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主要行业2001年回顾 竞争与发展
 作者:    时间: 2002年07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四十三期>>封面专题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高盛公司供稿)

    本文选择了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中的六个行业及其部份企业来回顾他们在 2001 年的发展历程。这六个行业是:电力、石油、电信、计算机、家电和航空。这些行业大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在 2001 年经历了重大重组改革,亦是备受投资者与社会公众关注。

    电力

    彻底分拆国家电力公司的方案历经两年争论,几易其稿,终于在 2001 年底基本瓜熟蒂落,于 2002 年初出台。从此,中国的又一个重大行业加入了打破垄断、走向市场竞争的行列。石化,去年二月中国海洋石油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使中国上市公司又增多了一个巨头。叁大石油巨头对内继续面临重组国营时代遗留下来的架构臃肿问题,对外积极考虑购买海外资产,籍以全面增长竞争力。电信服务,酝酿已久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也终于在 2001 年底出台,掀起了自 1999 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拆离之后的第二次分家运动,中国固网通信和移动通信的业务竞争也会从此进一步加剧。计算机,在全球计算机销量首次下滑的 2001 年,各大国外厂商更是对有 22% 年销量增长的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然而联想和其他国内品牌还是牢控着中国的大半壁江山,但他们对外来竞争仍不能掉以轻心。家电,这是中国另一个国内品牌可在国外品牌面前扬眉吐气的行业。然而,中国的家电业在 2001 年仍然持续着年复一年的价格战,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现象。航空,中国航空市场终于即将从“战国时代”进入到“叁国鼎立”时期,25 家航空公司混战的恶性竞争有望在重组后得到改善......

    不难发现,这些行业和企业所共同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竞争──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重组、发展与增长。中国加入 WTO 后将面临世界性的舞台和竞争规则;重大行业分拆重组后还需落实种种复杂微妙的具验操作细则;广大最终用户和消费者也日趋成熟和“挑剔”。在此环境下,中国政府如何创造和维护正当、健康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企业自身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增强效率与竞争力,将是中国企业生存、壮大的关键所在。

    电力行业

    上榜企业: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5)

    山东国际电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39)

    北京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49)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

    2001 年的中国电力行业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彻底分拆重组国家电力公司(简称“国电公司”)的方案历经两年争论,方案几易其稿,终于在 2001 年底基本确定,并于 2002 年 4 月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在电信、民航、石油行业之后对另一个战略领域内的重大行业进行分拆、重组。

    中国电力改革的序幕始于 1997 年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与电力部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行。一年之后,电力部撤销,国电公司受权经营和管理原电力部下属的国有资产。其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试点工作于 1999 年 4 月在上海、浙江、山东、辽 、黑龙江和吉林六省开始展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六省试点工作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国务院于 2000 年 11 月宣布电力验制改革由国家计委来主持。国家计委领衔的电力验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改革新方案原定于 2001 年初出台,但由于对新方案的争议很大,再加上 2000 年 12 月爆发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电力危机使人们重新慎重评估“电力网安全性”和“打破垄断”之间的天平,使新方案出台迟迟没有动静。在其之后的 2001 年,由国家计委起草的电力改革方案,又经历了几度辩论,几度修改,终于在年底在意见冲突的各方和决策层中达到共识,于 2002 年初出台。根据修改后出台的新方案,目前掌握了全国全部电网资源和 50% 发电机容量的国家电力公司将从纵横两方面被彻底拆分:其中电网部分将被拆分成 7 家电网公司,发电部分除保留约 20% 的发电企业给新的国家电网公司作为调峰使用,其余的将重组为四至五家全国性的发电公司。

    那麽,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里的几家电力公司在行业改革方案充满风雨的 2001 年里表现如何呢?上榜的 4 家电力公司中有 3 家在海外上市:华能国际、山东国际和北京大唐,其股票表现都优于 MSCI 全球公用事业指数。虽然电力行业的改革方案在 2001 年底前虽充满不确定性,但因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出色表现与对产业重组所引发的资产并购机会之预期,投资者对这些中国电力公司的长期前景还是充满了信心。

    电力改革方案实施之后,华能国际会直属国电公司之下,股东结构应不会有大变化;北京大唐和山东国际由于母公司目前拥有电网资源,将归至于重组后的另外叁、四家全国性发电公司旗下。电力行业改革的实施将会给这些上市电力公司提供不少兼并收购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可能会给这些企业带来全行业性电费下调、发电企业边际利润下降的压力。毕竟,电力行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引入市场竞争,利用竞争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各大发电企业如何尽可能的优化燃料成本、营运成本和电厂建设成本,争取在各个电网里能成功的“竞价上网”,将是电力行业随后几年一个新的关注点。

    石油行业

    上榜企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8)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

    2002 年的《财富》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又是石油业巨人的天下。中国石油化工(中石化)及中国石油天然气(中石油)继续高居前二名。此外,中国海洋石油(中海油)亦在去年 2 月 28 日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一跃而成中国上市公司第八强。

    风光背后,中国石油业在 2001 年面对着两大难题:一、如何重组国营时代遗留下来臃肿而又落伍的架构;二、如何在激烈竞争与国际油价波动中改善盈利。

    如何重组: 石油工业是国家战略工业。多年来石油开采、炼整至销售都由巨型的国营企业运作。这些企业通常都有以下特征:一、员工数目众多;二、管理方式依赖行政;叁、生产技术落伍。就以中石油为例,至 2001 年底员工为 422,544 人,虽然比刚转股份制时约 480,000 人少了 12%,但和全球最大石油商埃克森-美孚的 97,900 员工相比,仍然多了 3 倍多,而中石油的 2,000 多亿人民币的营业额却只是埃克森-美孚的 15%,可见人均效率很低。要在入世后和这些跨国企业竞争中谋生存,中国石油业必须放下重担,轻装上阵,提高生产力和善用资本。裁员势在必行。然而,在失业率高居的情况下,一时间大规模裁员,尤其是在石油工业城市,会令大批下岗工人无法转业,无以为生,这会对社会安定造成影响。虽然石油公司都已转为股份制公司,应以股东投资回报为先,然而政府依然在这些企业中持多数股权,在董事会仍有很大影响力。企业生存和社会安定站在对立面:企业重组举步唯艰。

    如何在竞争中赢利?除裁员以减低成本外,中国石油业更要改善管理素质,更新生产技术,从而增加生产力及改善产品质量,增加销售。此外,中石油及中石化在零售燃料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双方都寄望在中国市场全面开放前,塑造品牌形象,霸占市场份额,以抗衡跨国品牌日后的竞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向外扩充的势头。中海油和中石油分别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宣布收购印尼油田的权益。收购海外资产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争取增长和多元化的策略之一。

    整个 2001 年度亚洲石油需求较疲软,油价也有所下降。但中国海外上市石油企业的股票表现在 2001 年优于 MSCI 全球石油指数。中石化有强大的现金流(虽然有部分投资者对其西气东送项目的经济效益有所 疑);中石油在资本运作上提高了纪律性;中海油产量大幅增长,回报率较高。总的来说,中国海外上市石油公司的回报与风险相比性要优于大多数的全球同业公司,对投资者有吸引力。

    电信服务行业

    上榜企业: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3)

    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4)

    2001 年的中国电信服务行业,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中国电信南北大分家。酝酿已久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终于在 2001 年底出台:中国电信被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方部分和中国网通、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南方部分保留“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重组后的两大集团公司仍拥有中国电信已有的业务经营范围,各自可在对方区域内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电话业务,双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等互惠服务,等等。 2002 年 5 月 16 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双双正式在北京成立。

    这一重组是电信行业自 1999 年中国移动从原中国电信中分离上市后的另一个重大改革举措。不难发现,该次中国电信的分拆方案与电力行业的分拆方案十分相似:两者都是对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网络从地域上进行分拆。虽然重组的成效最终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但中国政府当局旨在重大行业打破垄断、引进竞争的决心由此一表。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移动通信。2001 年,中国的移动通信增势有所减缓,但基本上还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移动于 12 月 31 日关闭了模拟移动电话网,中国的移动通信从此进入了全数字时代。中国手机用户于 2001 年 7 月底达到 1,206 亿户,超过美国 1,201 亿户而跃居全球第一。另外,拥有 1,550 万户网络容量的中国联通 CDMA 网络一期工程于 2001 年底建成,并正式向社会放号。这一切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全球移动通信的最大市场。

    然而,全球的手机销量从 2000 年的 4.12 亿部下跌到 2001 年的 3.99 亿部,是手机行业多年来第一次出现全球销售量下降。全球电信行业自 2000 年初股市开始崩盘之后,至今还在下滑,许多知名电信企业出现利润严重萎缩甚至亏损。NTT DoCoMo 的利润从一年前的近 29 亿美金降到只有 600 万美金。美国主要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 Sprint PCS,亏损更是高达 12 亿美金多!在欧洲,曾在 2000 年花天文数字来竞投 3G 牌照和收购扩张的欧洲电信公司更是元气大伤。德国电信目前深陷于 600 亿美金的沉重债务,四处寻找买家变卖资产以减轻债务负担;沃达丰,曾于 2000 年初以创纪录的 1,630 亿美金价格收购德国的曼内斯曼,2001 年经撇帐之后的亏损也创下了英国公司史上的记录。亏损高达 230 亿美金!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都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不可避免的受到全球电信资本市场的影响,其股价分别在 2001 年尾比年初跌去 36% 和 28%,2001 年最低点时比 2001 年最高峰分别跌去近叁分之二和近一半。对广大的外国投资者来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是“成长型”股票,因而其用户增长速度的快慢、平均每个用户通信资费的增减都备受关注。事实上,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增长有所减缓,低端用户猛增、整验经营“增量不增收”的现象已经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股票价格造成了很大压力。另外,使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投资者更为担忧的是,重组后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如在近期内拿到移动牌照,中国移动通信业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变化。

    事实上,无论是固网业务还是移动业务,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入世之后,海外运营商可以参与增值服务,可能会对本地运营者带来新的冲击。目前,AT&T 与上海电信的合资企业已在上海浦东落成,英国电信也在近期宣布在中国提供增值服务。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电信市场,看来一场争夺市场的硬仗将不可避免。

    计算机行业

    上榜企业: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6)

    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7)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69)

    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6)

    上海方正延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4)

    去年,紧接于《财富》(中文版) 2001 年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专题报道之后的一篇文章是“戴尔能否超过联想?”。该文写道:“争夺中国巨大的 PC 市场的战役正进入一个艰难而崭新的阶段:增长速度减缓,消费者日趋成熟。联想能否抵御戴尔着名的“量身定制”模式的进攻呢?”

    时隔一年,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问题。2001 年,世界 IT 产业在全球叁大经济验先后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步履维艰,全球的 PC 销售出现了历史上首次下滑。日本 2001 年的 PC 销售量比 2000 年下降了 5.4%,西欧下降了 4.9%,美国更是一个重灾区,下降了 12.2%。而中国,相比之下,市场增长依然强劲,2001 年的 PC 销售量比 2000 年增长了 22%!

    因此,可以想象,各大国外 PC 生产商在 2001 年都会进一步紧盯住中国市场,中国 PC 市场的竞争程度也将日益激烈。

    然而,近几年中国计算机市场竞争格局的一个微妙变化是:国外品牌的排头兵并没有能在中国市场有大的突破;相比之下,本地品牌中的佼佼者却 军突起,凶猛吞噬着二流品牌的市场份额。戴尔这几年在中国的表现虽然引人注目,但其市场份额的扩增却是更多的牺牲了同类外国伙伴的利益,还没有严重威胁到联想的地位。事实上,联想在中国 PC 市场的龙头地位在 2001 年得到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超过 30%。

    2001 年的科技股由于 TMT 产业的大崩盘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不佳。纳斯达克指数 2001 年最低点时比最高峰时跌去一半。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中的这几家计算机产业公司的股票表现大都“共振”于纳斯达克指数和 MSCI 全球 IT 指数(在上海上市的上海方正延中由于被收购消息炒作是一个例外)。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里的信息产业公司主要都集中在通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里。而《财富》500 强中的高科技公司除了这两个行业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软件公司,数据服务公司,办公自动化产品公司,等等。

    中国信息产业目前巳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1995 年的 2% 增加到 2001 年的 4.2%,其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工业之首。在今后五年,中国信息产业将以高于 20% 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比 2000 年翻一番,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7% 以上。这表明,中国的信息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机。我们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广泛的信息产业公司跻身于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No.24)能否在“中国制造”的时代再现曾经的辉煌?

    家用电器行业

    上榜企业: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20)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

    TCL 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4)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46)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7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88)

    今年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中有 8 家是家用电器类公司。然而,这 8 家公司中,有 3 家是亏损企业,几乎占到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中全部亏损企业数目(7 家)的一半。在剩下的 5 家赢利企业中,利润率也普遍很低:青岛海尔的净利润率最高,不过为 5.4%,而四川长虹只有 0.9%。这些简单的数字反映了目前中国家电企业的一个普遍现状:生产数量和销售额虽然庞大(因而有众多家电企业可跻身于由销售额来排名的“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但经济效益低下。

    表面上,连绵不断的价格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中国家电业频频爆发的价格大战也是 2001 年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造成家电业价格战持续不断的深层原因之一却是目前困扰着中国众多行业的一个共同问题:中国的企业竞争规则还没有真正的、完全的市场化;“无形的手”还被一些有形的障碍所牵制,不能有效的、及时的整合市场资源。一些企业虽然不赚钱或者长期亏损,本应停业、破产或被收购,但由于是地方的重点企业,当地政府基于就业、社会安定等非市场化的考虑,仍然帮助这些企业继续生存下去,使得行业的供求平衡长期得不到实现。供大于求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因此导致了年复一年的“价格战”。

    当然,总验上来说,政府的影响正在减退。2001 年 4 月,“PT 水仙”成为中国第一家被逐出股票市场的企业,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颇具里程碑意义。政府也由此向市场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家电行业中的企业存留、资源配置应由市场说了算。事实上,中国家电行业的知名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 100 强榜上有名的这些企业,也的确都是从市场的竞争中磨练、冲杀出来的。

    价格战之外,另外一个使家电业备受关注的话题是中国的家电业可能最具潜力去实现“中国制造”、“让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诉求的行业。中国家电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都相当有竞争力。2001 年,日本、韩国与台湾企业把生产基地迁往中国的趋势也日趋明显。于此同时,很多中国的家电企业也在探讨应对中国“入世”之举,反复考虑是选择“作品牌”、还是“作工厂”的战略。其实,只要能获取利润,“作品牌”和“作工厂”都是好办法。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在世界范围内日具竞争力的制造能力,应使发展自己的原创品牌和加工出口都有很大的潜力。无论如何,投资者只是希望,在明年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榜单上看到的家电企业,少一些亏损,多一些赢利。

    航空业

    2001 年是奠定中国航空业叁分天下的一年。去年四月份民航总局制定及公布重组方案,将原本竞争剧烈的中国航空市场,由战国时代带到叁国鼎立。“叁大”航空公司集团: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及中国南方航空将在民航总局的推动及鼓励下并购行内多家企业。目前,25 家航空公司逐鹿中原,而“叁大”航空公司只占 55% 市场份额;收购重组完成后“叁大”航空公司集团将占市场 85%,经营环境将大为改善。

    和国际航空业去年因 9.11 灾难事件导致大幅裁员、缩减航班、亏损甚至破产相比,中国航空业可算是幸运。国内线市场因本土经济发展强劲而相对稳健。而国外航空业不景气则有助消除飞机租赁及工资等成本压力。此外,航油价格在 2001 年有所下降(虽然 9.11 事件曾令油价急升)亦有助控制成本。因此中国两大上市航空公司(东航及南航)虽然利润不及 2000 年度,但其股价跌幅和其他国际航空公司相比,可算是小巫见大巫。全球航空业指数去年下跌了 38%,相比之下,南航只下跌了 4-5%,东航下跌了 19-24%。

    加入 WTO 将为中国航空业带来商机。一方面货运量上升,往来中国商旅增多,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亦有助增加对航空的需求。至于各公司能否在未来化商机为丰厚利润,则取决于“叁大”航空集团能否成功重组,改善以往恶性竞争的经营环境。另外,中国航空公司需要加强训练及吸收国外最佳经验,以改善营收航线管理及定价系统,从而提高营运效率。另外,中国航油价格长年比国际价格贵。目前,航油约占中国航空公司营运成本的 25%。若中国航油市场改革能使其与国际接轨,这将大大有利于航空公司。减少航油溢价有助减低成本,增加价格竞争力及吸引新乘客。当然,各公司能否在一片减缩成本、提高收益的呼声中维持航飞安全,也至为重要。

    “叁大”航空集团重组会增加其对融资的需求,引入策略性外资伙伴以补充技术及资金短缺也很有可能。目前“叁大”中唯一未上市的国航已经委任财务顾问,正在研究上市集资方案。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