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俄罗斯脱颖而出
 作者: Bill Powell    时间: 2002年07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四十三期>>区域报导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随着中东局面陷入一团混乱,俄罗斯石油公司纷纷从中渔利。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此深恶痛绝

    作者:鲍比尔 (Bill Powell)

    去年 9 月 11 日晚,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首席执行官和大股东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正在位于莫斯科的的家中。当这位俄罗斯赢利最多的石油企业的老板在电视屏幕上目睹着灾难突然降临时,他以为自己在看一部灾难片。“我过了一会儿才明白那是 CNN 的新闻,”他说。电视上世界贸易中心被摧毁的镜头并非是一部“糟糕的好莱坞影片”(按照他的说法)的片段。在那时,不论是他或其他任何人都还没有意识到,这场灾难性的事件将如何深刻地改变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其他经营着俄罗斯庞大的石油工业的人们的世界。

    在几小时内普京(Vladimir Putin)向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致电表示慰问并愿意提供帮助。在几个月内,普京访问了布什位于德克萨斯州 Crawford 的牧场,和他一起谈论反恐怖战争──作为对普京的回访,本月(本文原刊于 5 月 13 日出版的 Fortune ──译者注)布什将访问莫斯科。9.11 事件后,出于各自的原因,普京和布什彼此间又亲密起来,并重新确认了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将对俄美关系的许多领域都将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目前有一点已经非常清楚:世界正在重新认识到一个简单的地理上的事实的重要性,那就是除中东之外,俄罗斯是拥有石油资源最多的国家。这一事实包含了潜在的利润和在地理政治学上的重要性。在中东,“稳定”已不是首先跳入我们脑海的词汇。尽管沙特阿拉伯皇储阿布杜拉(Abdullah)已经向布什总统保证他的国家不会用石油作为武器,停止石油供应的传闻还是散播开来。在这种种背景之下,在苏联解验后 10 多年后,终于轮到霍多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公司粉墨登场了。

    对于金钱及国家事务两方面而言,洞察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俄罗斯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资源。由于这个原因俄罗斯一直吸引着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前来淘金。在 19 世纪后期,着名的瑞典实业家诺贝尔(Ludwig Nobel)开始在高加索山脉开发油田,并由此驱使另一位国际企业家在俄罗斯市场上搜寻煤油,他的名字叫 J.P. 摩根(J.P. Morgan)。由于不久掌权的苏联政府经济上的无所作为,俄罗斯的石油生产在 80 年代后期才达到高峰,日开采量达约 1,200 万桶。但是令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中东石油输出国庆幸的是,大部分开采出的石油都被关在了东西方之间的铁幕(Iron Curtain)背后。苏联解验后,人们对于俄罗斯最终将跻身于世界主要石油产出国行列的期望日益高涨。但是正如经济领域的其他行业一样,石油开采行业在叶利钦统治时期掠夺式的无秩序状态下被忽视了。那时像霍多尔科夫斯基、别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这样的人都将精力放在了收购资产,而不是经营资产上。

    他们以“寡头政治集团成员”闻名于世,而这一称呼并非褒扬之词。他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收购有价值的资产,然后竭尽全力抓住不放。想一想今年 38 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吧。1995 年他在俄罗斯臭名昭着的“以债权收购股票”的阴谋中买下了尤科斯石油公司,通过厚颜无耻地大规模稀释股份,甩掉了尤科斯重要的少数股东──美国投资者达特(Kenneth Dart)。然后又在 1998 年顶住了叁家以尤科斯公司 30% 的股份作为抵押向霍多尔科夫斯基的银行贷款的西方大机构,从而在经济危机中得以幸存。由于在俄罗斯事实上无法可依,这些西方人难以在法律上占上风,最终他们只得抽身而去,仅仅保留了在今天来看微乎其微的股份。

    那是世界其他国家对俄罗斯视而不见的时候。那是 1998 年年底。俄罗斯卢布贬值,而且,更令西方投资者愤然的是,它推迟了偿还外债的时间。俄罗斯和它的商人被整个世界遗忘了。当人们对互联网的狂热达到巅峰时,没有人再对这个地方表示一丝一毫的关注。

    正如莫斯科联合金融集团(United Financial Group)首席分析师苏利文(Stephen O'Sullivan)指出的那样,在 9.11 事件发生前的一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确存在着对俄罗斯“缓慢的重新评估”。在经历了叶利钦执政期间的社会骚乱之后,普京至少已经开始整顿秩序。石油价格上升。更为重要的是──同时也是最不为人注意的(除了石油行业的专家之外)──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也增长了。那时每个人都把经营石油公司的人看作是强盗式资本家,他们却开始联合行动起来。

    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之前,当世界开始用另一个视角关注俄罗斯的时候,他们正在大步流星地前进。在尤科斯公司,在西伯利亚石油公司(Sibneft,一家由 Eugene Shvidler 代表阿布拉莫维奇经营的公司,后者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他现在也是俄罗斯东北部一个边远地区的地方长官),管理层的工作是利用他们收购的资产创建现代化的石油公司。在 1996 年日开采量为 600 万桶的基础上,俄罗斯的石油日产量在过去两年内已经增长了逾 100 万桶。出口量也激增了。现在俄罗斯每天在国际市场上出售 500 万桶原油和石油产品──这一数字仍将继续增长,因为每桶石油所带来的国外的美元收益与国内的卢布收益之间的差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在正常情况下,俄罗斯的突现会引起欧佩克(OPEC)的注意。它在石油增产的同时,欧佩克组织面临全球经济衰退,正在削减其产量以期将石油价格抬高。9.11 事件使局面变得更为复杂。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人们对于 19 名劫机者中有 15 名沙特阿拉伯人并未表示意外,对于普京总统如此迅速地倒向华盛顿的一边也无人表示惊讶。“在那样的时候他做了每个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情。”霍多尔科夫斯基说。

    但是除了同情之外这里还有其他的原因。来自阿拉伯的恐怖分子有很多都在拉登(Osama bin Laden)的营地接受过培训,数年来他们一直在车臣困扰着俄罗斯的军队。普京相当合理地将激进的瓦哈比派教义──从沙特阿拉伯众多的寺庙里涌现出的痛恨 教徒的伊斯兰教标志──看成是俄罗斯南部伊斯兰教地区不稳定性的来源。简言之,在莫斯科和利雅得之间一直存在着间隙。去年 11 月,在重要的欧佩克会议召开前,当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Ali Naimi)专横地要求俄罗斯与欧佩克保持一致,削减石油产量时,俄罗斯几位新兴的石油巨头大为愤怒。俄罗斯人用简单的一个“不”字就将他打发回了他的“瓦哈比沙箱”(用一位石油寡头的话来说)。

    众所周知,纳伊米从这次经历中吸取了一个重要的教训。近来围绕俄罗斯石油的焦点是,实际上并不存在什麽“俄罗斯石油”。不仅仅是俄罗斯以及从前的苏联,在挪威、墨西哥或委内瑞拉等国情况同样如此,在这些国家是由政府指定国有企业定量生产石油。“俄罗斯石油”是一系列资产富足的公司的集合(其中最大的一家是 Lukoil,它的收入超过 120 亿美元),包括尤科斯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Surgut Oil & Gas、鞑靼石油公司(TatNeft)、TNK 公司,所有这些公司都是主要的原油生产商。它们极具竞争力,有着截然不同的成本架构和运营优势,对于俄罗斯将在多大程度上与欧佩克合作持不同的观点。

    假如你想要了解这些公司的竞争实力,你只要想想 Lukoil 公司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公司就行了。这两家公司的总部大楼彼此仅相差几个街区。Lukoil的办公楼是一幢引人注目的颇新的摩天大楼。尤科斯的办公楼则是一幢巨大的、色彩斑驳的苏联式样的老楼,以前的居住者是一家苏联时期的防御设施承包商。尤科斯大厦外面挂着一排醒目的旗帜,上面印着“尤科斯,行业领袖!”的字样。它的意义并不只是为了鼓励在尤科斯工作的员工,也是为了吸引每天在上班路上都要经过这里的 Lukoil 员工的注意,尤其是他们的首席执行官阿列克佩罗夫(Vagit Alekperow)。

    苏联解验后,Lukoil 是俄罗斯石油的领军人物。政府仍然拥有公司 14% 的股份,虽然它现在正准备将其余 6% 的股份出售给投资者。它仍然是俄罗斯人的最大的国有公司,有长达 30 年的可开采储备,一个大型的零售连锁中心,以及向国际扩张的野心。举例来说,在苏联解验后对里海区域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野蛮争夺中,Lukoil 赢得了胜利,并且成为目前在那里生产石油的唯一一家俄罗斯公司。它的销量几乎是尤科斯的两倍,但是两者相比它的优势也仅止于此。公平地来说,因为它是苏联的国有旗舰公司,Lukoil 将更多低效的社会主义时期的辎重带入了 90 年代。作为公司,与之相比尤科斯则更胜一筹。

    在 1998 年底,霍多尔科夫斯基拥有一家在当时价值 3 亿美元的石油公司 92% 的股份。他做了个清醒的决定,准备按西方的管理和透明度标准将尤科斯转化为一家“国际石油公司”。不用说,那时愿意相信这一理想的人们不会想把达特或霍多尔科夫斯基拒绝了的叁家银行包括进他的计划,或者说,就此而言,这个计划应该只属于霍多尔科夫斯基本人。但是,事实却如尤科斯的一位员工所言,“这是达到他的目标的唯一的方式。”那就是,把他用尽一切手段(甚至欺骗)取得控制权的公司的价值提高。

    他的确按部就班地做到了这一点。尤科斯不像其他俄罗斯石油公司一样,背负着过度的民族自尊心──认为西方的管理人士无法真正教会俄罗斯人任何事情 ──尤科斯与大型石油服务供应商斯伦贝谢(Schlumberger)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工作关系,它们一起着手提高尤科斯在西西伯利亚的大批油井的生产力。霍多尔科夫斯基还将几位外国人引进了他的管理班子。其中职位最为重要的是一位叫马赫(Joe Mach)的美国高级副总裁。他出生在塔尔萨,说话的腔调慢吞吞的,举止平易近人,富有魅力。马赫在全球的油田有 31 年的从业经验。他一开始在 Gulf Oil 工作[在 80 年代初期被雪佛龙(Chevron)收购],然后就职于斯伦贝谢公司,在过去叁年里为尤科斯效力。马赫在 1977 年由于一个项目的原因来过苏联。当我们问及他是否曾设想过在一家俄罗斯石油公司担任全职工作,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他又补充说,他知道他的工作有一天将把他带回到俄罗斯。为什麽呢?“因为除了中东以外,这里是唯一盛产石油的地方。”他说。

    事实上,与沙特阿拉伯的 2,610 亿桶石油储备量相比,俄罗斯有 550 亿桶石油的储备(已证实的储量),尤科斯在其中占有 118 亿桶。马赫的具验职责并非发现新的储备──尽管俄罗斯也有着丰富的新石油储备──而是更好地开发尤科斯现有的油井。开采新的石油储备一直是石油业最吸引人的一项工作,但是正如马赫所说,这项工作过于昂贵(虽然由于卢布价值较低的缘故,在俄罗斯的花费比在美国要少)。尤科斯已经利用先进的新软件程序改善了钻井技术,将水注入油井中,使更多的石油浮出水面。油田钻井就如同精密度瞄准一样,它的经济学原理很简单:从已有产出的油井中提取石油比开采新的石油资源所花的成本少得多。尤科斯利用新的程序识别出哪些油井能够通过注水的方式生产出最多的石油。马赫说,它所使用的系统“是世界级的”。他马上又补充说,“事实上,它比世界级的还要好。”

    这麽做的结果很快就在尤科斯的利润上得到了验现。公司大刀阔斧地削减了生产每桶石油的成本,考虑到资产的质量,它已经在俄罗斯石油生产商中位居成本最低之列。光是营运费用一项,尤科斯估计它去年每桶的成本仅为 1.86 美元,这一数字已经是很低了。它使得尤科斯可以与将成本压低至一个多美元的沙特油田相媲美。2001 年尤科斯生产每桶石油的赢利为 9.11 美元,到目前为止是俄罗斯工业领域最高的盈利数字,即便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名列前茅。在产量激增的情况下 ──去年增长了约 20%──尤科斯的利润已经达到很高──估计 2001 年利润为 29.7 亿美元,收入则为 70 亿美元。利润率高达 42.5%。自 9.11 事件以来,尤科斯的股票暴涨。到 4 月 24 日为止,公司在 1998 年 3 亿美元的市值已经增长到了 200 多亿美元。

    尤科斯并不是唯一一家摆脱了负担的俄罗斯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也是如此。虽然它的成本不像尤科斯那麽低 ──部分原因是由于它开采的石油更多 ──但却低于 Lukoil。最近它也在创造利润。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人们猜测的目标,即它有可能会被一家谋求全面进入俄罗斯石油运营工业的外国大石油公司收购。然而,当霍多尔科夫斯基明确地对《财富》记者说,他对于将尤科斯公司推销给皇家荷兰壳牌集团(Royal Dutch/Shell)或是埃克森-美孚不感兴趣时,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总裁 Shvidler 却对是否准备出售公司的问题提供了肯定的答案。

    对于可能出现收购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对于 9.11 事件之后俄罗斯复兴的证据,并不比四月底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宣布将它在一家名为 Sidanco 的俄罗斯公司内的股份由 10% 提高至 25% 的消息来得确实,这家公司是 TNK(或 Tyumen Oil)的子公司。TNK 由Alpha 集团控制,Alpha 集团是另外两个俄罗斯寡头── Mikhail Friedman 和 Pyotr Aven 的投资分部,它的经营者是俄罗斯人屈克斯(Simon Kukes),他身为阿莫科(Amoco)的经理在美国工作了若干年。在 90 年代后期,屈克斯就 Sidanco 的一项关键资产(一个高产的油田)问题与 BP 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BP 指责 TNK 贿赂法官,以期控制一次破产拍卖,在此次拍卖中油田的控制权为 TNK 所获得(TNK 否认了这一指控)。BP 的董事长约翰•布朗爵士(John Browne)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俄罗斯,看样子在近期内也不会再旧地重游了。然而,最近他与 TNK 之间相互示好,达成和解并签署了一项协定的事实说明了两件事情:第一,BP 认为俄罗斯已经今非昔比,第二,Alpha 集团非常乐于就整个 TNK 公司再次签署一项类似的协议──而关于这一点屈克斯直认不讳。

    所有这些都对俄罗斯工业产生了连锁反应,其结果在 4 月下旬的莫斯科可以看到。Lukoil 的首席执行官阿列克佩罗夫在 4 月 22 日召开了一次分析师的会议,在会上他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大副削减成本(部分措施是关闭上千个高成本低产出的油井),并提高总验产量。政府想以高昂的价格收购 Lukoil 准备出售的 6% 股份,当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和尤科斯的股票价格猛涨,而 Lukoil 的股价却下跌时,政府开始不安地观望。阿列克佩罗夫得到了这个信息。在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时,他聪明的助手费杜恩(Fedoun)说出了阿列克佩罗夫听来无比悦耳的话,“我们将尝试去做尤科斯做过的事情。”

    连锁反应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俄罗斯的边境。多产并有利可图的俄罗斯石油工业对无论何地的能源消费者来说都是个好消息,对沙特阿拉伯及欧佩克组织来说却不啻为一个噩耗。由于每桶石油的低成本和高利润,尤科斯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增产。越多俄罗斯公司有同感就越好──目前 Lukoil 的费杜恩相信莫斯科与欧佩克“合作”更符合自身的利益。唯一阻碍俄罗斯向国外出售更多石油的因素是基础设施──输油管道和港口──但是俄罗斯的石油行业和政府也正在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新建的波罗的海输油管道每天可以将 24 万桶石油运往西方国家。

    沙特阿拉伯正在警惕地关注着这一切。9.11 事件之后,利雅得拼命试图挽救它在美国已经狼籍的声誉。它还希望能确保继续供应美国 15% 的石油进口量(正如目前的状况),而不希望看到未来几年当俄罗斯出口量逐渐增多时,它的市场份额将慢慢减少(现在俄罗斯在美国的石油进口量中只占到区区 0.77% 的份额)。同时做到这两点的一个方法是──与此同时萨达姆•侯赛因恳求他的阿拉伯同胞们减少石油产量,作为惩罚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措施──保证提高石油产量,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利雅得在四月下旬说它将会这麽做。而沙特阿拉伯仍然可以随时打开或关闭钻井龙头,以服务于他们的外交政策目标,这一点是普京无法做到的。

    然而沙特阿拉伯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环境里,如果布什试图将萨达姆赶出伊拉克的话,在未来大约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的环境将会更为动荡不安。很难想象会有许多美国人不愿意放弃一点沙特的石油。在过去糟糕的日子里,“俄罗斯人来了!”这句话(即便是用愉快的语气来说)将提醒我们谁是敌人。现在情况已不再是这样的了。现在俄罗斯人的确来了。对此 SUV 的驾驶者和世界上其他所有能源消费者该说的只会是这样一句话:感谢上帝。

    译者:徐梅珊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