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施乐公司“卡纸”了
 作者: Jeremy Kahn    时间: 2001年03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二十八期>>企业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杰里米•卡恩(Jeremy Kahn)

    对于这家排行老大的复印机生产企业来说,这又是一次濒临死亡的体验,同时它也需要再次制定扭转乾坤的计划。嘿,到底有没有人可以成功地驾驭施乐公司?

    虽然施乐与复印机是同义词,但是施乐公司(Xerox)看起来却好像无法停止重复自己的错误。本世纪 80 年代初,这家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差点就被日本复印机制造商“消灭”,因为后者推出的复印机的销售价格仅相当于施乐公司的生产成本。不可思议的是,施乐公司通过降低成本、重新集中关注施乐公司的顾客群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手段迅速恢复了生机。后来,本世纪 90 年代初,施乐公司在开发新型数字成像技术的竞赛中落在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与柯达公司(Kodak)的后面,因而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有些人认为施乐公司很快就会被丢进技术发展史的垃圾箱──就像数字设备公司(DEC)或者王安计算机公司(Wang)一样。结果施乐公司又一次摆脱了困境。但是这家公司现在又遇到麻烦了──而且许多投资人怀疑这次施乐公司的末日是不是终于来临了。

    就在两年前,施乐公司好像还在经历死而复生的变化。华尔街的分析员对该公司降低成本和成功地向数字和彩色复印机市场进军等举措大加赞赏。当时,施乐公司的年利润增长率达到了 20%,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在一路飙升。事实上,本刊甚至把施乐公司的股票称为最新的“热门技术类股票”。1999 年 5 月,该公司的股票价格达到了每股 63 美元的巅峰。

    但是施乐公司随即出现了一连串可怕的问题。收入增长停滞不前,利润一路下滑,施乐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了一次令人心悸的下跌,去年 10 月,该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到每股七美元以下──这是自 1991 年 1 月以来的最低点。甚至连首席执行官保罗•阿莱尔(Paul Allaire)也愿意直言不讳,最近他宣布施乐公司的商业模式“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背负着 180 亿美元债务的施乐公司被迫将该公司的股票红利削减 75% 以保存现金。而且,因为无法回到信贷市场上筹集资金,施乐公司不得不从 70 亿美元的信用贷款额中提取 48 亿美元。公司的经营主管们很快就发现自己不得不抵挡“世界头号复印机生产企业濒临破产”的传言了。所有这些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令人十分烦恼的问题:有没有人能够成功地驾驶施乐公司?或者说,这家公司是不是已经出现了永久性的“机能障碍”,就像一位才华出众的科学家因为发生了人格错乱而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样?许多人认为阿莱尔和他领导的极端保守的董事会可能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去年 10 月 24 日,在施乐公司宣布它在今年第三季度亏损了 1.67 亿美元(这是一连串令人失望的利润报告中最近的一次)之后,该公司提出了一个重组方案,希望这个方案今年可以为公司节约十亿美元的开支。(熟悉情况的读者一定知道,施乐公司至今尚未完成上一轮的降低成本工作)。这项新的重组计划要求削减生产开支,减少日常管理费用,同时缩减在发展中市场的业务规模。除销售人员外,施乐公司已经停止雇用新的员工。

    除了削减开支,施乐公司还迫切需要出售资产,以缓解目前现金不足的困境,其中包括一些该公司最珍视的东西。施乐公司已开始磋商以出售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在欧洲的纸张生意和施乐工程设计系统公司,以及施乐公司在数字保安公司 ContentGuard 和软件公司 Inxight 等派生企业中的股份。施乐公司还希望再向富士公司(Fuji)出售它们在日本成立的合资企业富士施乐复印机公司 25% 的股权,并为自己的喷墨打印设备业务找到投资人。施乐公司预计出售上述资产可以获得 20 亿至 40 亿美元的收入,但该公司表示它不会以“火灾受损物品大拍卖”的价格出售资产。

    许多分析员此前估计施乐公司会采取力度大得多的行动。有报道说施乐公司曾经试图将该公司负责赊销业务的分支机构出售给 GE 资本公司,仅此一项交易就有可能使施乐公司获得高达 40 亿美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将该公司令人吃惊的债务负担减少三分之二。但是施乐公司现在表示它只会逐步退出赊销业务,具体做法可能是出售一些贷款,并与一家财务公司签订协议以便支持今后的赊销活动。

    硅谷也有许多传言说施乐公司正在四处推销该公司引以为傲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计算机工业中许多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包括鼠标、图形用户界面、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都是在这里诞生的。施乐公司从来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进步。结果是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变成了施乐公司多次错失良机的一个明显标志,事实上,就施乐公司目前的困境而言,最具讽剌意味的是该公司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由计算机驱动的网络世界而最终走向灭亡,而这个网络世界却正是在施乐公司自己的实验室帮助下创造出来的。施乐复印机现在要面对新一代传真机、打印机和扫描仪的激烈竞争,同时惠普公司等竞争对手在生产可以根据用户的命令打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品方面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施乐公司表示它不太可能立即出售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但是它目前正在寻找合作伙伴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利用在该研究中心诞生的技术。

    出售资产可以帮助施乐公司支撑其摇摆不定的资产负债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施乐公司可以回答那些与该公司的经营管理及其长期策略有关的挥之不去的问题。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的分析员丽贝卡•朗克尔(Rebecca Runkle)指出:“我不太明白施乐公司宣布的改革计划怎么能够使它从无法持续的商业模式转变成可以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施乐公司多次体验濒临死亡的感觉之后,你也许会认为该公司掌握着一个扭转乾坤的秘诀。在施乐公司最近的一次自救行动中,该公司显然找到了合适的榜样。施乐公司的改革仿效了一个最好的例子:郭士纳(Louis Gerstner)在本世纪 90 年代初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改造。

    为了获得一些郭士纳的魔法,施乐公司在 1997 年聘请曾经长期追随郭士纳的里克•托曼(Rick Thoman)出任公司的首席经营官。1999 年 4 月,托曼升任首席执行官并且开始实施一项大规模重组计划,目的是将施乐公司彻底改造成一家好像 IBM 的企业,出售“解决方案”──软件、咨询及文件的制作和储存,而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正在变成低利润商品的复印机。

    华尔街对托曼的改革战略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与以往一样,施乐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具体实施,而这一点该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做好。推销员被调离了有利可图的地区并被放在了集中关注工业企业的推销小组中,他们失去了与顾客的联系。与惠普公司或 IBM 公司的推销员不同,施乐公司的推销小组在向企业网络管理人员提出建议时显得十分无能。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失误:施乐公司试图将 36 个开帐单中心合并为三个以便降低经营成本的做法绝对是一场灾难。有一个时期施乐公司的推销员几乎要花费一半的时间来核对顾客的订单,以便确定这些订单已经开出了发票并且按时交货。在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时候,托曼却下令大幅降低许多产品的价格,这使公司的情况变得更糟,因为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收入,但同时也导致了利润的下降。在施乐公司设在康涅狄格州斯坦福的总部里,士气极度低落。人们普遍不满托曼的高压政策。一位前施乐公司经理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希望的领导者。有本事的人都不愿意为他工作。”

    施乐公司的竞争对手们却毫不留情。里科公司(Ricoh)推出了一系列新型高速复印机,从而使其在整个复印机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从 12.5% 增加到了 14%。佳能公司(Canon)推出的数字彩色复印机立即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尽管施乐公司希望通过收购 Tektronic 公司来支持自己的彩色激光印刷业务,但是该公司却发现自己在这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区域中所占的份额迅速下跌到 11%,与以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半,而且已经落后于惠普公司和利盟公司(Lexmark)。目前施乐公司甚至在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域(大型超高速复印机)里也遭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德国的海得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Heidelberg Druckmaster)等对手利用以“开放式体系结构”(这种结构使它们可以接受多种格式的电子文件)为特征的体积较小的复印机正式向施乐复印机发动了进攻。

    施乐公司的高级职员和投资者都曾认为在公司董事会于去年 五月解雇托曼后,施乐公司的局面会有所好转。结果事与愿违,情况反而变得更糟。施乐公司继续丢失市场份额,同时开帐单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呆坏帐却一直在急剧增加。此外,该公司在墨西哥的分支机构正在因为涉嫌违反会计程序规定而正在接受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施乐公司被迫注销了当地总额约为 1.2 亿美元的过期帐目。目前人们还不清楚阿莱尔(施乐公司董事长,既是托曼的前任又是他的继任者)或者施乐公司的董事会是否有能力扭转公司的颓势。

    毕生在施乐公司工作的阿莱尔是从该公司的赊销部门逐渐提升到公司顶层的,在他的感召下,公司的经理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忠诚。但是人们却并不认为他是一位特别有魅力的领导者,而且与托曼一样,他缺乏实际经营经验。一位前施乐公司高级职员认为:“保罗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能成为他最有力的优势。”而且,据公司内部人员和阿莱尔的朋友称,这位现年 62 岁的董事长暗示过他想退休了。

    阿莱尔手下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应受责备。分析员和一些以前在公司担任要职的人把施乐公司的副董事长威廉•比勒(William Buehler)称作是空架子。他们指责施乐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巴里•罗默里尔(Barry Romeril)在稳定公司不断恶化的现金状况方面没有作足够的努力,并且特别指出墨西哥的会计灾难正是在他的监管之下发生的。将接替阿莱尔执掌公司大权的施乐公司总裁兼首席经营官安妮•马尔卡希(Anne Muleahy)虽然很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甚至她的支持者也认为,单凭她一个人是无法实施施乐公司的改革策略的。一位前施乐公司高级人员指出:“我不知道她有多少行动的自由。公司顶层的领导小组相当软弱无力。”

    这种软弱现象可以一直延伸到施乐公司的董事会。董事会里充斥着大量的政界要人──前总统克林顿(Clinton)的好友弗农•乔丹(Vernon Jordan)、前美国参议员乔治•米切尔(George Mitchell)和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博比•雷•英曼(Bobby Ray Inman)都是外部的董事。施乐公司缺少的是懂得如何在一个混乱的技术变革时代对一家企业进行改造的管理人才。唯一一位拥有真正的高技术经验的外部董事是朗讯公司(Lucent)的服务提供者网络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夏•拉索(Patricia Russo)。但是朗讯公司本身也在全力应付许多与施乐公司相同的问题,而且并不比后者做得更好。施乐公司的董事们组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许多人同时在另一家企业中担任董事。为此,观察家指出,董事会成员不太可能过于严厉地批评阿莱尔。因为他们毕竟还要在朗讯和 Priceline.com(另一个不能持续的商业模式)等公司的董事会议室里再次见面。本刊在采写这篇报导时曾经联络过阿莱尔及其他一些董事,但是他们都拒绝提供合作。

    许多分析员担心,如果继续沿着目前的道路前进,施乐公司可能会在劫难逃。一些人认为施乐公司应该重新考虑该公司进军以家庭办公和小型企业为对象的喷墨打印机和桌面复印机市场的战略。这类产品的利润率非常低,以至于生产厂商(包括施乐公司在内)卖出的每台机器都要赔钱。他们需要通过出售替换墨盒来弥补亏损。

    另一些人则建议施乐公司采用更为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跨越裂隙》(Crossing the Chasm)一书的作者、专门研究如何应付技术变化的专家杰弗里•穆尔(Geoffrey Moore)认为,施乐公司也许可以考虑完全放弃复印机的生产与销售。他建议该公司也许应该将焦点放在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正在开发的创建、存储及管理电子文件的新技术。

    在宣布最新的重组计划的同时,施乐公司的管理层明确表示它并没有计划采取任何激进的改革行动。但是对这家公司来说,仅仅实施其温和的扭转公司颓势的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举措。

    译者:杨新鹏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