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想搜索网络公司的赢家吗?别费劲了Google 就是!
 作者: Fred Vogelstein    时间: 2002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四十五期>>特写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弗雷德•沃格尔斯坦 (Fred Vogelstein)

    当埃里克•施密特接手 Google 时,人们都以为他发疯了,而现在人们再也不这样认为了

    去年当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从 Novell 首席执行官的岗位上退下来接手 Google 的时候,硅谷的反应可以用一个大大的问号来概括。是的,施密特在软件巨擘 Novell 公司四年的经历并不尽如人意,更算不上是成功。但他加入一家网络公司又能怎麽样呢?人人都知道 Google 是一个很棒的搜索引擎,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认为它会赢利。包括 Alta Vista、雅虎(Yahoo)、Lycos、Excite、Infoseek 在内的一些公司都曾经尝试过开创基于搜索的业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施密特身为 Sun 公司的前任老板似乎也在犯与乔治•沙欣(George Shaheen)同样的错误,后者在 1999 年辞掉了埃森哲(Accenture)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去管理一家面临崩溃的网络公司 Webvan。

    而今天,人们开始明白 47 岁的施密特并没有发疯。他离开 Novell 的决定可以同惠特曼(Meg Whitman)四年前从 Hasbro 离职投奔 eBay 相提并论。虽然 Google 仍然是一家私人公司,但据消息可靠人士称,其 2001 年的收入接近 7,000 万美元;而现在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最有意义的是,Google 已经取得了增长并且开始赢利。去年员工的人数增长了一倍,达到近 400 人,Google 每年的盈利水平已经超过了 1,500 万美元。施密特和他的管理班子并未确认这一数字,但是却对以下说法表示了首肯:假如雅虎在今年 6 月份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的话(雅虎每年支付 Google 700 万美元使用它的搜索技术),它仍将保持赢利。

    引人关注的是,公司并没有投入大量的广告资金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Google 的深入人心主要是靠口口相传。“他们是信息领域的 eBay,”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互联网分析师米克(Mary Meeker)说。“你上 eBay 去找不容易找到的东西。你上 Google 去找不容易找到的信息。”Google 和 eBay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同样在成立叁年半之后,Google 的盈利是 eBay 的叁倍。去年,在成立六周年之际,eBay 在 6.14 亿美元收入的基础上取得了 9,000 万美元的盈利。

    最近很多对于 Google 的乐观情绪都来自于一件事情:在 5 月上旬,美国在线(AOL)选择 Google 作为其唯一的搜索引擎,并且同意作为收入的一部分,将 Google 的广告传播给它的 3,500 万注册用户。美国在线(《财富》的母公司)目前也许正面临着自己的问题,然而,没有人会否认,对于在线广告商来说,美国在线的注册用户是网络空间里最令人垂涎的目标。而对于像 Google 这样的小公司,与美国在线签署协议提供了直接的可靠性。“Google 正在从美国在线和雅虎那里争夺浏览量。因此美国在线说,‘让人们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 Google 吧,那样的话我们也许会留住网络用户。’”Piper Jaffary 的分析师拉斯特切(Safa Rashtchy)说。

    几乎从它成立的那天起,Google 就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了。在成立叁个月后,它就跻身《PC Magazine》的 1998 年排名前 100 的网站之列,从那以后它的浏览量大大增加了。现在它每天处理的搜索条目有 1.5 亿条,即每秒钟 1,800 条,使用 32 个国家的 74 种语言。它的使用范围从学术研究到侦探间谍活动,无所不包。

    Google 设在加州山景城的总部看上去有点与时代脱节。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它看作是那里的最后一家网络公司。除了那架小型钢琴之外,它的前厅会令你联想到一间幼儿园的教室。咖啡桌上摆放着射月游戏。餐厅里免费提供 Grateful Dead 的前任厨师烹制的食品。周五的会议就像是夏令营的联欢会,而联欢就在公司用来放映电影的卷起的投影仪屏幕上进行。

    但是为了了解 Google 今日成功背后的原因,你需要驾车向南行驶 10 英里,前往公司位于圣克拉拉的数据中心。在这里,在叁间面积像小型办公室的开着充足的冷气的房间里,放置着 Google 的几千台服务器。在全国五个数据中心里有 1 万多台这样的服务器。许多机器看上去就像是高中学生为参加科技展览会拼凑而成的。它们没有外壳,可以从支架轨道上滑出来。

    是的,这很有趣。而这也有助于解释 Google 至今仍然存在和施密特去那里工作的原因:每个支架上都有 80 台服务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 10 台),这就意味着 Google 在同样的空间里可以得到八倍于其竞争对手的动力。这些服务器运行免费的 Linux 操作系统,而不是昂贵的微软或 Sun 的操作系统。由于计算机是使用商用硬件在内部组装的,它们可以轻易地修理或替换。

    这种设置给 Google 带来的灵活性毫不夸张。每个人都对 Google 的搜索软件着了迷。这是公司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像大多数搜索引擎所做的那样,靠关键词出现的多少来排列网页,而是靠每个网页的受欢迎程度和相关性来排列,这一方法行之有效。

    从概念上这很容易模仿,但从技术上来说它却异常复杂,因而对其竞争对手而言一直是个巨大的障碍。这一程序是公司的创办者布兰(Sergey Brin)和佩奇(Larry Page)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研究的基础,后来,他们在 1998 年中途辍学,创办了 Google。但是使公司的业务得以持续下来,并使其软件广受欢迎的还是它低成本的基础设施。

    建立并运行像 Google 这样的网络曾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Linux 尚不存在,Google 作为一家电话公司所使用的计算机部件和带宽价格高昂。创立者们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认识到,可以采用离架式部件来组装电脑,而其他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公司起步,1998 年年底,布兰和佩奇从家人和朋友处集资 100 万美元,六个月后又从 Kleiner Perkins 和 Sequoia Captial 集资 2,500 万美元,并于 2000 年又从雅虎公司筹集到 1,000 万美元。此后他们就再没有筹集资金的需要了。

    好吧,我们知道公司是怎麽节约资金的了。但它又是怎麽赚钱的呢?它将搜索技术出售给雅虎、美国在线和《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这样的公司,使它们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使用 Google 的搜索引擎。它还出售网上广告。这是 Google 最引人疑虑的业务。为什麽呢?其原因是人们认为网上广告的效率很低。直到 Google 和其对手 Overture 开始这样做之前,这一看法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这两家公司发现,引起广告商不满的是网上广告被出售和展示的方式,而不是这一做法本身。

    Overture 和 Google 相继开始销售称作赞助链接的产品,也就是带有互联网链接的分类广告。赞助链接不需要任何制作成本,可以通过带宽不大的网络轻松下载,其推销方式比报纸广告更为巧妙。他们也更受广告商的青睐,付费的标准是人们实际上点击广告的次数。对报纸广告来说,广告商必须按照广告刊登的次数来付费,却无法了解广告的效果如何。Google 将这一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将文本广告与搜索结果联系起来,而这一点是 Overture 不具备的。换句话说,假如你在 Google 上搜索 Botox 这个词(打个比方来说),就会有一个广告和 Laserlightrx.com 的链接与搜索结果同时出现。这个结果是网站经营者从互联网诞生那一天起就一直试图实现的目标:有意义的搜索结果伴随着相关的广告内容。

    施密特执掌下的 Google 正在努力试图平衡它的业务范围、技术和广告商基础。它已经将其搜索服务出售给了 130 家公司及政府,目前它还允许软件开发商将它的技术并入他们的应用程序中。2 月份它开始出售一种搜索“装置”──其内部兼有 Google 的硬件和软件配置的计算机设备──来帮助公司搜索他们的内部网络。Google 希望开始一项信息引导业务,于是扫描了成千份目录,以便于想购买从食品加工器到外科手术刀等任何东西的人们找到他们需要的商品。最终的目标又是什麽呢?“使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任何你需要的东西。”施密特说。

    但仍有许多事情会使 Google 的计划停顿。一个巨大的挑战是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使公司古怪的文化保持不变。对于外来者来说,这听上去也许像是浪费时间,但是由于施密特在 Sun 公司 14 年的工作经历,他知道像 Google 那样的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oogle 的优势之一是其有头脑的员工队伍── 15% 的员工是博士毕业生,公司鼓励员工提出新点子并且采纳它们。而像这样的员工在管理者说了算的公司却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施密特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护公司创立者布兰和佩奇的精神,而不是将他们彻底抛开。

    与美国在线签定的协议揭示了对于 Google 的发展必要的变革。布兰和佩奇不喜欢对员工保密。举例来说,在 Google 的周末会议上,他们将财务结果这类东西公诸于众。但是没有哪个企业可以始终对员工做到完全诚实和公开。当与美国在线的谈判处在一个敏感的阶段时,员工们知道有事情发生了,于是便向布兰询问。他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是诚实的,但却容易给人们造成误导。

    另外一个使人畏缩的问题是 Google 将如何应付那些对也许会违反专利法的搜索结果表示反对的公司或组织。当科学教派(Church of Scientology)对一个叫作 Xenu.net 的网站提出异议时,Google 同意了它的要求,但是施密特说他不知道假如这种情况频繁发生的话他将会怎麽做。

    施密特说 Google 现在不需要上市。显然,它在长时间内都会是最为吃香的技术型企业,而且最终它必将完成上市这一步,因为它的投资者希望将资产转为利润,公司也需要现金来扩展业务。但是正如施密特指出的那样:“我们甚至连首席财务官都没有。你会认为我们在将公司上市前希望找一位首席财务官。是吗?”嗨,干吗不搜索一下失业的首席财务官呢?

    译者:徐梅珊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