方没有一夜之间转而采用绿色的生活方式,核工业就会存在下去),洛韦容肯定说对了:世界需要更多像阿雷瓦这样的妥善经营的核工业公司,但她有关阿雷瓦会成为一个“正常”公司的说法却说错了。不管怎么说,有哪个行业的核心生产原料能炸毁世界呢?

    译者:刘作永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