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温水中的青蛙:从市场政治家到战略管理者
 作者: 姜汝祥    时间: 2003年06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五十四期>>专栏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在水温没有将自己麻木之前,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实现自我的变革

    作者:姜汝祥

    有这么一个故事:如果你把青蛙放到热水中,它一定马上跳出来,但如你把青蛙放到冷水中,然后非常缓慢地加温,青蛙却不会跳出来,因为微小的变化不会引起青蛙的反应,青蛙的感觉器官在缓慢升温过程中会慢慢被钝化,直至死亡。

    中国加入 WTO 已经近两年了,似乎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变化。但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 WTO 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变化就像正在缓慢提高的水温:比如不少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正在“升格”为“亚太总部”;比如亚信的 CEO 张醒生原是爱立信中国的副总裁;比如用友的 CEO 何经华原是宏道的亚太总裁。你会发现联想正在发起一场以变化其 CI 标志为起点的国际化改造,而 TCL 也已经完成了代号为“阿波罗”的股权改造工程。

    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在提醒“温水中的青蛙”:水温正在提高,你如果不赶紧跳出来,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死路一条。如何跳?这里的关键是要在水温还没有将自己“麻木”之前,以一种积极而不是抗拒变化的心态来实现自我变革。

    这种发生在中国企业家身上的变化过程,我称之为从“市场政治家”到“战略管理者”。什么是市场政治家?我觉得目前成功的大部分中国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市场机会主义者”:他们对市场机会有著超常的敏锐和把握能力,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把握住了儿童厌食这样一个市场机会,推出“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词;比如恒基伟业把握住了商务人士公务缠身的市场机会,推出“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词;比如长虹把握住了彩电规模化的市场机会,实现“价格战”。

    当然,如果他们仅仅是“机会主义者”,那也不足以成功。像他们一样在市场上抓住机会的也同样大有人在,那他们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呢?原因在于他们同时还是 “政治家”:他们有人格魅力来凝聚一支队伍,他们有高超的市场谋略来攻击对手,他们懂得借势或造势来吸引眼球,他们甚至会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左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以政治家的手法来把握市场,来经营企业,这就是市场政治家。在我看来,市场政治家是目前中国相当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企业家的形象写照。这正如温州正泰老总南存辉所说的:政治就像天气一样,如果企业家不懂天气,怎么可能做好企业?是呀,关注目前的天气可以把今天过好,但如果没有关注中国加入 WTO 之后明天甚至后天的天气,你失去的则可能是未来。

    是将企业的未来基于此时此地的政治经济天气?还是将企业的未来基于中国加入 WTO 之后的国际一体化?我觉得这是市场政治家与战略管理者的最大差别。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财富》全球 500 强企业的管理者都可以用“战略管理者”来描述。首先他们是战略家,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市场政治家”是一样的:他们对市场机会与消费趋势有著超常的把握能力,不同的是他们经营企业的方法。我在很多场合都主张中国的企业家好好研究一下戴尔,因为被我们的企业家视为成功“法宝”的因素,戴尔大多没有。比如中国企业家始终强调的核心技术,戴尔没有;中国企业家始终强调的品牌、规模,戴尔也都没有。但戴尔为什么把拥有核心技术、品牌、规模等成功因素的 IBM、康柏、惠普挤下计算机领导者行列?

    在很多人看来,戴尔是不折不扣的“暴发户”,可戴尔总裁迈克尔 戴尔在总结自己“如何管理 30 亿美元的公司”时,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大多数公司发展和成熟的步伐都比我们慢许多,但他们在规模尚小的时候所学到的基本程序,我们现在必须回头学习。”这样学习的结果是:戴尔转移重点,从向外发展转为加强公司内部,而现在的戴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在检验损益表时拥有超过 400 种不同分析法的公司”。

    戴尔的做法我觉得是在加入 WTO 后企业家如何对待成功的“常例”,也就是说,在他们把握机会获得成功之后,选择的是成为“从向外发展转为加 强公司内部”的管理者──通过对事的经营,也即是通过制度、程序与文化来维持“持续”增长,而不是选择“由伟大思想指导外部扩张”的政治家,通过对人的经营,即通过谋略、个人魅力和“造势”来实现“持续”成功。所以,当 WTO 的水温在缓慢但却势不可挡地升高之际,我建议那些习惯于“个人魅力与谋略”的企业家,要将自己从市场政治家思维转向战略管理者思维──不要把精力主要放在抓住各种重大获利的机会上,而是要放在抓住机会之后的持之以恒上。抓住机会是战略,持之以恒却是管理,这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正如沃尔玛创始人萨姆 沃尔顿总结的那样:“许久以来人们总认为沃尔玛一夜成名只是靠伟大的点子,但它是我们自 1945 年以来所有努力的结果,像大多数骤然成功的例子一样,我们足足奋斗了 20 多年。”

    为成就一个企业、而不是为成就某个人去奋斗几十年,我认为这是相当一批中国企业家“跳出温水”的关键一步。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