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全球最大的公司
 作者: Paola Hjelt    时间: 2002年10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四十六期>>封面专题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利润? 什麽利润? 对于大企业来说,这是糟糕的一年。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则是发生巨变的一年

    作者:保拉•耶尔特 (Paola Hjelt)

    这是创记录的一年──亏损的记录。在《财富》全球 500 强企业中,有 297 家利润下降。2001 年全球 500 强的盈利总和还不到上一年的一半,是自 1995 年全球 500 强企业排行榜上首次同时包括了服务业和工业公司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所有与电话有关的公司遭受的打击都很严重。加拿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网络(Nortel Networks,第 263 位)下降的幅度最大: 与前一年相比,它在 2001 年多亏损了 240 亿美元。英国沃达丰(Vodafone,第 123 位)的亏损则从 144 亿美元增加到 230 亿美元,而日本电信业的主要支柱日本电报电话公司(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第 16 位)则从盈利 42 亿美元转为亏损 65 亿美元。合计起来,与上一年相比,全球 500 强榜上的 24 家电信公司的盈利下降了 780 亿美元。

    ...

    但是,并不是每家公司的情况都如此糟糕。传统经济的坚定拥护者,像化工业巨擘杜邦公司(DuPont,第 172 位)的利润猛增了 88%,而产品从尿布到冰激凌无所不包的联合利华(Unilever,第 68 位)的利润增加了 61%。还有沃尔玛(Wal-Mart)。这家位于美国最贫困的一个州的一个普通小城镇里的零售商,销售收入达到了 2,200 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家公司。因此,沃尔玛取代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也是第一家获此殊荣的服务业公司。在欧洲,英国石油公司(BP)在零售业大量投资,收入增加了 260 亿美元,取代皇家荷兰壳牌集团(Royal Dutch/Shell)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公司。在亚洲,每况愈下的叁菱(Mitsubishi)将最大公司的位置拱手让给了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到目前为止,全球 500 强排行榜一个不变的事实便是变化。1995 年的全球 500 强排名榜上,四家最大的公司都是日本公司──叁菱、叁井(Mitsui)、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Itochu)和住友(Sumitomo)。 同时,榜上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有六家是日本公司,美国的埃克森(Exxon)、通用汽车(GM)、通用电气(GE)和欧洲的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占据了其余四席。今年只有一家日本公司──丰田汽车进入了前十名。排在前十名的另外九家公司里有叁家欧洲公司──英国石油、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和戴姆勒-克莱斯(DaimlerChrysler)和六家美国公司。风水轮转,前叁名的位置被叁家美国公司 ──沃尔玛、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所占据。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排行榜顶端。全球 500 强排行榜是全球宏观经济趋势的真实反映。以日本为例。自 1995 年以来,日本遭受了数次经济衰退以及数不胜数的政治动荡,日本几位最好的棒球选手也外流到美国。因此全球 500 强排行榜上日本公司的数量从 149 家下降到 88 家便不足为奇。1995 年,日本公司的收入占全球 500 强总收入的叁分之一强;现在仅占约五分之一。

    造成日本公司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银行的状况。自从 90 年代初期资产泡沫破裂时起,日本的银行一直被坏帐所拖累。这也在 500 强排行榜上反映了出来:12 家日本银行从排行榜上消失,目前仅剩一家。

    在日本经济走下坡路的同时,美国经济则呈上升的趋势。美国公司在榜上的数量从 1995 年的 151 家增加到 2001 年的 197 家。同一时期,美国上榜企业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也从 29% 上升到 42%。“通过削减开支和迅速适应美国极具竞争性的商业环境中的变化,美国公司在国外的竞争力也变得更强,”驻纽约的 J.P. 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J.P. Morgan Fleming)全球策略师施奈德(Stuart Schneider)说。新上榜的公司说明了这一趋势。戴尔(Dell) 在 1997 年前还榜上无名,现在它排在第 131 位。Sun 公司(Sun Microsystems)于 1998 年首次上榜,现在列第 268 位。

    波士顿的麻萨诸塞大学管理学教授劳伦斯•弗兰科(Lawrence Franko)就 500 强中的工业公司进行了比较性的评估。他的结论是:创新是美国公司复苏的主要原因。“许多美国公司在 80 年代对研发方面投入不足,”他说。“他们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多样化经营。这种状况在 90 年代有所改变。”树立全球化观念同样十分关键。弗兰科说,通用汽车和美国铝业(Alcoa)等公司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变得更大更强。而像 RCA 和西屋电气(Westinghouse)这类倾向于美国本土市场上的企业则景况不佳。

    欧洲则位于美国和日本之间。欧盟的 15 个国家在今年 500 强排行榜中有 143 家公司上榜,与 1995 年的 155 家相比有所下降。但是这些公司总收入在 500 强中所占的份额则略有上升,从 1995 年的 28% 增加到了 30%。在这里,500 强排名再次反映出更为宏观的经济现实:欧洲在这一阶段的增长速度比日本快,但是却还没能赶上美国。

    欧洲能够增长得更快吗?欧元的问世将大幅度地降低商业开支,而且欧洲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人才。“没有内在原因阻碍欧洲赶上美国,”芝加哥的苏黎世金融服务公司(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首席经济师黑尔(David Hale)说。而且,在欧洲的确有成功的例证,最突出的便是诺基亚(Nokia,第 147 位)。这家芬兰移动电话制造商于 1997 年首次上榜。现在诺基亚是移动电话行业的标准制订者。就在欧洲的公司已经证明自己能够与任何地方的企业抗衡的时候,欧洲政府却依然喜欢进行干预。如果欧洲想与美国争夺全球经济霸主的地位,这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近几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是中国的崛起。1995 年只有叁家中国企业上榜。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企业不断完善会计标准,中国企业在排行榜上的数量稳步增加。今年已经有从电信业到银行业的 11 家中国企业上榜。但是它们的收入之和在 500 强企业中只占不到 2% 的份额。同时在这个泱泱大国里一些重要的事情依然没有改变。中国最大的公司依然均为国有企业,人员过多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型石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Sinopec,第 86 位)的 93.7 万名职员创造的收入为 400 亿美元,而埃克森的 9.79 万名雇员创造的收入则为 1,920 亿美元。

    加拿大也已经用事实证明它的经济实力不容忽视,尽管人们没有听到对它过多的吹嘘。在超过以往十年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推动下,加拿大现在已经有 16 家公司荣登排行榜,而在 1995 年仅有五家企业上榜。以前同为英国殖民地的澳大利亚有六家公司上榜,比 1995 年增加了叁家。

    韩国公司在榜上的变动比任何国家都大。1995 年韩国有 8 家公司上榜。在“亚洲奇迹”阶段,韩国公司在排行榜上的数量上升到 13 家,然后在 1997 年亚洲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则下降到了 9 家。但是韩国将危机转变为机遇,进行了认真的结构调整,现在已经有 12 家公司榜上有名。举例来说,叁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第 105 位)和现代汽车(Hyundai Motor,第 133 位)已经将自己变成了一流的公司。 叁星电子自 1995 年以来收入和利润均增长了一倍,雇员人数则几乎保持不变。而其它一些并未采取变革的韩国公司,例如大宇(Daewoo)和双龙(Sangyong),则跌出了排行榜,几乎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至于世界其余地区的公司,两家俄国石油公司──Lukoil(第 422 位) 和 Gazprom(第 236 位)──分别在 1999 年和 2000 年进入排行榜。印度石油 (Indian Oil,第 226 位)依然是排行榜上唯一一家印度公司, 而委内瑞拉石油公司 PDVSA(第 66 位)依然是委内瑞拉唯一一家进入全球 500 强的公司。目前尚没有非洲企业进入 500 强之列。

    到目前为止,从《财富》全球 500 强排行榜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财富》杂志创刊者亨利•卢斯(Henry Luce )所称的“美国的世纪”现象已经延续到了新的千年。当然,正如过去八年的经验所显示的那样,一切都可以迅速改变。

    译者:孙钰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